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单选题 1 题,选择题 24 题,连线题 4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 题
  1. 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A. 全部销往海外   B. 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 质量普遍不高   D. 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4 题
  1. 下表是全球能源结构变化图,造成煤炭与石油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项目

    1928

    1950

    1990

    75%

    50%

    30%

    水力

    8%

    17%

    14%

    石油、天然气

    17%

    30%

    50%

    A. 电气时代电力资源取代了煤炭资源   B. 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

    C.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的运用   D. 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 增强企业活力、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

    D.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汉书》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尊农夫,农夫已贱矣”。这段话表明当时

    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商人经济地位比较高

    ③商人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

    ④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中外历史上,大国、强国先后崛起,如战国末期的秦国,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以来的美国,19世纪末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相同因素是

    A. 制度创新   B. 武力掠夺   C. 和平崛起   D. 民主强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   B. 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

    C.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 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湖南有一座古墓出土了以下文物:青铜酒杯(内有篆书铭文)、圆形方孔铜钱、帛布、秘色瓷。据此可推测该墓最有可能为

    A. 商周时期墓葬   B. 秦汉时期墓葬

    C. 南北朝时期墓葬   D. 唐五代时期墓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以下各项正确说明了殖民活动对于资本主义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A. 加强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B. 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

    C. 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   D. 为手工工场提供大量的劳动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6一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命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 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 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C. 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D. 工业革命的进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唐诗中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宋词这样描写当时的汴州:“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   B. 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C. 经济中心的不断南移   D. 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价格却极为便宜。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尽可能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

    A. 行业垄断的初始形成   B. 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

    C. 劳资矛盾的日渐尖锐   D. 动力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它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辖,以及中央对边疆地区特别是对西藏、台湾的管辖。”“它”是指

    A. 西汉郡国制   B. 北宋的通判   C. 元朝行省制   D. 清朝的军机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计划管理的重点应转向制定产业政策,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促进产业政策的实现。”这说明当时中国

    A. 已确立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B. 已经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C. 已认识到经济调控的重要性   D. 经济体制落后于政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84年7月,全国利改税工作会议决定:将国营企业应当上交的收入,按国家设置的税种以向国家交税的方式上交,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这次利税改革

    A. 使国家的财政经济开始好转   B. 加速了国营企业股份制改革

    C. 有利于国营企业自主权扩大   D. 有利于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观察下表,导致表中会议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召开时间

    会议类型

    主要议题和会议成果

    1961.3

    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

    人民公社体制问题;公社规模必须划小

    1961.8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重点是工业问题,其次是粮食问题;会议通过《工业七十条》,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

    1961.10

    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

    专门讨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问题

    A. 对人民公社体制弊端的全面反思   B. 应对国内严重困难的需要

    C. 国家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现端倪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资料直接反映出的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特征是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类型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占96%,工业品占4%

    A.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国人消费国外产品势头强劲

    C. 民族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   D. 农业落后制约国家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请辨别下图,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7、18世纪,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封建国家推行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重商主义。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 都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都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C. 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 都加强了封建势力的力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17~18世纪殖民霸权的角逐中,既有因“资本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也有因“制度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体现“制度优势”的战争是

    A. 英西战争   B. 英法战争   C. 英荷战争   D. 普法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所示为反映近代德国城市化进程的“1871—1910年德国城乡人口变化对比表”。造成表格中数据变化的历史原因有

    年份

    农村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比重

    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1871年

    63.9%

    36.1%

    4.8%

    1890年

    57.5%

    42.5%

    ——

    1900年

    45.6%

    54.4%

    ——

    1910年

    40%

    60%

    21.3%

    ①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②电力逐渐应用于城市公用事业

    ③汽车取代马车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

    ④农业的技术变革减少了农业所需人口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某中学高一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是

    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②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

    ③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

    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回顾》一书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为疏导社会游资,平稳市场物价,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但是到了1952年7月和8月,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关闭。造成证券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证券交易不利于经济发展   B. 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C. 政府强化计划经济的结果   D. “左”倾错误已严重泛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表是某一时期我国部分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对时间及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报刊

    文章

    《农村工作通讯》

    《分田单干必须纠正》

    《湖南日报》

    《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湖北日报》

    《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绝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

    《大众日报》

    《不容开历史倒车》

    A. 一五计划期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阻力

    B. 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C. 文革时期,“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D.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困难中前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是

    A. 君主专制制度   B. 共和制   C. 贵族制   D. 君主立宪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近几年,国际上一些敌对势力经常抛出“中国威胁论”,我国政府在驳斥这一观点时,往往使用“这是一种典型的冷战思维”的说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冷战在少数国家间延续   B. 中国的贸易竞争优势明显

    C. 西方国家仍然封锁中国   D. 冷战的影响力巨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4 题
  1. 近代以来,新旧体制的转型称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主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霍布斯鲍姆把1789——1848年这一时期定义为“革命的年代”,认为这一时期所发生的“双元革命”,“不仅仅是工业本身的巨大胜利,而且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巨大胜利;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而且是中产阶级或资产阶级自由社会的巨大胜利……这场双元革命改变了世界,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

    ——摘编自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材料二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少数士大夫。他们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双元革命”指的是什么?受“双元革命”的影响,19世纪中后期欧美社会转型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19世纪中期,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对中国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新旧体制转型的因素有哪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年间,朝廷根据江南机户的请求,废除“织机不得逾百张”的限制,丝织业日趋兴盛,南京织机已逾三万张,出现了拥有织机五六百张的丝织工场。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丝织生产的分工也更细密,机房织出的生绢生绸,还要经过练房、染房、漂房的加工。不管是机房、练房,还是染房、漂房,内部又有许多分工,如练房内部有煮、沤、曝等不同的工序分工。

    材料二

    乾隆年间的广州十三行

    请回答:(1)广州十三行是

    A.政府的外贸管理机构  B.官营贸易机构

    C.政府特许的民间外贸商行  D.外商设立的贸易机构

    (2)根据材料一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状况如何?分析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3)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清政府的政策对工商业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及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12000余部织机,到1880年织机仅有5800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

    ——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材料二17世纪,曼切斯特是一个小镇。18世纪60年代起,随着纺纱业和织布业的机械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摇篮。1760年,开通了通向附近煤区沃斯利的英国第一条运河,1830年又建成通向重要港口利物浦的铁路,率先实现了交通运输革命。在此期间城市经济和人口高速增长。18世纪20年代,它的人口仅12000,1841年底猛增至40万人,跻身于全国大城市之列。1848年,沿曼切斯特向外延伸的公路把附近的奥尔德姆、海德等城镇链接起来,使整个集合体的人口达到106.3万人。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州和曼切斯特在经济性质上的差异,并简析曼切斯特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间手工业在官营手工业的压制下,生存空间狭窄。他们为了生活和避免无谓的竞争,彼此之间总是对技术秘密实行封锁,甚至为保守一技之长,传子或传媳而不传女,或有女不嫁……再加之中国封建社会周期性的社会动荡,不仅使数十年、数百年积累的社会财富毁于一旦,而且使手工业生产的主体——家族不断更换,难以长期和连续发展。还有我国的多子继承制度所造成的折产不断,致使生产资本的积累和生成规模的扩大极为缓慢

    ——张九洲《中国经济史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述阻碍古代中国民间手工业发展的因素。

    材料二近代中国城市化模式与西方相去甚远。日渐完善的口岸城市体系及农业过剩人口涌进城市,形成了中国畸变多态的城市化特征。里弄胡同茅草破屋是多数市民的栖息之地,农民离村与相关的都市膨胀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相关原因。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l957年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从l949年的98个增加到l40个;另外中西部也兴起了一系列工业城市,如郑州、包头、兰州、西安、成都等。

    ——宁克平《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材料四英国的城镇化坚持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英国在城市化初期,由于人口和产业活动的迅速集聚而城市缺少必要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致命疾病的流行。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的《住宅与规划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标志着规划成为重要的政府管理职能和引导城镇化进程的公开政策。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由伦敦政府购土地作为“绿化隔离带”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

    ——周天勇《中国向何处去》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材料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5)根据材料五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材料六如图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6)从材料六图一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评价的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