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连线题 5 题,单选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1 题
  1.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A. 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 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 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 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A. 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B. 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

    C. 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D. 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欧美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A. 瓦特给远在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说自己在蒸汽机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B. 泰晤士河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 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D. 英国有钱人以乘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 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 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 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战国时期,诸侯列国纷纷开凿运河。据《史记》记述:“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淄、济之间。……有余则用溉,百姓飨其利”。这些运河的修建

    A. 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   B. 表明诸侯各国经济交往频繁

    C. 适应了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   D. 标志着中原统一市场的形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学者说:“持续不断而又存在于不同层次的封建,需要源源不断的土地供应作为制度实施的前提条件。一旦土地资源紧张乃至枯竭,封建制便难以维系。”对这一观点的准确理解是:

    A. 该学者认为封建王朝的衰亡源于土地兼并

    B. 该学者认为土地国有是封建制的基础

    C. 该学者总结了西周封建制走向瓦解的原因

    D. 该学者认为维系封建制需要不断的开疆辟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 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 提高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 弥合君相矛盾是国家稳定的重要保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世纪后半期,在绘画方面,出现了新的流派,该画派对光和色进行了科学探讨。它着重于描绘自然的霎那景象,使一瞬间成为永恒。该画派观察、直接感受表现色彩变化的微妙的画风,影响后来的现代艺术非常深远。属于该画派作品的是

    A. 《格尔尼卡》   B. 马拉之死》

    C. 《日出•印象》   D. 《自由引导人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材料说明中国古代

    A. 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官营手工业素称兴旺发达

    C. 官办商业促使城市发展   D. 城市具有专制集权的功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近代中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据估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主要指洋务运动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B. 改变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结构布局

    C. 代表型企业之一是上海发昌机器厂   D. 该浪潮的出现受到了国际局势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了

    A. 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 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C. 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D. 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5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德育主义三者,为隶属于政治之教育。世界观、美育主义二者,为超轶政治之教育。

    以中国古代之教育证之,虞之时,夔典乐而教胄子以九德,德育与美育之教育也。周官以卿三物教万民,六德六行,德育也。六艺之射御,军国民主义也。书数,实利主义也。礼为德育;而乐为美育。以西洋之教育证之,希腊人之教育为体操与美术,即军国民主义与美育也。欧洲近世教育家,如海尔巴脱氏纯持美育主义。今日美洲之杜威派,则纯持实利主义者也。

    ——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意见》1912年2月

    材料二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1918年11月

    材料三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德意志帝政时代,是世界著名开明专制的国度,他的大学何等自由。那美、法等国,更不必说了。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拘束,是很不自由的。

    ——蔡元培《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1919年6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蔡元培提出的教育方针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蔡元培提出的教育理念并对这一理念进行评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政府的上谕

    1898年9月,清政府处决一六君子”后发布上谕:“康有为首倡邓说,而宵小之徒,群相附和.乘变法之际,隐行其乱法之谋。又闻该乱党私立保国会.言保中国不保大清,其悖逆情形,实堪发指”。

    1901年l月.慈禧、光绪避难西安发布《变法上谕》:“著军机大臣等,参的中西政要.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时政.各举所知.通限两个月.详悉条议以闻。再斟的尽善,切实施行”。

    1906年9月,清廷发布《宣示预备立宪谕》:“各国之所以富强者,实由于实行宪法。推有仿行宪政,大权统于进行,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著内外臣工,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

    解读材料,围绕“清政府与西学”提炼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符合题目要求,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货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这时许多人——尤其是英美两国——都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一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是真正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1914年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条约对于德国是过于苛刻了;精力充沛的德国人与意大利人需要发展的空间;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惹恼,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一整套和平的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大概包含着既有真理又有误解的那种通常的混合物。

    ——【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1949年和1952年召开了两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2年召开了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大会通过《致五大国政府书》,邀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政府就缔结和平公约举行谈判。1955年举行了世界和平大会,发表了《世界和平大会宣言》。1955—1959年召开了五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呼吁为禁止原子弹、氢弹而奋斗。……80年代在北美、西欧、大洋洲以及世界各地掀起一个新的反对战争、要求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群众和平运动。……

    ——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后和平思想的不同之处。

    (2)结合史实分析这两种思想对国际(战争)形势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9世纪60年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摘编自纳萨尔尼·克导奇<克伦威尔的历史》 材料二:如果说在危急的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活动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

                                      —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

    (1)材料对克伦威尔的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你认为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克伦威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 题
  1. (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以黄歇为相,封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而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这一举措

    A. 促进了江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B. 推动了齐楚两国联合抗秦

    C. 揭开了楚国地方行政改革的序幕   D. 有利于对楚国边境地区的管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