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意大利著名史学家克罗齐有一句名言:“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   )

    A.当代史构成了历史的主干

    B.当代史决定了未来的走向

    C.历史是当代人意识观念的显示

    D.当代发生的一切都会成为历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指出:“西周之所以实行分封制,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为了巩固新建立的西周政权,不得不实行分封制……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证明,西周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性的国家形态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郡县制正是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管理方法。”这说明(   )

    A.郡县制和分封制都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B.郡县制比分封制更具有优越性

    C.宗法血缘建立起的政治联系很不稳定

    D.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许多欧洲思想家对中国的科举制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认为这种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将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科举制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科举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

    B.科举制是建立民主和平等制度的前提

    C.个人才能是科举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

    D.中国古代的民主和平等远超过欧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思想家提出:“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以下同属于该思想家的思想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D.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西汉桑弘羊说:“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市朝以一其求,致士民,聚万货,农商工师各得所欲,交易而退……故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 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在此,桑弘羊(   )

    A.重申重本抑末的治国理念

    B.提出商本农末的新主张

    C.强调了工商业的重要性

    D.关注对外贸易的重要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南宋临安)御街中段的酒楼茶坊之间,“有珠子市、花市、方梳市、销金行、冠子行、鲞【xiǎng剖开晾干的鱼】团等。最引入注目的是五间楼至官巷口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它是南宋新设立的交易所,……所谓“盐钞引”,是政府发给商人的证券,趸【dǔn.整,整数】运销盐茶之类管制商品的凭证。这段材料表明当时的临安(   )

    A.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B.货币经济居主导地位

    C.“草市”贸易出现繁荣景象

    D.商品市场具有专业化特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伯利克里说:“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有人称其为心情平和的人,我们雅典人称其为废物。 它毋需公民多少政治才能,关键是每个公民都应本着一切从城邦出发……”反映了(   )

    A.雅典公民的政治才能普遍较低

    B.高尚道德是雅典民主建立的基础

    C.民主发展程度与公民政治才能无关

    D.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无法成为公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记载:“城邑居民,各选忠义之士一、二,赴京会议。国主若征税纳饷,则必绅士允从;倘绅士不允,则不得令国民纳钱粮。若绅士执私见,则暂散其会,而别择贤士。若有按时变通之事,则庶民择其要者,敬禀五爵、乡绅大会。大众可则可之,大众否则否之。”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洋事务充满新鲜感

    B.先进人士已认识到西方制度的优越性

    C.书中记载的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度

    D.书中的“乡绅大会”是英国的上议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罗斯福新政不具备群众基础

    B.罗斯福新政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

    C.新政损害了部分资产阶级的利益

    D.新政继承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以下是1919年和1937年中国注册工厂数和资本的统计表。它反映出(   )

    A.民族资本受官僚资本的严重挤压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来越普及

    C.工业平均资本减少,生产日益萎缩

    D.民族资本主义空前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科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中国、古典时代的古希腊和中世纪的穆斯林世界。不过,科学革命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原因似乎在于,只是在西方,科学才成为一般社会的组成部分。”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文明起源趟早,科学革命越难发生

    B.科学的发展与文明的发达程度无关

    C.科学与社会的结合催生了科学革命

    D.宗教愚昧阻碍了科学革命的发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是泰奥多尔•籍里柯创作于1819年的著名画作《梅杜萨之筏》。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该画作的艺术风格属于(   )

    A.浪漫主义       B.新古典主义

    C.现实主义      D. 印象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口(25分)

    材料一    《中国孤儿》是伏尔泰根据元代戏剧《赵氏孤儿》改编,,他把故事从春秋战国改编到元统一中国,把晋国的赵家故事改为宋末元初的大臣张惕舍命救皇子。《赵氏孤儿》讲的是忠、信、仁、义,《中国孤儿》则是赞扬儒家思想代表的文明是如何征服野蛮。伏尔泰多次提到他的《中国孤儿》的目的,是为了在舞台上“传授孔子道德”,并称自己这部作品为“五幕孔子的道德戏”。

    ——书云《欧洲启蒙时代的“中国论”》(《南方周末》2011年5月19日)

    材料二    科学,无疑也是中国最迫切需要的。他们需要各种科学来开发帝国潜在的资源。……但掌握科学就一定有利于改善帝国的道德状况呜?…,发展“物质文明”就意味将具备西方高度发展的物质成果。包括以蒸汽机和电力所创造的各种奇迹…,物质文明是自己发展起来的,还是由一系列复杂的条件,经过长期协调,缓慢的发展起来的?‘引入投票箱,就能使中国成为民主国家,建立共和制度吗?如果中国不想创造西方那样的条件,她就不能获得同样的结果,也不能发展更多的物质文明。这些条件不是物质的,而是道德的。

    ——(关)阿瑟·史密斯(1872年来华传教士)《中国人的性情》

    材料三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放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华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l)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推崇 “孔子道德”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密斯这一观点提出的历史背景,他认为中国“发展物质文明” 应该创造哪些条件?(8分)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来西方人对儒家文化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11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以下材料:(12分)

    近世之欧洲,若以世纪论,每个世纪都有创新,而17世纪每为人重视不足;实则,这是很要紧的一个时期。上承着培根、洛克的实验哲学,洛克还根据英国的革命写了一份论‘‘政府”的总结性的文字,起了近代政治文化的开山作用;下则启发了启蒙时期的思想家们。所以17世纪是“启蒙”的“启蒙时期”,是方法论革新时期,近代的科学思维是在这个时期酝酿的。同时,文艺复兴、宗教革命激荡了全欧,使几乎整个社会都动了起来,社会意识、民凤民俗……,都在发生变化。

    “17世纪普遍危机”是英国著名史学家E.J.霍布斯鲍姆于首先提出来的。他指出此时期欧洲发生了由中世纪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关键性转折,经历了经济衰退、谷物生产萧条甚至下降二人口死亡率上升、资产阶级革命、社会叛乱等众多现象,从而认为欧洲经济“在17世纪经历了一场‘普遍危机”。危机的产生是因为16世纪欧洲的大发展使得封建主义框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阻碍,加之此世纪发生的饥荒、流行病等因素的促动,导致17世纪欧洲出现了向资本主义结构的决定性变革。特雷弗----罗珀则认为是政府的奢侈浪费、寄生的官僚制度引发了社会对国家的不满。莫斯尼尔则认为官员的不满造成了政治动乱、反叛,农民对国家征税的不满造成了农民起义。另一些学者则强调战争的巨大破坏及其连锁反应是导致“17世纪普遍危机”产生的原因。

    请结合17世纪前后相关史实,评述材料中关于17世纪历史特征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分)【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戊戌维新之可贵,在精神耳,当时举国人士。能知欧美政治大原者,既无几人,……若,其精神,则纯以国民公利公益为主,务在养一国之才,更一国之政,采一国之意,办一国之事。盖一国之大原,于是乎在,精神既立,则形式随之而进。虽有不备,不忧其后之不改良也,此戊戌维新之真相也。”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凡物必有原动力以起其端,由原动力生反动力,由反动力复生其反动力,反反相衔,动动不已,.而新世界成焉。惟戊戌之原动力,其气魄雄厚,其潮势壮阔,故生反动力最速而最剧,仅百日间,挫跌一无所存。而反动力之雄厚壮阅,亦与之相应,其高潮之点,极于团匪之祸,神京蹂躏,朝列为空。今者反动力之反动力又起矣。自今以往,中国革新之机,如转巨石于危崖,遏之不可遏,必达其目的地而后已。此事理所必至也。然则戊戌之役,为败乎?为成乎?君子曰:成也。”

    ——梁启超《康南海自编年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梁启超关于戊戌维新“精神”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舆论传播的角度指出其形成的途径。(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梁启超关于“戊戌之原动力”、“反动力”的观点。(9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5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鲜战争可以说是在两重误解之下爆发的:共产党方面以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利益为分析出发点,认为大部分的亚洲大陆被共产党占了,美方都默不作声,不会在朝鲜半岛的一隅有所举措。美国方面,则以原则问题来看待这件事,它比较不关切韩国地缘政治的重要性,也已公开做出表示,却十分重视不加阻挡的象征意义。

    材料二    1951年5月l 5日布莱德雷应邀对国会作证,“在目前的情势下,我们反对将战事从韩国扩大到包括赤色中国。对赤色中国进行所谓有限度战争会增加我们所冒的风险,‘会将我们的力量耗费在一个并非战略要津的地区。赤色中国并非寻求主宰世界的那个强大国家(按:指苏联),坦白地说,从参谋长联席会议观点来看,这个策略(按:指将战事从韩国扩大到包括中国本土)会让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进行错误的战争。”

    ——以上摘自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1)根据材料一,朝鲜战争爆发两重误解是什么?他的分析是否正确?(9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布莱德雷“错误”的理由是什么?(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