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2 题
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2 题
  1. “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是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特点是

    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D.家天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史载,宋代某官职“岁行所部,检察储积、稽考帐籍、凡吏蠹民瘼,悉条以上达”。改官职应是

    A.转运使        B.三司使        C.节度使        D.通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自秦以后,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本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哉,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

    A.秦代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殿阁大学士  D.清代的军机大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隋唐时期,淮水以北新增的有利于农田灌溉的水利工程是

    A. 郑国渠     B. 芍陂     C. 通济渠      D. 邗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一学校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列出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职业结构,见下表。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的时间、地点是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关中地区   D.明代江南地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科举制自隋唐始为历朝历代所沿袭,它有效保证了中华帝国的繁荣。其主要原因是

    A.录取名额逐步扩大     B.考试程序公开公正

    C.向庶民开放政权       D.捍卫儒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76年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货物赴美国费城参加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经评判,中国展品“以丝、茶、瓷器、绸货、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材料反映了

    ①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品仍驰名中外    ②中国传统手工业未受外来冲击

    ③机器工业在中国尚未形成优势地位  ④清政府的经济政策逐渐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元朝时期我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清代称维吾尔族为“缠回”,东乡族为“东乡回”撒拉族为“撒拉回”,并将这些民族居住部落称为回部。依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判定,这些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A.他们都信仰伊斯兰教         B.都起源于元朝时期的回族

    C.“回”是对少数民族的泛称    D.因居住在回族地区而得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黑瞎子岛地处中国最东端“金鸡”版图上鸡冠位置,位于中俄边境的黑龙江、乌苏里汇合处,自1929年中东路事件俄方占岛至今,一直在俄方(前苏联)控制下。2005年6月2日,中俄两国外长互换《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批准书,标志着协定正式生效,作为争议土地,黑瞎子岛约一半归中国所有。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

    A.辽阳行省     B.岭北行省      C.黑龙江省      D.中书省直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图书分类法。“经”主要是指儒学经典,“史”是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子”是诸子百家及其他书籍,“集”指历代作家诗歌文词等。按此分类,《梦溪笔谈》应属于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同时也是18世纪以来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被尊称为‘泰西儒士’”。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人物         B.称号          C.地点          D.时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避讳是一种古老的礼法制度,也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避帝王名讳为“公讳”,避父母名讳为“家讳”,避圣人名讳为“圣讳”。下列属于“公讳”的是

    A.“秦号楚为荆者,以庄襄王名子楚”   B.“少陵而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

    C.“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D.“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国语》记载,春秋末年,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在国内战争中失败后逃亡齐国,其子孙成为齐国农民,“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材料二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卷198

    材料三:宋代因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清代全史》: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苏州风俗考》:“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四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992年底经营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证券公司有82家,网点2000多个,中介机构500多家;1992年起,建立了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批发市场以及交易所100多个,主要经营粮食、牲畜、食糖、蔬菜、金属、木材、石油、化工、机电、煤炭等大宗商品

    材料五:宪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

    (1)结合材料一,说明春秋时期穿有鼻环的牛尊的发现有何历史意义?(4分)

    (2)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结合经济方面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8分)

    (3)从宋代的“苏湖熟,天下足”到明清“湖广熟,天下足”,中国的粮食生产及输出中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4分)。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试从经济的角度,指出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4)农业生产商品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请指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有利于农业生产商品化的因素。(6分)

    (5)根据材料四、五,结合所学说明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今日学者已不再以(研究历史与气候变迁之间的关系)为笑谈。-----历史学说与气象学家之研究,明示气温、气压与雨量曾不断变化,一遇变化辄影响及树木、河流、冰海拔,以及稻米、玉米、橄榄、葡萄、以及人畜之生长。”

    ——布罗代尔《文明与资本主义》第一卷

    材料二  旅游者从西安到骊山所看到的黄褐色的土壤是黄土地带的东边际。这土壤纤细犹如面粉,令人设想几百万年前经过风力的运转,堆积在一个广大的地区。它的深度自50英尺到700英尺……这种现象对中国历史的展开,有好几重影响:因为黄土的纤细,可以供原始的工具耕耘,如木制的犁及锄。周朝的开国,与推广农业互为表里,显然是得到这种土壤特性的裨益。

    材料三  明末各地受灾情况

    材料四 ……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功,上千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1)材料一表明了怎样的主要观点?(4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明的中心首先在关中地区的原因。(6分)

    (3)试结合明朝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说明自然灾害与明亡的关系。(8分)

    (4)崇祯皇帝认为明亡与天咎相关,反映了他怎样的政治观?(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