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单选题 8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27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汉高祖刘邦灭异姓王后,大封刘姓诸王,立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明初朱元璋将除太子之外的23个儿子和1个从孙都封为藩王,以“藩屏帝室”。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 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表现形式

    B. 有利于中央集权和政权的长期稳定

    C. 西周分封制度完备为后世普遍推崇

    D. 分封对象主要为同姓子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联邦共和制民主国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发展机遇。经过班内同学小组讨论,形成了不同观点,你认为哪组观点最为科学?

    A.甲组:美洲孤立于欧亚大陆先进文明,没有经历封建社会

    B.乙组:欧洲先进的工业文明与疆土辽阔的现实需要结合,造就了联邦共和制

    C.丙组:与欧洲隔离,免于欧洲干涉,有助于走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D.丁组:美国独立后的国内政治斗争使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它“是整个文官官僚机构的神经中枢,有权荐举官员,草拟诏书,并奏请皇帝批准,事实上对帝国范围内所有的文职官员的任命都有操控权”,该机构是

    A. 唐代尚书省

    B. 元代中书省

    C. 明代内阁

    D. 清代军机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

    A. 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B. 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C. 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D. 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15年,央视羊年春晚一曲《回家的路》打动了亿万观众。国人“家”的情节深受的影响。

    A. 世袭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君主专制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刘建国先生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

    A. 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

    B. 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C. 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专制统治

    D. 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 强干弱枝是政治改革之魂

    B. 加强君权是政治变革之重

    C. 提高行政效率是改革之本

    D. 弥合君相矛盾是稳定之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是1974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堇鼎,其铭文大意为燕侯派堇前往宗周为召公奉献食物,并受到召公赏赐。该考古成果可用于研究

    A. 禅让制

    B. 礼乐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某法官接到了一个案子,一个仁慈的贵族罗莫洛,也是罗马一只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跟随他作战受伤的士兵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法官最后判定罗莫洛的家人败诉。他依据的是

    A. 习惯法

    B.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C. 万民法

    D. 《十二铜表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罗马的立法者,又规定被定罪的人的财产应受到尊重,为防止财产被人民没收。”“罗马法律规定,除了最重大的叛逆罪外,不得没收财产。”其用意在于说明(    )

    A.财产不能被没收

    B.犯叛逆罪则必被没收财产

    C.古罗马法重视保护财产权

    D.没有财产权就没有自由,财产权是自由的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下图所示,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 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期

    B. 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产物

    C. 习惯法是罗马共和国早期的公民法

    D. 《十二铜表法》主要维护平民的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元老院、执政官,而我国西周时则出现宗法制和分封制。就其实质而言

    A. 地域决定政治

    B. 都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C. 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方式不同而已

    D. 都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A. 人民主权

    B. 轮番而治

    C. 君主专制

    D. 代议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帅,军官均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 专制主义色彩

    B. 军国主义色彩

    C. 联邦主义色彩

    D. 民主主义色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人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质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对这句话的理正确的是

    A. 革命只是改变了议会的组织形式,但国玉的地位并缉有改变

    B. 革命前后国王的权力发生变化,但是议舍的地位在逐步降低

    C. 革命之后国王和议会共词执掌政权,两者的权力相互制约和平衡

    D. 革命前后国苯和议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突化,议会限制王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A. 光荣革命

    B. 工业革命

    C. 文艺复兴

    D. 1832年议会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北京大学教授钱乘旦说:“(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人民的政治立场摇摆不定

    B. 一直受到外部势力的阻挠和干涉

    C.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

    D. 缺乏成熟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惧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A. 英国君主立宪制   B. 德国君主立宪制

    C. 美国总统共和制   D. 法国共和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这表明太平天国要建立的理想社会是(   )

    A. 绝对平均主义的社会

    B. 官民平等,军民一体的社会

    C. 社会主义社会

    D. 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学者针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一个条款指出,“他们只要交纳5%的关税,就能通过条约口岸中的任何一个口岸,运进洋货或输出土产;他们只要再交纳进口税额的一半,作为子口税,就能把洋货运至内地和由内地运出土货”。这一条款

    A. 使列强控制了清政府财政大权

    B. 适应了列强商品输出的需要

    C. 有效减少了各国间的贸易壁垒

    D. 加速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但此前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党进行推翻清政府的活动时,却不被中国人支持。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辛丑条约》签订前,清政府并不腐败

    B.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C.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开始觉醒

    D. 《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三字经》自宋代问世以来,随时代发展而增改,以下为节录部分;……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段。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其中“革命兴”、“立宪法”分别是指

    A. 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B. 维新变法运动、《钦定宪法大纲》

    C. 义和团运动、《中华民国宪法》

    D.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实际上经历了“西化”、“反西化”、“近代化”三个交叉的探索过程。下列各项中,符合“反西化”和“近代化”内容的是

    A. 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C. 辛亥革命戊戌变法

    D.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

    A. 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B. 在政党干部培养方面的作用

    C. 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

    D. 对社会风俗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8 题
  1. 近代以来,欧美各国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通过王朝战争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学习了《政治文明历程》中的《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后,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英国首相不经选举产生,由议会少数党领袖担任

    B. 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任何机构的制约

    C. 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多数票选出

    D. 德国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对议会负责不对皇帝负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

    A. 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B. 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C. 扰乱了社会的秩序

    D. 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这一部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立宪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这部宪法是

    A. 英国《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德意志帝国宪法》

    D. 法国1875年宪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的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史学家钱穆评价科举制“乃一种直接的民权,乃一种由社会直接参加政府之权”。这句话说明科举制的意义在于

    A. 削弱了中央集权

    B. 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

    C.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 使“学而优则仕”由理想变为现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古希腊的雅典首席将军伯里克利指出,“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下列雅典政权机构中最能体现其观点的是

    A. 公民大会

    B. 五百人会议

    C. 陪审法庭

    D. 元老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是指

    A. 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 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C. 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D. 英国实行无议会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它排除了宰相的个人专权,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 秦汉三公九卿制度

    B. 唐朝三省六部制

    C. 元朝的行省制度

    D. 明朝的内阁制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l)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实行的两项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影响

    材料二  下表是史学家对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叙述

    学者   内容

    徐寺约   它鼓助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

    张岂之   它杜绝了隋唐以前选官制度中“唯门第是准”“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封建王朝官员队伍的素质。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选官制度?依据材料概述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英国人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行进入民主化之路的。当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普遍加强时,他们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主义根基,并在封建专制制度的一片汪洋中独辟蹊径,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用宪法的权威给国王套上了羁勒,使国王的权力与行为受到约束。

    ——纪之景《英国政治制度: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3)材料三中“全新的政治体制”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这种体制是如何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革命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据此指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

    (2)归纳材料二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上,通过政治制度的建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我们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中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全体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职官;全体挨次进行统治,也挨次被统治;抽签参加政治机构;……一职司各人都不得连任;一切职司的任期都是短暂的。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材料一、二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在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下面是英国议会与内阁的关系图示。

    (2)阅读材料三中英国议会与内阁关系图(图2),简述图示中的内容。图片作为一种历史资料,承载着历史信息,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面貌。

    (3)图3所示的会议通过了什么历史文献?说明这部文献是如何实现中央与地方、各权力部门之间分权与制衡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