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2 题,简答题 1 题
简单题 30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  )

    A.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此话的意图是(   )

    A.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B.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来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与法。这说明当时(   )

    A.当时出现了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B.荀子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   )

    A.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            B.推崇儒学,独尊儒术

    C.推崇理学扶为官方统治哲学            D.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宋书》卷九十四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   )

    A.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B.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

    C.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的灵魂是创意。据考证,叫卖广告最早在先秦已出现,到宋代我国的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结合材料,你认为造成宋代广告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                D.市民阶层广告意识的增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年 (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编制)。由此可以推知清朝在此期间(   )

    A.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  B.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

    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  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07年《东方杂志》发表署名勇立的《兴女学议》一文,指出“使女子有国家思想、公共观念,以为异日陶铸幼童之地者,固当今第一要务也。”这表明当时(   )

    A.女子兴学成为教育主流              B.国家意识和公共观念深入人心

    C.提倡合理的女子教育和家庭教育         D.男尊女卑思想已经不复存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是1927年元旦出版的 《农民画报》第一期封面中的三幅画面。三幅漫画可以说明当时(   )

    A.国民大革命进入高潮             B.农民成为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C.认识到农民运动的重要性           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已经开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阅读1934年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   )

    A.外国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内外贸易        B.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C.洋务企业在列强排挤竞争中求生        D.外国资本扩张制约中国社会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61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各城镇精简职工队伍,到年底,职工减少了872万,城镇人口减少1000万人左右。1962年~1963年又减少职工1000多万人,减少城镇人口1600万人左右。这主要是为了(   )

    A.缓解粮食供应紧张状况              B.疏散人口准备战争

    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D.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   )

    A.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B.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人们经常用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来论证本国的国际地位及发展方向。但也有人以1840年中国的GDP是世界的33%,但之后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而1949年中国的GDP虽是世界的6%,却赢得了真正的独立并逐步走向大国这些史实来反对GDP决定论。据此,下列该现象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

    A.决定GDP变化的经济性质才是真正决定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B.GDP的确能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证实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C.GDP的国际地位变化趋势经常与该国国际地位变化趋势成反方向

    D.GDP只能反映当时经济状况,故不能反映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周枏的《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材料说明罗马法(   )

    A.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B.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C.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655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写到:“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所以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这一思想反映了(   )

    A.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               B.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说

    C.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               D.工业革命后的空想社会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据狄德罗(1713——1784)《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狄德罗         D.达尔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拥有的货币总量(m)设为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n)设为40,若价格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为1000,那么,下列关于m、n的四组数据的推理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

    A.m=900,n=100                   B.m=800,n=200

    C.m=600,n=400                   D.m=400,n=600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从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该观点主要说明了(   )

    A.新政完全放弃传统的自由经济发展模式     B.新政试图引导美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C.美国国内在摆脱危机的道路选择上有分歧   D.新政有使美国陷入极权政治的危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是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式。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即为归纳。下表归纳正确的是(   )

    选项

    具体事物、现象

    一般性认识

    A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斗资批修

    中共光辉历程

    B

    《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875年宪法

    近代民主制度确立与发展

    C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D

    《唐璜》、《悲惨世界》、《等待戈多》

    浪漫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面三幅图片反映了同一历史主题。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该历史主题的是(   )

    A.《资政新篇》                   B.《共产党宣言》  

    C.《天朝田亩制度》                 D.《海国图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美国总统一般称为:Mr.President(总统先生),美国独立战争后,副总统兼参议院议长约翰·亚当斯最初提出的头衔是“最仁慈的殿下”、“强有力的阁下”等称呼,最后众议院通过决议,只称呼华盛顿为总统先生,这个称呼后来一直沿用至今。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中央政府的制约与平衡           B.总统的权力至高无上

    C.强调民主制度的公民意识             D.国会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据统计,在马歇尔计划实行的初期,欧洲国家将援助大多用于进口急需的生活必需品。截至1951年中期,在提供的共130亿美元援助资金中,有34亿美元用于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32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以及肥料等,19亿美元用于进口机器、车辆和重型设备等重工业品,还有16亿美元用于输入燃料。统计数据反映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   )

    A.变西欧为其商品市场               B.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

    C.恢复西欧社会经济                D.控制欧洲对抗苏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967年,英国工党领袖麦克米伦在参加首相竞选时提出的口号是:“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该口号所反映的经济发展趋向是(   )

    A.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B.资本的社会化

    C.社会救济日益制度化               D.分配领域的社会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           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C.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调整了当时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   )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允许市场发挥作用,体现逐步过渡的思想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结合所学,判断该材料所反映的年代是(   )

    A.1945年       B.1963年       C.1980年       D.1993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有不少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有价值的资料。下表中对联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正确的有几个?(   )

    谚语或对联

    反映的相关史实

    西方谚语:“宁要三个魔鬼打架,不要一个天使掌权”

    伏尔泰分权制衡思想

    罗马谚语:“举证之所在,胜败之所在。”

    《十二铜表法》灵活实用,重视调解民事纠纷

    “灌输益部成尧甸;疏凿岷源绍禹功”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剩。”横批:“已经过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30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华人的梦,如何才能真正富强,这才是最关键的。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试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世界强国的力量来源》

    时期

    国家

    主要力量来源

    16世纪

    西班牙

    黄金、殖民贸易、雇佣军、王朝来源

    17世纪

    荷兰

    贸易、资本市场、海军

    18世纪

    法国

    人口、农业、公共管理、军队、文化

    19世纪

    英国

    工业、政治凝聚力、金融与信贷、海军、自由主义规范、岛国位置(易于防卫)

    ——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

    材料二    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年)(堆柱顺序:英1德2美3中4)

    ——资料来源:(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国。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

    (1)根据材料一,按照力量来源对上述强国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8世纪法国的文化如何成为力量来源。(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工业迅速崛起的共同原因有哪些?分析明清以来(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日益衰退的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家的对策。(10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2分)美国“边疆学派”认为:“疆界”从来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有形的、筑了界碑的。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其现代化历程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请从现代化的角度对中英疆界观进行评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13分)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组成图表。

    阅读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图表中ACD代表的经济成分及AD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图表中D所示的划线段a~b处经济状况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