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判断题 3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其导火线是哪个条约的签订(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一充分反映中国人民爱国精神的事件是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南昌起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老战士黄振用画笔记录了他的一段难忘经历。作品中描绘了汹涌的大渡河、白茫茫的雪山和荒芜的草地等。这段“难忘经历”是指参加了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红军长征

    D. 井冈山会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一部《1860:圆明园大劫难》让人们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感受到了刻骨的“记忆”。与这个“记忆”有关的侵略者是(  )

    A. 英法联军   B. 俄国   C. 美国   D. 日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太平军建立与清朝对峙政权的标志事件是

    A. 金田起义爆发

    B. 定都天京

    C. 永安建制

    D.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 )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戊戌变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D.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下列说法与之意思最为相近的是

    A. 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B. 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C. 彭德怀:几百年来,西方国家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几门大炮就可侵占一个国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D. 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为了纪念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张老师向同学们推荐观看的电影题材应该是

    ①七七事变

    ②《挺进大别山》

    ③《西安事变》

    ④《辽沈战役》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这首童谣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B. 苏联出兵消灭关东军

    C.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   D. 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毛泽东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指的是

    A. 张謇

    B. 康有为

    C. 侯德榜

    D. 梁启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 1909年,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B. 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C. 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知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 1912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朋友的宴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判断题 共 3 题
  1. 1898年6月到9月,光绪皇帝颁布了100多道变法诏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戊戌交法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抗日战争中,武汉会战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从此,中国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27年的井冈山会师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中国近代史既是—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中国人民抗争史,还是—部学习西方的探索史。让我们共同探究晚清时期的这三部历史。

    【列强的侵略】

    材料一见下图

    (1)请分别写出三个条约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

    【人民的抗争】

    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2)材料二内容出自什么文件?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举出两位反抗外来侵略的清朝爱国官员(或将领)。

    【艰难的探索】

    材料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盛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注: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可勤远略(注:远方的国防战略事务)。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4)根据材料,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举出一所曾国藩创办(或参与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从1921年到2017年,96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光辉之路。

    【从无到有】

    材料一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百年中国》

    (1)为什么说1921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从弱到强】

    材料二人民军队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一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人民军队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2)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人民军队从弱到强,不断发展,请写出人民军队曾经使周过的两个名称?

    【从幼稚到成熟】

    材料三遵义会议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写出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从挫折失误到成就辉煌】

    材料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经历过挫折,出现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更正自身失误,成功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4)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