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   )

    A.改革涉及土地制度    B.改革涉及赋税制度

    C.改革涉及军事制度    D.改革触及上层建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改革属于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富国强兵改革的是   (   )

    A.管仲改革                B.魏文侯改革

    C.商鞅变法                D.王安石变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梭伦为打破贵族政权的垄断所采取的措施是(   )

    ①规定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②颁布《解负令》

    ③创立五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        ④取消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 

    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

    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D. 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史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B.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

    C.新兴地主产生、奴隶主贵族势力完全消失 

    D.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大大加快了各民族人民融合进程的是   (   )

    A.推行均田制          B.实行三长制

    C.整顿吏治           D.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   )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种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改革中含有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是   (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   (   )

    A.周王室衰微          B.宗法分封制破坏

    C.生产力提高          D.争霸战争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下列哪一趋势   (   )

    A.民族的融合           B.分裂走向统一

    C.中央集权加强           D.经济中心南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德国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

    A.天主教会到德国兜售赎罪券  

    B.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的政治主张

    C.加尔文在瑞士日内瓦进行宗教改革试验

    D.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压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公元前6世纪,梭伦在雅典实行改革,公元前4世纪,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可以说,这是东西方不同国度在几乎相同历史时期实行的变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梭伦的诗歌)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 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 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思路?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梭伦改革的最重大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之后,“秦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3)两次变法都涉及“法治”,两者内涵是否相同?为什么?各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是而且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公民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材料二 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的确,一切所谓政治革命,从头一个起到末一个止,都是为了保护财产而实行的,都是为了保护一种财产而实行的,都是通过没收(或者也叫作盗窃)另一种财产而实行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维护了“人民”的哪些权利?这体现了雅典 民主政治的哪一突出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哪些措施具有“政治革命”的性质。 分析梭伦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上,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材料二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而崩溃,……。

    材料三 孝文帝此举为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原地区经济的恢复和政治统治秩序的稳定,为民族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北魏政权进一步封建化的有力保障。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孝文帝在政治上将要进行哪一重大举措?他为何要这样做?

    (2)材料二、三反映了人们对孝文帝上述重大举措的不同态度或观点。你对孝文帝这一举措持什么态度或观点?请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