↑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填空题 3 题,解答题 5 题
中等难度 2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0 题
  1.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现的下列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在甲骨上刻字
    B.用泥土筑城墙
    C.磨制玉石饰品
    D.铸造青铜器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科学家已研究出高能微粒N5+,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5+是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单质
    B.N5+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和电子
    C.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4个电子
    D.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5个电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将深色的衣服和浅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深色燃料中的( )
    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
    B.原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C.分子间的空隙变大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局部.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1 Na
     23.00
     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A.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
    B.1个铝原子的质量是26.98g
    C.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l4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寒冷的冬天,人们可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融化.其原因是( )
    A.盐能与雪发生化学反应
    B.盐水溶液能导热
    C.盐水的凝固点较低
    D.盐溶于水产生热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化学实验中,对于用剩的化学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为节约倒回原试剂瓶
    B.带回家做家庭小实验
    C.倒入下水道以防止污染环境
    D.倒在指定的容器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海水是盐溶液,所以冬天海水不易结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加热后,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C.分子改变,由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
    D.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说法中属于H2化学性质的是( )
    A.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液氢燃烧
    C.氢气具有可燃性
    D.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少量的高锰酸钾溶液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可用来消毒,该溶液是(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化合物
    D.单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这是为了( )
    A.防止发生事故
    B.得到更多的氧气和氢气
    C.增强水的导电性
    D.使水分解产生气体的速率变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实验室里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为方便快捷,可用手取用砝码
    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的味道
    C.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如图所示:在A、B、C、D四个烧杯的水中加入食盐(每勺食盐质量均为5g),待食盐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B相等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冬天室外未采取保温措施的自来水管冻裂了,这一过程中( )
    A.水分子体积变大了
    B.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了
    C.水分子运动速率变慢了
    D.水分子被”冻住”停止了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对该元素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34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
    D.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有关硬水和软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硬水不可以通过过滤降低硬度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
    C.硬水是混合物,软水是纯净物
    D.硬水是化合物,软水是单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
    B.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结成冰,俗称“热冰”,如图为其计算机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
    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在弱电场下,水分子运动从无序转变为有序
    D.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制作“叶脉书签”需要配制100g12%的NaOH溶液(设水的密度为1g/mL).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可调节游码
    B.放在小烧杯内称取12.0gNaOH固体
    C.将准确称取的NaOH固体直接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选用100mL量筒量取88.0mL的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3 题
  1. 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离子这些粒子中,
    (1)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分别写出一例它们各自构成的物质,例如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一定带正电的粒子是________,不带电的粒子是________;
    (3)也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的粒子是________;
    (4)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粒子是________.
    (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从B项中选择与A项中说法相关的序号填在A项后相应的括号内.
    A:(1)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________;
    (2)碘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________;
    (3)固体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________;
    (4)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________;
    (5)用汽油和洗涤剂都能洗去衣物上的油污.________.
    B:a.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大于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
    b.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c.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洗涤剂能将油污乳化成小液滴而洗掉.
    d.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小于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
    e.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实验室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根据下列提示回答问题.
    (1)请列举水在实验室中的一种用途________.
    (2)硬水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生活中可用________的方法降低它的硬度.
    (3)农业和园林浇灌植物时,将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的目的是________.
    (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本地饮用水水质情况,用洁净的塑料瓶取回一定量的水样,进行了以下探究:
    ①将浑浊的水样倒入烧杯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后静置一会.
    加入明矾的目的是________.
    ②过滤时采取的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
    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
    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层与漏斗壁问不留气泡
    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
    ③若过滤的速度较慢,原因可能是________(写一条).
    ④若发现所得的滤液仍然很浑浊,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写一条).
    (5)当你身处在地震灾区时,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饮用.下列各项与水的净化过程无关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吸附    B.消毒    C.电解    D.过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5 题
  1. 化学科学中许多原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其他科学中的道理是一致的.请用短线将A栏与B栏相互关联的两项连接起来.
    A栏 B栏
    用纳米作为单位衡量微观粒子的大小 用110种元素符号组成的化学式,可表示数千万种物质
       
    用26个英文字母组成上万个英文单词 用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衡量原子的相对质量
       
    生产上用筛子筛出沙中的石子 元素包括氢元素、氧元素、碳元素等
       
    水果包括苹果、梨、桃子、葡萄等 用过滤器滤出混在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选择恰当的仪器完成以下填空.
    (1)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
    (2)用来夹持试管的工具是______;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_.
    (3)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______;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
    (4)用来盛放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用来盛放液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
    (5)用于洗涤试管内壁的工具是______;用来测量液体温度的仪器是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如图是某学生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

    (1)写出标号①~④各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2)B操作中应称NaCl的质量是______g,称量时若指针偏右,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3)D操作中需要量取蒸馏水的体积为______mL(蒸馏水的密度为1.0g/mL),仪器③的规格应为______(填“l0mL”或“100mL”),读数时应使视线与______保持水平.
    (4)E操作的作用是______.
    (5)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______,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高的是______,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B操作中砝码和NaCl放错托盘   ②C操作中烧杯内壁原来附着有水珠
    ③D操作时有少量水溅出  ④D操作中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
    ⑤D操作中量筒内壁原来附有少量水珠  ⑥F操作中溶液洒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小明暑假期间到农田施肥时,发现撒落在地上的碳铵(碳酸氢铵的简称)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消失了,同时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他很好奇,返校后和同学们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碳酸氢铵很快消失,这一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查阅资料】
    (1)纯净的碳铵是一种无味、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其特点是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能稳定存在.但是,当温度稍高(10℃以上)或湿度稍大,碳铵就易消失;碳铵不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色.
    (2)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碳酸氢铵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氨气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色,常用于检验氨气(NH3).
    【收集证据】(1)按如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安装仪器的顺序是______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______
    (3)进行实验: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①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碳铵粉末,加热.将一白瓷板放在导管口的下方
    ②将湿润的酚酞试纸与碳铵接触   酚酞试纸没有颜色变化 碳铵不能使酚酞试纸变红
    ③将湿润的酚酞试纸放于试管口处
    【获得结论】碳铵受热消失了,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反思与交流】(1)实验时小王同学的试管内壁附有碳铵粉末,你的建议是______;小刘同学的试管破裂了,你认为原因可能是(写一条)______.
    (2)有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需要做碳铵能否与湿润的酚酞试纸作用的实验,你同意吗?为什么?______.
    (3)闻生成物的气味时有的同学直接把鼻子凑到试管口处,结果受到了比较强烈的刺激,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______.对于如何减少实验过程中生成气体的强烈刺激,你的建议是______
    (4)有的同学把导气管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他认为由此也可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你认为理由充分吗?为什么?
    ______
    (5)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碳酸氢铵化肥在存放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海地抗震救灾期间,为了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每天需要喷洒大量的消毒液.
    (1)800kg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化氢消毒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______kg.
    (2)要配制800kg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化氢消毒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l6%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