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选择题 23 题,单选题 1 题,连线题 4 题,简答题 2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2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3 题
  1. 政事堂制度始创于唐初,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唐高宗时期,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唐玄宗时期,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一,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这一制度的变化

    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 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C. 缓解了皇帝与宰相的对立

    D. 使六部的权限受到削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21年12月,梁赞省公民拉尼京的姐姐在给列宁的申诉书中这样写道:“家里一切能拿走的东西都被拿走了:家具、餐具、水桶,奶牛也被宰杀,部分干草被运往县城,另一部分被警察悄悄据为己有。……转瞬之间一个能够养家并向国家交税的可怜的小家庭即遭毁灭。”这反映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去民心

    B. 农业全盘集体化势在必行

    C. 新经济政策执行中出现偏差

    D. “玉米运动”不符合苏联国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礼记》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表明礼乐制度

    A. 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

    B. 利于分封制的确立和完善

    C. 使封建等级观念趋向弱化

    D. 导致官僚政治制度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汉书•货殖传》记载富商罗裒以其半“赂遗曲阳、定陵侯,依其权力,赊贷郡国,人莫敢欺。擅盐井之利,期年所得自倍”。同时期,丞相张禹“内殖货财……多买田至四百顷”。材料主要反映出

    A. 盐铁官营制度开始实行

    B.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转变

    C. 官商一体影响社会秩序

    D. 富豪专横威胁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朱熹向宋孝宗提出了“恤民”“省赋”的主张。他说:“臣尝闻天下国家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治军。”朱熹意在说明

    A. 仁义王道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B. 改善民生与治理军政相辅相成

    C. 民本思想以轻徭薄赋为根本

    D. 无为而治的观念利于国家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学者认为,由于明代以后实行分区或分省定额录取进士,各地考上的官员参与“廷议”,许多科举出身者未做官而成为乡里或地方与官府打交道的代言人,这类似于西方的代议制度。据此推知,科举制

    A. 避免了考官与考生结党营私现象

    B. 有利于社会重学重教风气的形成

    C. 反映了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

    D. 起到了调动知识精英参政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明太祖专门留下“祖训”,禁止子孙对朝鲜、安南等周围十二国用兵;宣德三年(1428年),明政府主动废交趾布政使司,还政于黎氏,使之重建越南国。这表明明朝

    A. 开始实行海禁政策

    B. 全面防范西方殖民者入侵

    C. 全力应对倭寇之患

    D. 实行“以德怀远”的对外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康熙四十五年(1705年)直隶一些地区,有地10〜40亩者占户数的51.5%,而100亩以上者占17.7%。雍正二年(1724年),官庄、旗地与屯田合计约0.54亿亩,仅占全部拼地面积的7.4%。乾隆时代,中国一些地区自耕农约占全区户数的一半左右。这说明,这一时期

    A. 农民土地私有制有所发展

    B. 土地过度集中现象较为严重

    C. 政府对土地管理失去控制

    D. 农民无地可耕问题得到解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民国成立之前,没有离婚的概念,只有男子可以休妻,甚至到20世纪上半期,很多妇女参加革命是因为家庭原因。如《红色娘子军》里的女战士不完全是被南霸天逼出来的,她们出走往往是受不了丈夫、公婆的压迫。材料反映的史实表明

    A. 理学世俗化的影响深远

    B. 辛亥革命使女性摆脱对家庭的依附

    C. 影视剧固化大众的文化认知

    D.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852年,上海租界内的地皮平均每亩售价五十英镑,到1862年,平均每亩售价在一万英镑。在19世纪60年代最初的几年间,上海租界的地价平均上涨了约十倍以上。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A. 洋务运动推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B. 太平天国运动导致难民大量涌入

    C.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D.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世纪末、严复首次在中国系统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斯鸠的法哲学思想等,借卢梭的人权论反对君权,这一时期他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1909年,欣然接受了淸政府所賜“进士出身”的荣誉称号。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严复主张推翻君主制度

    B. 资产阶级的民权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C. 淸末新政符合历史潮流

    D. 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具有新旧杂陈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学者在考察武昌时说: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按户悬挂,布旗不备,以纸代之;政治口号之多,超于国内各香烟公司广告之上,譬曰“政权归于革命的民众”“拥护革命中心力量”“巩固革命联合战线……”这一场景出现在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国民革命时期

    C. 土地革命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反法西斯军队平均毙伤一敌所耗弹药统计表

    中国战场

    八路军、新四军

    30发子弹、7枚手榴弹

    国民党军队

    2000发子弹、12发炮弹、30枚手榴弹

    欧洲战场

    苏军

    30发炮弹、1300发子弹、230公斤航空炸弹

    太平洋战场

    美军

    3000公斤炸药

    上表数据主要反映出

    A. 武器装备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B. 法西斯军队作战顽强

    C. 中国抗战尤其是敌后抗战的艰难

    D. 反法西斯战争耗费巨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图片包含一定的历史信息,下图是新中国的一幅宣传画,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新中国奉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 远处建筑寓意中苏两国国家利益相同

    C. 新中国工业化建追求高速度

    D. 中苏结盟有利于我国的工业化建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初入政坛,尼克松曾因激烈的反共行为而出名。1960年代后期,尼克松突然改变长期以来坚持的“反共”政策,开始主张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并在其担任总统之后实现了访华的目标。尼克松“突然改变”的原因在于

    A. 中美两国构筑战略同盟

    B. 美国改变了遏制中国的战略

    C. 两极格局下的“苏攻美守”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 农业改革改变了农村土地公有制的性质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在农村确立

    C. 农产品价格的增长体现了国家优先发展农业的国策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克里斯提尼制定“陶片放逐法”,被放逐的人不会因此而名誉扫地,也不会丧失公民权,个人财产也不会充公,过十年后还能够回来,也有再任公职的可能,目的是让这类人及其追随者头脑冷静下来。公元前417年,雅典人废除了“陶片放逐法”,这表明雅典人认识到

    A. 只有实行司法独立才能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B. 直接民主保证了政策执行的连续性

    C. 政治活动中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D. 参与政治活动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776年7月美国《独立宣言》主张,新政府应建立在最能保障人民的安全与幸福的原则之上,并应按照符合这种原则的形式组织它的权力。法国大革命中圣茹斯特指出:“幸福是欧洲的一个‘新槪念’旨在反对大贫大富。”追求幸福权反映了二者

    A. 主张建立总统制共和制

    B. 对平等原则的关注

    C. 提倡以权力制约权力说

    D. 倡导天赋人权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世纪初,英国上层女性举办文化沙龙,聚集了一大批人才。“蓝袜”是一种文化沙龙,上层妇女伊丽莎白•蒙塔古被称为“蓝袜女王”世人评论说:“‘蓝袜’,这个词能使用下去,本身就宣告新女性的诞生。”这说明

    A. 工业革命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B. 英国实现了男女政治权利的平等

    C. 男女平等思想在英国迅速普及

    D. 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发生了改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33年6月5日,美国国会通过一项联合决议,宣布废除公私债务中的“黄金支付条款”,一切偾务均可用“法定货币”偿还,债权人必须接受禁止在任何契约中使用黄金支付。这一措施

    A. 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B. 使美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

    C. 稳定了美国商品价格

    D. 是“蓝鹰运动”的重要体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47年马歇尔发表演讲:“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经济状态……否则政治就不能稳定,和平就没有保障。我们的政策不是有针对性的反对某一国家或某一理论……我们政策的目的应该是……实现可以使自由体制得以存在的经济和社会条件。”由此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该计划的实施

    A. 旨在遏制经济互助委员会在东欧地区的扩张

    B. 有利于西欧一体化进程

    C. 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D. 使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提出“和平共处、和平过渡、和平竞赛”的外交路线,之后,推动戴维营美苏首脑会晤,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特别是在裁军谈判和禁止核试验领域,同美英签订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这

    A. 反映了苏联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

    B. 适应了“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 推动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D. 使美苏关系发生根本性的转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二战给整整一代人的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旧日的信仰坍塌了,美好的希望和理想破灭了。世界让人捉摸不透,社会令人心神不安。劫后余生的人们,抚摸着战争的伤疤,开始了痛苦的反思,对传统价值观念和现存秩序持否定和怀疑态度,反映到文学艺术上,形成了一个“没有意义,荒诞,无用的主题”。下列文学艺术作品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 题
  1. 罗马法规定,在售卖过程中,需当着5名作为见证人的公民的面,由另一公民手持铜秤进行,购买者递上一块铜,庄严宣布物是他的,他已经将其买下;随后,“司秤”以铜击秤,并将铜块递给转让者。在缔结债务口约、设立遗嘱等方面,也存在类似的情景。这表明

    A. 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B. 公民法注重调节贸易和财产纠纷

    C. 罗马注重保护贵族私有财产

    D. 经济活动交易双方具有公民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和特权,清初、中期推行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清廷注重提高地方督抚中满员的比例,出任总督的旗员比例尤高。以1837年为例,先后任总督者共10人,其中有7位旗人,占70%。同年任巡抚者共20人,其中有8位旗人,占40%。1860年后,湘淮军取代八旗、绿营兵成为清军主力,各地的军政大权多落入湘淮系势力手中。据统计,仅湘系集团,官至总督、巡抚、尚书、侍郎、提督者即有数十人之多;官至道员、总兵以上者又有100多人。而在1864年,在10名总督中,旗员只有3人,占30%,在担任过巡抚的19人中,则是清一色的汉员。其势力从长江中下游各省扩展至华南、西南及直隶、山东、河南、陕西等北方省份。自湘军起,兵归国有一变而为兵为将有,同时湘淮军的饷需也由将帅“就地筹划”得来,而非由清廷户部调拨,总督、巡抚就利用手中的兵权,独揽地方上的民政、财政、司法诸大权。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清王朝的覆灭,固然因革命的冲击所致,但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清王朝何以在武昌起义后迅速土崩瓦解?宣统年间,摄政王栽沣极力集权于皇族亲贵,将中央集权推至极致。然而,清廷的实际主政者摄政王栽沣与隆裕太后都不是强有力的核心人物,通过新政所企求的中央集权,并没有真正地强化中央政权,同时还失去了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在清廷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地方督抚权力相应地大为削弱,实际上是一种“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清廷把各省新军的指挥权、调遣权统归军谘府、陆军部,削去地方督抚的兵权,是最为致命的。地方督抚面对革命,除少数顺应世变潮流以外,多数督抚想效忠清王朝,但大都有心无力而已。当清廷中央与地方督抚权成一并表落之时,军人势力乘势而起,出现军人干政,袁世凯正是依靠其北洋系军人的支持,而顺利地逼清帝退位,并擭取了民国大总统职位。

    ——摘编自李细珠《辛亥鼎革之际地方督抚的出处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60年前后清朝政局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王朝迅速垮台的原因。综上所述,谈谈晚清政府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教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世纪,法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当时封建教会和封建贵族仍享有许多特权,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羁绊。近代资产阶级主权学说的创始人让•博丹(1530—1596)认为,国家主权即“不受法律限制的对公民和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掌握主权的统治者在时间任期上不受限制,“绝对地和完全地”掌控整个国家和人民,拥有绝对的权力去制订法律、对外宣战与媾和。荷兰人格老秀斯(1583—1642)发展和完善了博丹的理论,认为国家主权对内是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对外是不受任何权力限制的独立权,奠定了国家主权内外统一的法理基础。他认为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彼此均受制于国际法的最高规范——“普遍至高的正义原则”。国家从事战争的主权行为必须符合自然法和正义原则,出于“自卫、恢复自己的财产和处罚”,根本目的是解除敌方危害别人的力量,维持世界和平。

    ——摘编自赵建文《关于国家主权的性质和地位的理论演进》等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家主权面临限制的问题日益突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及一些地区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国家主权的影响越来越大。各民族国家在申请加入或想得到援助、贷款时,就不得不接受其强制性的有时甚至是苛刻的条件,这实际上就是民族国家将部分主权移交了出去。面对急于摆脱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动辄以阻碍资金和技术的流入为要挟,迫使东道国政府为其在当地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创造便利。全球化时代的经济本质上是知识经济,当前新的有生命力的技术大多被主要的工业化国家掌握,发达国家权力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权力越来越小。技术侵略、技术殖民、技术霸权等政治欺压现象也会相应而生,使强势国家有机会压榨、胁迫弱势国家,限制和削弱弱势国家的主权。在理论上,一些西方学者甚至提出了国家主权过时论,对发展中国家维护主权、反对霸权的立场横加干涉和无理指责。

    ——摘编自戴轶《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矛盾析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博丹和格老秀斯国家主权观的异同,并从其所处时代发展主题的角度,分别指出两人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主权带来的挑战与冲击的表现,并简单谈谈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对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82年4月里根政府制定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首次提出了“低烈度战争”理论。美国希望在第三世界进行有选择的军事干预行动,并以政治、经济、外交、心理等各种手段展开一场全面战争,防止地区冲突扩大,抵制苏联的扩张。归纳起来,其措施主要包括:与盟友合作,采取措施支持那些独立与稳定受到苏联及苏联支持的代理人成胁的国家,如对萨尔瓦多及菲律宾政府的支持;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支持抵抗运动,长期支持阿富汗以及尼加拉瓜境内的抵抗组织;反对恐怖主义,打击毒品贸易,针对利比亚等国对美国发动的袭击,里根政府成立了反恐机构,采取了防御性及主动性的反恐措施;在部分“低烈度战争”中直接使用美国的军事力量,美国参与黎巴嫩的维和行动以及武装入侵格林纳达是其典型代表。与此同时,美国与苏联在世界多个热点地区展开了争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摘编自刘长新《里根政府“低烈度战争”理论探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里根政府“低烈度战争”理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低烈度战争”理论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12年10月20日,史量才正式接办《申报》,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申报》社会影响迅速扩大。他以高薪挖来深谙编辑技能的陈景韩,善于经营的张竹平,一大批作家,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巴金等,都成了该报的重要撰稿人。为了采集翔实的新闻,在国内遍设记者,同时在国外的伦敦、华盛顿等地设立特约通讯员。史量才认识到商业广告是报纸的主要收入来源,1913年开始,新建广告推广科,《申报》是我国最早采用广告分类的报纸。1918年史量才不惜巨资建成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报馆大楼,其报馆房间百余间,宽敞明亮。1918年后三次更新设备,使《申报》的技术设备处于世界一流水准。《申报》在反对独裁、帝制、复辟的斗争中,在宣传新文化的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痛感国土沦丧,内战连结,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十分不满,迸发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精神,思想日趋激进,政治态度更加鲜明,开始了他人生道路上的最大转折。《申报》在他的主持下,成为抗日进步力量的喉舌。

    ——摘编自鲍计国《史量才对〈申报〉的改革及其思想价值》等

    (1)根据材料,概括史量才发展《申报》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史量才的历史贡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的作用不仅仅是让人们知道以前的人,以前的事情,还可以通过对历史的分析,让人类避免更多愚蠢的行为、愚蠢的想法。人类学家提出了“受到阻滞的领先法则”,其基本观点是: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改变和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相反,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适应能力对个人和民族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受到阻滞的领先法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文帝慎于用法,主张用法当正,以禁暴导善,他即位后即对刑法进行改革,以进一步完善封建法制。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五月,下诏废除诽谤妖言之罪。诏中有“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之语,又说百姓说错了话就以为“诽谤”,都不可取,今后不必处治。与此同时,又下诏废除一人有罪株连全家的法令。文帝十三年还下令以笞刑、徒刑、死刑取代三种肉刑(黥、劓、刖)。他说,现在有三种肉刑,而奸不止,这是未尽训导之过;而用了肉刑,造成终身残废,这不是为民父母之意。尽管事实上仍有受刑致残致死者,但无论如何,文帝对原来的肉刑有所减轻是无疑的。这个时期许多官吏断狱从轻,但责大指,不求细苛,所以有“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有刑错之风”之说。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刑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文帝刑法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