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8 题,其中:
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其他题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8分,以回答正确的8个空格计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    ____。《赤壁》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幽州台歌》

    (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坡羊·潼关怀古》)

    (4)俱怀逸兴壮思飞,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                         ,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

    (6)《过零丁洋》诗中表现诗人以死明志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7)《五柳先生传》一文中陶渊明引用黔娄之妻的话以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口语交际。(3分)

    2013年 5月24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称自己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到此一游”,该事件迅速引来网友关注与热议。25日,被证实涂鸦文物的当事学生的家长向公众道歉,向埃及方面道歉。

    如果你在这位学生身旁,发现他将要在神庙的浮雕上涂鸦,你如何劝阻他?(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5分)

    ⑴选择以下对《三国演义》情节及描述错误的一项:(    )(2分)

    A、 “白帝城托孤”这一情节涉及到的主要人物有刘备、诸葛亮、刘禅。

    B、有一位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好汉,他是刮骨疗毒面不改色的关云长。

    C、“三英战吕布”讲述的是:袁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猛将吕布一连打败众将之后,夏侯渊、夏侯霸、夏侯敦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的故事。

    D、“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现用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⑵下面两个情节出自《三国演义》,请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60字左右)(3分)

    A、刘关张桃园结义   B、张飞大闹长坂桥

    我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综合性学习(4分)

    世界上许多国家过母亲节,但母亲节的日期不尽相同:美国、意大利等国都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法国的母亲节是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泰国的母亲节是8月12日。有人提议我国也应该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1.假如我国的母亲节已经确立,请你为我国首届母亲节拟定一个宣传主题。(1分)

    2.请写一句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格言或诗句。(1分)

    3.假如要推举一人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你推举谁?写出理由。(2分)

    候选人:孟母(孟子的母亲)  岳母(岳飞的母亲)   冰心 或其他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15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①,辄以水沃面②;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③,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宋明臣言行录》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就。沃:浇。这是“洗”的意思。③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1.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余幼时即学(        )            ②录毕,送之(         )

    慕圣贤之道(            )        ④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

    2.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是人多以书假余       中有足乐者

    B手自笔录,计以还     重岩叠嶂,隐天蔽

    C从乡先达执经叩问    食不能尽其材

    3.翻译句子(4分)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②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5.[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海燕》选段。(11分)

    ①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②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成尘雾和碎末。

    ③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④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⑤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⑥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⑦一堆堆乌云,像黑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⑧——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⑨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⑩——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第②段“抱”“摔”等几个动词,把狂风        化,突出了它的      气焰。 (2分)

    2.海燕的动作,从“冲向乌云”到“穿过乌云”,从“碰着波浪”到“掠起波浪的飞沫”,更显示出海燕的               。海燕的声音,从“叫喊”到“大笑”再到“号叫”,显示出了海燕的革命乐观精神和                     气概。(2分)

    3.“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用了何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分)

    4.文中的“大海”和“暴风雨”各有什么象征意义?(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14分)

    随风吹笛 (林清玄)

    (1)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2)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3)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4)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5)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 ,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6)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硬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7)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摄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8)竹子的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于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9)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10)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座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11)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是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12)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13)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于,有了风,竹于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14)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15)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1.文章由“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开篇,有什么作用?(2分)

    2.阅读(1)一(3)段,请概括风雨中笛声的特点。(3分)

    3..你如何理解第(14)段中划横线句在文中的含义?(3分)

    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4..请简要写出作者雨天听竹的过程中心理变化的四个过程。(3分)

    5.作者通过 “随风吹笛”体验了大自然的美好,你是否也曾亲近过大自然?说一说你的体会。 (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下面两个题目,任选一题作文。

    1、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1)在题目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2)除诗歌,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2、题目:遇见  要求:字迹工整,除诗歌,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