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0 题,文言文阅读 3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名句名篇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0 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潺(yuán)   然(lěnɡ)  出(xiù)   起而飞(xuè)

    B.央(miǎn)   尘(xiān )  盘(huán)  陪鲤对(dāo)

    C.怨(mán)   水(lǎo)    逦(yǐ)    茕茕立(jié)

    D.飞(chuán)  住(zhēnɡ)  流(qì)   战战兢(jīn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援例   鲁莽   锱铢必较  自明得意

    B.因缘  乞灵 清沁肺腑 粗知大叶

    C.斩截   尺牍   若隐若现   学富五车

    D.玩索   蕴藉 点铁成精   才高八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径荒,松菊犹存  就:接近

    B.时运不齐,命途多  舛:乖违,不顺

    C.举世非之而不加     沮:沮丧

    D.本图宦达,不名节 矜:怜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小知不及大知  

    B.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C.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木欣欣向荣         谨拜表

    B.背负青天,而莫夭阏者  生物以息相吹也

    C.门虽设常关          且举世誉之不加劝

    D.穷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而彼奚适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        B.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C.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D.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将每月的第一天称为 “望日”,如“丁卯三月之望”,即丁卯年三月初一。

    B.序是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兰亭集序》是宴集序,《滕王阁序》是赠序。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从秦始皇开始,令郡县每年经考察而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三个月。服丧的长短可表明亲属关系的远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加横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纵观落马“老虎”的发迹史,很多人其实早就露出了贪腐苗头,甚至已致民怨沸腾,却仍能安如泰山,甚至扶摇直上,可见我们的人事、监察制度还是存在很大的漏洞。

    B.菲律宾亚锦赛和仁川亚运会的失利,使得中国男篮陷入了低谷。这次长沙亚锦赛,男篮的小伙子们可以说是逼上梁山了。最终他们经过奋勇拼搏,拿下了冠军,重登亚洲巅峰。

    C.能与久违的老友萍水相逢于异乡,确实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D.对于一个连两分钱都锱铢必较的人,你还指望他会做出什么慷慨大方的事来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英国的桂冠诗人任期比美国的长,美国的桂冠诗人每年评选一次,也可能是两年一次。我想原因之一是美国文化多元造成的,他们希望大家听到不同的声音。

    B.所谓“批发银行”,是指主要客户为大型企业或机构,并提供规模化金融服务,如美国的信孚银行、欧洲的德意志银行以及英国所称的“商人银行”。

    C.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衔接,对中国更是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它不仅把两国经济捆绑到一起,成为牢不可破的经贸关系,而且还促进中国企业的升级转型。

    D.在挑选制造工厂的时候,他会教不懂中文的创客们,通过观察工厂的洗手间是否干净、员工是否开心等细节来判断工厂的制造水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

    文学是心灵的抚慰剂,许多人因为孤独而爱好文学,许多人因为穷困而爱好文学,也有一些人因为富足闲适而爱好文学——      是出于什么原因,         他们信仰文学,崇尚真善美,文学         会让他们变得安贫乐道,富而不骄,让他们的内心充实、自信、淡定、颖慧。我总是天真地认为,真正爱好文学的人,属于天底下最善良的群落,      坏,      坏不到哪里去。验之现实,大致不错。以文学钻营的人,     另当别论。

    A

    无论

    如果

    虽然

    /

    B

    不管

    只要

    即使

    C

    尽管

    如果

    虽然

    /

    D

    无论

    只有

    纵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3 题
  1. 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园涉以成趣 

    ②眄庭柯以

    三江而带五湖 

    ④徐孺陈蕃之榻

    ⑤而后乃今将图 

    ⑥行比一乡,德一君

    ⑦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⑧臣具以表

    A.①③/②④⑥/⑤⑦/⑧B.①⑦/②/③/④⑥⑧/⑤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D.①③/②⑥⑦/④/⑤/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与“既自以心为形役”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极娱游于暇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文言文阅读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 平远人。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母丧里居,遵义杨隆喜反,斥家财募壮士八百捍乡里。服阕,会苗、教蜂起,巡抚蒋霨远奏留军,特旨授编修,增募至四千人, 复平越、独山诸城。十年,除知岳州府,始罢遣所募兵。亏饷巨万,乃陈五百金案上,语众曰:“与诸君共事久,今库馈诎,徒手归,奈何?”众泣曰:“公毁家纾难,我等敢他求乎?”遂去。

    同治二年,擢山东按察使。会僧格林沁治兵鲁、豫间,令击河北宋景诗。旋劾其擅议招抚,部议降三级。又明年,迁布政使。僧格林沁战殁曹州,坐法干议,皆得恩旨留任,于是言者复摭他款弹之,事下曾国藩,国藩白其无罪。巡抚阎敬铭夙高其能,至是乞休,举以自代,遂拜巡抚。时捻①趋海澨,李鸿章建议筑墙胶莱河,宝桢会军蹙之。六年,东捻走濰河,东军王心安筑垒方成,而堤墙未竣,捻长驱渡河,宝桢以闻。上怒,鸿章交部议,宝桢亦褫②职 留任。先是东军守濰河,本皖将潘鼎新汛地。皖军甫南移,而北路遽失。诏斩心安,宝桢抗辩,乃宥心安而责鸿章。 明年,西捻趋定州,近畿震动。宝桢闻警,即驰至东昌,率骑旅千、精卒三千,赍五日粮,倍道北援,捻遂南溃。是役也,朝廷遣宿卫之旅出国门备寇,统兵诸将帅 皆获谴让,而上独以宝桢一军猝出寇前,转战雄、任、深、祁、高、肃间,复饶阳,功最盛,数降敕褒嘉,加太子少保。

    光绪二年,代吴棠署四川总督。 成都将军恒训覈覆堤工,亦摭及盐运病商民、流弊大,宝桢抗辩。上虑宝桢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宝桢弥自警勖,益兴积谷,严督捕。治蜀凡十年,初莅事时,郭内月有盗劫,至是诛匪几尽,声为道不拾遗。十一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文诚,予山东、四川、贵州建祠。

    宝桢严刚有威。其初至山东也,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 ③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敬铭闻之,大称异,至之日,亲迓于郊。自是事无大小,皆咨宝桢而后行。至今言吏治者,常与沈葆桢并称,尤励清操。丧归,僚属集赙,始克成行云。子五人,体常尤著名,官广东布政使。(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①捻:“捻”即“捻军”,是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②褫:剥夺 ③材官:这里指“供差遣的低级武官。”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B.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C.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D.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会试及第者之称。明清的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其中会试由礼部主持,考中者即为进士。

    B.“服阕”即丧期已满。“服”指丧服,“阕”是“终了”的意思。古代孝子服丧一般三年后除去丧服。

    C.“幾”指古代王都所在的千里地面。“近畿”则泛指京城附近地区。

    D.“太子太保”与“太子太师”、“太子太傅”都是古代负责教习太子的官职,但后来往往作为一种荣誉性的官衔加给重臣近臣。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宝桢在服丧期间,恰逢杨隆喜造反。丁宝桢散家财招募壮士拱卫乡里。后来平乱成功后遣散壮士时,丁宝桢表示库银亏空,只有让大家空手回去,他也没有办法。

    B.同治六年,由于东路军王心安刚刚筑成营垒而堤墙尚未完成,捻军长驱直入渡过了潍河。皇帝大怒,将李鸿章交付兵部审议,斩杀了王心安,丁宝桢也革去职务暂时留任。

    C.同治七年,捻军攻到定州,丁宝桢率军救援,捻军向南溃逃。这场战役,丁宝桢的表现得到了皇帝的多次褒扬嘉奖,并被加太子少保一职。

    D.丁宝桢历任编修、山东按察使、山东巡抚、太子少保、四川总督、太子太保、广东布政使等职,注重磨砺清高节操,与沈葆桢一起被称道。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巡抚阎敬铭夙高其能,至是乞休,举以自代,遂拜巡抚。

    (2)上虑宝桢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宝桢弥自警勖,益兴积谷,严督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C.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D.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小说,完成文后各题。

    侯琢玉

    叶孤

    侯七家住泗州城郊外,原名侯小宝,因在家中排行老七,所以人们都称呼他“侯七”。由于爹妈死得早,加之六个哥哥姐姐也不管侯七的死活,侯七便如孤儿 一般在泗州城游荡。侯七虽识字不多,倒也读过几天私塾。侯七在泗州城晃荡,但眼明手快,能说会道,不久,便在城中“一品轩”古董店谋了个伙计的差事。

    侯七干活卖力,也很聪明,油嘴滑舌,一品轩老板董玉轩甚是喜欢、看重,数年间将侯七的工钱涨了几番。而侯七也没有辜负董玉轩的栽培,将一品轩打理得井井有条。

    侯七在一品轩一干就是十多年,从一个晃荡的毛头小子干成了大青年。十几年间,侯七倒也踏实好学,除了干好自己伙计该干的事情外,还旁敲侧击地向老板董玉轩讨教学习古董知识。

    董玉轩何等聪明,知道一品轩之所以能在泗州城屹立数十年不倒,全靠自己对古董行业几十年的专业判断。如果侯七得到自己真传,势必到哪都有立足之地。

    董玉轩有两子,但一个留了洋,一个当了兵,竟无一子肯跟随他做古董生意。董玉轩也想过将自己的一身技艺找个传人,侯七也曾是董玉轩衣钵的考虑对象。但董玉轩一想到自己一旦倾囊相授,侯七艺满必会离开一品轩,这样自己对他十几年的栽培就付之东流了。

    因此,侯七只学到了董玉轩的皮毛。侯七也明白董玉轩不会轻而易举的传授自己,十几年来,侯七也攒了一笔钱,时刻准备着自己当老板。

    一日,店里有一老妇来卖一块玉璧,侯七见这玉璧呈椭圆形,头大尾小,通体圆润,光泽明亮。侯七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块上了年代的真品好玉,一问价,老太 太竟要价不菲,说这玉璧是明末长平公主之物,要五百大洋,侯七虽吓了一跳,但想到这玉璧有几百年历史,又是宫廷之物,如果将之买下然后再伺机出手,说不定 可以大赚一把,那时自己另起炉灶就大有希望了。于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侯七终于用自己攒了十几年的三百块大洋,悄悄将玉璧买下,对老板董玉轩自是瞒住不说。

    趁一日得闲,侯七悄悄揣玉璧至山阳城,找到了古董界泰斗萧老,萧老一见玉璧顿时两眼放光,侯七见了心中一喜,能让古董界泰斗两眼发出光芒的自然是不会差的玩意了,这回自己多半赚大了。

    萧老双眼光芒放完,说:“的确是一块好玉,应该是明末之玉。”侯七听毕又是心中一喜,自己三脚猫古董皮毛并没有看走眼,这玉璧果然是一块明代的好玉。其实侯七当时并没有十分的把握,完全靠多年的感觉,想不到这老妇竟没有说谎。

    侯七正要问这块玉璧价值几何之时,突见萧老将玉璧贴在唇鼻之间,仔细闻了起来,萧老兴奋道:“此玉隐约有一股华贵之气!”侯七连忙兴奋道:“卖的人说此玉璧乃长平公主贴身玉璧。”同时也对萧老佩服不已,连这华贵之气也能闻出来,不愧是古董界的泰山北斗。

    萧老一听,恍然大悟道:“难怪,难怪!”继而又叹道:“不过,可惜的是此玉乃常年陪伴长平公主病体之玉,已经不值钱了。”侯七大惊,又不甘心问道:“那这玉璧到底能值几钱?”萧老叹道:“最多三十大洋。”

    “不可能……不可能……我花三百大洋买的玉怎么可能呢……”侯七神情恍惚地出了萧宅。

    侯七后悔已晚,但更后悔自己十几年来学得不专心,假如自己出去开店,迟早得倒闭。侯七下定决心死心塌地跟董玉轩好好学、好好干。

    二十年后,管理一品轩数年的侯七已是泗州城数一数二的古董行家。

    董玉轩的两个儿子,老大留洋娶了个洋妞定居法兰西再也不回来了,老二当兵参加了革命党,被砍了头。董玉轩一病不起。

    董玉轩临死的时候告诉侯七,二十年前,那个老妇卖玉,是自己安排的,目的就是让侯七留在一品轩。还说一个古董行家没有几十年成不了行家。

    侯七也明白了老板的良苦用心,几经磨砺,最终成了开有几间分店的“侯琢玉”老板。

    (节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4年6月)

    1.以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A.在泗州游荡的“侯七”,虽然无亲无故,但是幸好他读过几天私塾,再加上眼明手快,能说会道,最后被“一品轩”古董店的老板收为伙计。

    B.侯七在古董店一干就是十多年,其间聪明能干,很受老板的喜爱。但是董玉轩由于担心他一旦学成便会离开一品轩,另立门户,因此并未对他倾囊相授。

    C.侯琢玉只能学得皮毛,但他不满现实,这才背着师傅偷偷用自己的积蓄“买玉”,但是由于学艺不精还是不能看出老妇人的那块玉是假的,根本不值钱。

    D.小说通篇以概括的叙述为主,但是不乏精彩的人物描写,正因为如此,不但作品厚重耐看,而且人物形象鲜明,着实给人欣赏的美感。

    E.本小说篇幅短小,人物也少,情节更是简单;但是作品显得“小而精”,“微而妙”,做到了以少胜多,现实感特别强,不给人隔世之感,反而给人人生的启迪。

    2.小说前后两次提到董玉轩的两个儿子有何作用?

    3.结合故事情节,说说该小说可以给你哪些为人处事上的启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

    (4)庄子在《逍遥游》中有“大年”与“小年”之说,其中对“小年”的界定是“                ”两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开学没多久,南昌大学前湖校区的学生就因为垃圾的事情抱怨连天。原来,从这个学期开始,学校正式撤掉了宿舍保洁员,改行“自主保洁”制度,即由学生自己负责宿舍卫生打扫和垃圾清理。但施行没多久,就出现了垃圾堆满宿舍,厕所堵塞,臭气熏天的情况,学生们除了用微博不断吐槽回应学校外,个别学生还发起了“帮昌大校长上头条”的极端话题。虽然校方坚称,希望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但不少学生认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应该用在学习上,“保洁人员比我们更专业,也更需要这份工作”。面对各方意见,南昌大学校长也坦承学校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目前正在着手制定新的征求意见稿。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