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26分)历史解释、历史比较、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的能力之一、阅读材料回到问题

材料一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人以恶……世人习而不察,辄怪乎刑狱之日繁,盗贼之日炽,岂知小说之于人心风俗者,已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清)钱大昕(1728—1804年)著《潜研堂文集》卷十七《正俗》

(1)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根据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一中作者的观点。(8分)

材料二  封建社会,中国女性处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经济方面也无法独立,因而缺乏参政意识。……由于《临时约法》中没有男女平权的条文,1912年4月,一批知识女性成立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曾留学日本的唐群英被举为会长。唐随即与议长吴景濂辩论,声言如不赞成女子参政,妇女们便要用武力解决问题。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成立大会上,唐群英痛斥反对女子参政的宋教仁,并打了宋一记耳光。1913年唐群英发表文章批评袁世凯政府,女子参政运动遭到镇压。                    

——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三  1907年,一群受过良好教育的白人中产阶级英国妇女冲击国会,大约60多名妇女被捕。……1912年,几百名妇女因为争妇女选举权,被政府置入狱中,她们展开“绝食斗争”,全体绝食。1914年,欧战爆发,妇女专从事于救国运动,感动了长期对抗妇女参政运动的反对派。1918年,英国妇女经过50年的奋斗,终于获得选举权。

——任然《上世纪初英国女权主叉者争取参政权不惜暴力》

(2)据材料二、三概括20世纪初中英两国妇女争取参政权斗争的共同点。(2分)结合史实分析两国斗争结果不同的原因。(6分)

材料三   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盖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受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藉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1930年)

事件

观点

美国1787年宪法

没有真正体现天赋人权的精神,具有妥协性和虚伪性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严重损害了人民利益,为后来的经济、政治埋下隐患

光荣革命

很不彻底的革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国王仍掌握了行政大权,为后来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造成巨大障碍

(3)据材料中陈寅恪的认识,我们应如何评价“历史事件、学说”?(2分)按照这一认识,任选上表中的两种观点进行评价(8分)

高三历史综合题极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