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综合题 1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5 题
  1. 《史记·晋世家》记载:公元前784年,晋穆侯卒,其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殇叔在位第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袭殇叔而立,是为文侯”。上述史料说明了

    A.政治权力更迭严重削弱了晋国的实力

    B.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在晋国得以恢复

    C.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在晋国受到冲击

    D.晋国卿大夫集团地位日益突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最主要表现是

    A.世卿世禄制取代禅让制 

    B.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并行制 

    D.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汉仪注》记载:大祠日饮酎受金。金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这一措施的政治作用是

    A.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B.打击地方势力巩固中央集权

    C.使得诸侯王国封地越分越小 

    D.严格限制了王侯祭祖的特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资治通鉴》载:高宗初即位,欲更立武昭仪为后,犹豫未决,直恐宰臣异议耳。唐高宗所顾忌的宰臣,最主要的是

    A.三公九卿 

    B.御史大夫 

    C.三省六部的长官 

    D.二府三司官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史书记载:“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材料所指的职官是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通判 

    D.按察使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学者在研究元朝历史时,引用了下面的材料: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该学者引用这些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

    A.元朝政府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B.边疆地区人民负担沉重

    C.元朝沿用了唐朝“羁縻”政策 

    D.元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史学家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孟德斯鸠曾经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以下最能够反映“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C.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 

    D.清朝设置军机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亚里士多德指出,“平民群众具有最高权力;政事裁决于大多数人的意志”是雅典政治的本质特征。从职能和地位看,古希腊设置的国家机构中最能够证明此观点的是

    A.公民大会 

    B.陪审法庭 

    C.五百人议事会 

    D.元老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要撰写一篇有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文章,最恰当的标题是

    A.爱琴文明时代的来临 

    B.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C.克利斯提尼改革始末 

    D.罗马帝国统治的兴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雅典城邦时代,大量规模巨大的公共建筑开始出现,如市政广场、公民大会会场、露天剧场、体育场、摔跤场、神庙、祭坛等。雅典这些公共空间的出现

    A.加剧了公民的贫富分化 

    B.弱化了公民的等级观念

    C.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 

    D.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果你生活在与罗马共和国初期同时的雅典,你可能享受的公民权是

    A.凭借财产多而担任雅典执政官

    B.通过陶片放逐法参与放逐威胁城邦的人

    C.领取参加公民大会的津贴补助

    D.运用《十二铜表法》维护私有财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罗马法比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契约、遗嘱等行为,但没有能抽象出“法律行为”的一般概念;它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这说明罗马法

    A.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

    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注重实际而不专尚理论的特点

    D.法律关系扩大到社会生活各方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罗马帝国时期,从公民法走向万民法的标志是

    A.《十二铜表法》颁布 

    B.阿奎里亚法确立

    C.《卡拉卡拉敕令》颁行 

    D.《查士丁尼法典》实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我(东罗马皇帝)因为感觉到上帝的意志而笔削诸于法律……在我和教会的步骤和谐之后,我蒙受上帝的感应,立即把我的全部精神,用在那件大工作上面。”他在世时“那件大工作”不包括

    A.《查士丁尼新敕》 

    B.《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C.《查士丁尼法典》 

    D.《查士丁尼学说汇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因子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唐时期中央集权存在的问题和结果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主要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唐朝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