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左图右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以下图文作为史料:(   )

    ①有助于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生活

    ②证明了当时四川开始有青铜铸造工艺

    ③反映了当时作战方式的多样性的特点

    ④有助于从侧面印证了商鞅的农战思想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元代的一段公文说:“四川行中书省移准中书省咨,‘来咨:有该载不尽罪名,不知凭何例定夺,请定度事。’本省相度,遇有刑名公事,先送检法拟定,再行参详有无情法相应,更为酌古准今,拟定明白罪名”。材料反映出元代行省在审理狱案时(    )

    A.必要时可参阅前期相应规则典制

    B.程序繁琐、效率比较低下

    C.地方具有相对独立的司法主权

    D.坚持疑罪从无的司法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能体现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    )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两府、三司制

    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

    C.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

    D.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表内容可集中体现出(   )

    A学习西方,实业救国            B 顺应潮流,变革制度

    C瞩目现实,立宪实业            D 思想解放、救国图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表是1885、1908年在华的外国航运所占比重情况(吨位)(   )

    年份

    (百万)

    英国

    美国

    日本

    德国

    其他

    1885

    8.0

    81.1%

    6.9%

    1.4%

    6.2%

    4.3%

    1908

    44.6

    60.4%

    1.1%

    16.2%

    16.2%

    5.9%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①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远洋航运技术提高

    ②英美比重的下降是由于受自由主义政策推行所致

    ③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加深趋势

    ④德日两国比重的增加得益于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龙云在《建设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的计划》中写道:“上海既失,即无国际港口,国际交通顿感困难了……南方战区可能扩大,到那时,香港和越南铁路都有问题了……我的意见,国际交通应当预做准备,即刻着手修筑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这样可以直通印度洋。”据此可知龙云计划提出的背景是(   )

    A.北伐战争中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B.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侵占了上海

    C.日本已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D.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占领南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理学发展为心学

    儒学更加强调人的主观精神

    B

    黄宗羲“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精神

    “C

    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

    《共同纲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会主义法制日益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3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外交新战略

    ②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③全党全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④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学者莱昂·罗斑指出:“智者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材料表明(     )

    A.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

    B.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

    C.只有依靠雄辩的言辞才能取得政治地位

    D.公民参与城邦事务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是《俄国(苏联)实力发展曲线图》。图中1935-1975年苏联实力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原有的工业基础和能源储备都比较雄厚

    B.历次经济体制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C.俄国农奴制改革完成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代议制的纵向与横向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趋势的有(  )

    ①英国内阁首相权力的膨胀

    ②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③美国国家垄断组织的形成

    ④中国进行戊戌变法的实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观察下侧漫画(lraq、Afghanistan、Balkan指伊拉克、阿富汗、巴尔干),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霸权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B.冷战能有效抑制地区性冲突

    C.当地人冷战思维依然强烈

    D.多极化趋势不利于世界和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26分)经济发展具有时代特点,不同时代都有引领世界经济的引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图片

    (1)比较图1和图2,从东西方经济交流地位变迁的角度提取一项信息,(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除自然因素外其变迁的政治、经济原因。(4分)

    材料二:    “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美国的“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10分)

    材料三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事的新时代、沿线各国积极参与、为其保障的“亚投行”,其来自欧、亚、非的创始国成员国目前已达到57个。

    ———据百度百科整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带一路”异于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的新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实施“一带一路”设想的有利条件(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6分)历史解释、历史比较、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的能力之一、阅读材料回到问题

    材料一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人以恶……世人习而不察,辄怪乎刑狱之日繁,盗贼之日炽,岂知小说之于人心风俗者,已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清)钱大昕(1728—1804年)著《潜研堂文集》卷十七《正俗》

    (1)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根据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一中作者的观点。(8分)

    材料二  封建社会,中国女性处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经济方面也无法独立,因而缺乏参政意识。……由于《临时约法》中没有男女平权的条文,1912年4月,一批知识女性成立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曾留学日本的唐群英被举为会长。唐随即与议长吴景濂辩论,声言如不赞成女子参政,妇女们便要用武力解决问题。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成立大会上,唐群英痛斥反对女子参政的宋教仁,并打了宋一记耳光。1913年唐群英发表文章批评袁世凯政府,女子参政运动遭到镇压。                    

    ——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三  1907年,一群受过良好教育的白人中产阶级英国妇女冲击国会,大约60多名妇女被捕。……1912年,几百名妇女因为争妇女选举权,被政府置入狱中,她们展开“绝食斗争”,全体绝食。1914年,欧战爆发,妇女专从事于救国运动,感动了长期对抗妇女参政运动的反对派。1918年,英国妇女经过50年的奋斗,终于获得选举权。

    ——任然《上世纪初英国女权主叉者争取参政权不惜暴力》

    (2)据材料二、三概括20世纪初中英两国妇女争取参政权斗争的共同点。(2分)结合史实分析两国斗争结果不同的原因。(6分)

    材料三   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盖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受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藉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1930年)

    事件

    观点

    美国1787年宪法

    没有真正体现天赋人权的精神,具有妥协性和虚伪性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严重损害了人民利益,为后来的经济、政治埋下隐患

    光荣革命

    很不彻底的革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国王仍掌握了行政大权,为后来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造成巨大障碍

    (3)据材料中陈寅恪的认识,我们应如何评价“历史事件、学说”?(2分)按照这一认识,任选上表中的两种观点进行评价(8分)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