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连线题 5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轮船统计

    年份

    船只

    吨位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

    吨位

    1928

    1352

    290791

    117

    213482

    1930

    2792

    415447

    138

    247969

    1932

    3456

    577257

    178

    342211

    1935

    3895

    675173

    208

    461812

    A. 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 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

    A. 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B.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教育的核心   D. 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北京会见缅甸总理吴努时说:“我们在华侨中不组织共产党,已有的支部已经解散。……亚非会议要是邀请了我们,又还让蒋介石参加,我们就不好去了”。毛泽东对吴努的谈话表明新中国

    A. 在外交上“另起炉灶”的决心   B. 遵循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

    C. 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愿望   D. 贯彻万隆会议的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宰相”两字的古文注解揭示了中国古代从“王国”转换成“帝国”后所形成的相权的本质。“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目接物曰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相权的本质是        

    A.统帅百官以及协调政务       B.是皇权的分权制约力量

    C.由皇权决定并为其服务       D.拥有较为独立的施政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社会各阶层的饮食和服饰绝不是无关紧要的,它们能反映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思想等。以下衣、食信息对应反映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思想不正确的是

    A. 长袍马褂/文明开放的社会心理   B. 中山装/民主共和的政治追求

    C. 粮票/计划经济时期物质匮乏   D. 购物券/改革开放后商品丰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56年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表明中共

    A. 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冒进思想

    B. 确立了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的经济方针

    C. 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 探索一条与苏联不一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时人有云:治国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该思想的渊源可追溯到

    A. 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

    B. 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

    C. 儒家的“为政以德”思想

    D. 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面两幅图片的前后变化说明中国古代

    A. 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B. 家庭手工业已消失

    C. 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D. 机器工业开始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从1885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这表明

    A.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B. 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 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D.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华文明史》记载:“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很大程度上是由军事所牵动,近代化改革也多从军事改革开始,……但中国的近代化由军事所牵动也有相当的负面作用,当转型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时,……军事体制中那种与生俱来的层次化、制式化、纪律化、统一化又恰恰具有某种反现代的品性,这不能不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影响。”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A. 中国近代化开始于对外战争   B. 军事改革牵动的近代化转型缓慢

    C. 军事部门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核心   D. 统治者局限于学习西方军事科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20世纪30年代,在中共领导下的苏区百姓可能不知道“苏维埃政府”这个拗口的外来词语的原意,但并不妨碍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个词语,他们将“苏维埃政府”称为“埃政府”,这个“埃”在客家话中就是“我”的意思,“埃政府”也就成为“我们的政府”。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共学习苏联经验得到了民众支持   B. 苏区的土地革命解放了农民

    C. 苏区人民热烈拥护苏维埃政府领导   D. 红色政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78年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村民对土地的承包期限30年不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有效维护农民利益   B. 有违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C. 制度僵化急需改革   D. 对农民土地物权的确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图书面貌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是由成书方法的不同决定的,而成书方法又决定于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并与文化传统的延续和科技手段的发展同步俱进,相互影响。

    在十九世纪晚期,我国刚刚开始采用西方引进的近代及其印刷术,随着各种新式印刷机的大量运用,图书也开始采用新闻纸等品种来印刷了。这直接导致了单页两面印字装订形式的出现。同时,书籍版式也随之改造成现在这种样子。这样装订成册的方法自然也不能再延袭以往线装书所为了,于是中国书籍制度的革命性变化出现了——“洋装”式样的软面平装本和硬面精装本书籍开始上市。洋装书的印刷装订方式,节省了纸张等物质资源,图书出版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进一步降低,于是当时这种先进的西方现代图书制度,逐渐占据了我国图书出版的主导地位。

    ——摘编自徐雁《中国图书文化简史》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的图书印刷装订方式出现了哪些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图书文化领先世界的物质条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图书印刷装订方式的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0版台湾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史第二册中“共产中国与两岸关系”的内容目录摘编如下

    第六篇共产中国与两岸关系

    第十四章共产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

    走向集权之路

    第十五章近期的经济与社会变革

    改革开放

    第二部区域发展与人口问题

    第十六章两岸关系

    第一部两岸关系的演变

    第二部两岸交流的现在与未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新疆古称西域,汉武帝反击匈奴后,西汉置西域都护府,将该地正式纳入汉朝版图。中央政府就开始在西域进行“屯垦戍边”并历代相沿,其中尤以西汉、唐、清三朝为鼎盛时期。

    《西域图志·屯政》记载:自汉代实行募民徙塞下的屯田之法后,“屯政”日升,“凡有军兴,必修屯政”,然而汉唐之屯政,专为养兵,而未能“兵民并济”,“师行则举,师旋则废”。只有清代的屯田“战守兼宜”,更注重对边疆的开发和建设。清朝时期的屯田与收复边疆的战争密不可分。清朝不仅兴办了军屯、民屯和犯屯,而且增加了历史上未有的旗屯、商屯和回屯。由于屯田的迅猛发展,使新疆出现了“农桑辐辏,阡陌成群”的景象。

    为了有效地管理屯田,唐中央政府在尚书省工部设屯田司,在各地置“营田使”,管理地方屯田。清代采取“边防与屯政相维”的方针,军屯属军事机关管理,民屯属地方行政机关管理,回屯属维吾尔族地方机关管理。道光帝时期,认真吸取清代以前历代政府长期集中在南疆地区屯垦,造成新疆历史上长期南农北牧局面的教训,在北疆召集流亡,大兴屯田。

    1954年10月7日,一个专门从事农业生产建设的兵团组织,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殊建制——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这是我国自汉、唐以来在边疆民族地区实施屯垦戍边政策的继承与发展,是我国现代屯垦戍边制度的一个伟大创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历代王朝在新疆“屯垦戍边新疆“屯垦戍边”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疆屯垦有哪些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建立民国,主权在民,这四万万人民就是我们的皇帝,帝民之说,由此而来。这四万万皇帝,一来幼稚,二来不能亲政。我们革命党既以武力扫除残暴,拯救得皇帝于水火之中,保卫而训育之,则民国的根基巩固,帝民也永赖万世无疆之休。

    ——居正《中华革命党时代的回忆》

    材料二训政之说,尤为失当。此属君政时代之口吻,不图党人袭而用之,以临吾民。试问政为何物?尚待于训耶!民主政治,以人民自治为极则,人民不能自治,或不予以自治机会,专靠官僚为之代治,并且为之教训,此种官僚政治,文告政治,中国行之数千年,而未有长足之进步。国民党人有何法宝,以善其后耶?徒使人民不得自治机会,而大小官僚,反得藉训政之谬说,阻碍民治之进行。

    ——《陈炯明集》下卷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中国实现民主政治的基本观点。

    (2)指出材料一、二的分歧所在,并分析材料二观点的可取之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洪秀全不愧是一位农民革命的领袖、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他依靠人民群众,把腐朽的清朝打得奄奄一息,由此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他把农民阶级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切齿痛恨和迫切要求土地强烈愿望都熔铸到《天朝田亩制度》的字里行间,他的思想主张达到了农民革命思想的最高峰。他在极其凶恶的外国侵略者面前,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敢于斗争,敢于反抗,领导太平军和广大人民反击侵略者,大显了中国人民的威风,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

    ——摘编自刘旒《洪秀全》(1976年版)

    材料二在近代化的坎坷历程中,洪秀全不失为开拓者和先驱。洪秀全清除近代化的某些沉重政治障碍,在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下,权责派势力衰微,廓清了洋务运动起步的政治舞台……洪秀全出身儒生,深受儒学的影响,自称“天王”,宣扬王权天授,建立君主专制政体,推行一套封建礼制和各种封建政策,设计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向往大同之世。这些又不合时代潮流,甚至违背历史方向,带有落后性。他试图建立的宗教天国难以实现,迟早会使人民失望。

    ——摘编自崔之清《洪秀全评传》(2011年版)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对洪秀全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洪秀全试图建立的宗教天国难以实现”的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