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29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提出了各种治国主张,下列观点属于儒家政治理想的是

    A.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为勇者尽之于军

    C.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D.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礼,《论语》记收孔子和学生宰予言论.宰予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子曰:“于女(汝)安乎”?曰:“安。”子曰:“予之不仁也。”这体现出孔子强调

    A.孝悌之义

    B.仁者爱人

    C.为政以德

    D.等级秩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

    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

    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C.理学对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

    D.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机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你认为雨果的观点是

    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

    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这表明黄宗羲

    A.反对实行君主制度

    B.指出了废除宰相的弊端

    C.认为君主不能世袭

    D.强调宰相职位应该世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黄帝内经》提出了“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来考察人体生理病理的方法。与此相吻合的思想是

    A.人定胜天

    B.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

    D.存理灭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

    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

    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顾炎武在《郡县论九篇》中对分封制和郡县制利弊进行比较,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近代西方创立的政治制度哪一个最接近顾炎武的设想?

    A.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制

    C.联邦制

    D.议会内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唐朝禅宗大师惠能有一首偈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下列与该诗思想一致的是

    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宋代的官僚士大夫是书法名画的消费主体,更将之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困没有政治特权,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也广泛加入书画消费行列;平民阶层消费的书画类型多以通俗类为主,但一些小工商业者对书画艺术品的追捧也蔚然成风。这种现象表明

    A.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

    B.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已经显现

    C.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文人画成为主流形式

    D.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建构的重要手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五代)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主要表明

    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

    B.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

    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

    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李贽说:“嗟夫!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计。《易》不云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明相照,同类相招,云从龙,风从虎?归凤求凰,安可诬也!”从中可以看出,李贽

    A.反对封建礼教

    B.反对盲从孔子

    C.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儒学经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陈独秀倡导“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二者的区别是

    ①前者重在科学技术,后者重在科学精神、方法

    ②前者属于制度层面,后者深入到文化层面

    ③前者用于反侵略,后者推动思想解放

    ④前者思想来源于西方,后者思想源于传统文化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皇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C.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D.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评论某人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尔、炮尔、船尔、机器尔。”梁启超评论的“某人”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京师大学堂在1902~1906年期间,其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D.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历史条件包括

    ①知识分子队伍的发展壮大②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

    ③五四运动的洗礼④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该入学履历反映的是: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

    B.《义务教育法》实施

    C.“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D.“文革”后恢复高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②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③提出争取中华民族真正的自由和独立

    ④反对民族压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评弹是一种盛行于江南地区的曲艺门类,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广为流传。1951年3月后评弹书目一度停演。50年代末60年代初,评弹再次焕发了新春,许多传统书目被保存、整理和传承,同时大量新的评弹书目不断推出。评弹艺术的再度发展主要得益于

    A.社会民众强烈需求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二为”方向的提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时,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此人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杨利伟

    D.钱学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A.魏源、洪仁玕

    B.洪仁玕、康有为

    C.康有为、孙中山

    D.孙中山、陈独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学习的运动,‘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请厘清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这场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此论旨在说明

    A.改革缺乏内在的社会动力

    B.变法的舆论动员极不充分

    C.变法目标背离近代化方向

    D.改革措施脱离了中国国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被称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和“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的分别是

    A.《论十大关系》和《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南方谈话”

    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和《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会议决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抗战时期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他们称延安是“思想工厂”。在这里产生的“思想”主要是指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

    C.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在1925年毛泽东在一首词中写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一时期,毛泽东“激扬文字”主要表现在

    A.写出《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写出《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发表《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

    D.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和《论十大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指的是

    A.《夫妇宴饮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

    D.《清明上河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兰芝被休(强迫离婚)后: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薄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节选

    材料二

    “闽中少妇丧夫,不能存活,则遍告之亲戚,言将以某日自裁(自杀),而为之亲戚者,亦引为荣,则鸠(筹)资为之治槥(音慧,意为小棺材)。前三日,彩舆鼓吹,如迎神人。少妇冠帔衮服,端坐舆中,游历坊市,观者如堵,有力者设宴饮之,……三日游宴既尽,当路结彩棚,悬彩绳其上,少妇辞别亲戚,慨然登台,履小凳,以颈就绳而殁,万众拍手称美。

    ——林纾《畏庐琐记》

    材料三

    《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

    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朱子语类》

    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中国近代史教程》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南北朝时期的人们对妇女再婚持何态度?并说明依据。

    (2)依据材料二,概括寡妇殉难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析“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评价儒家思想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生,应考者三百余人,皆中小学生。校长杨月如先生嘱各举崇拜人物,以表其景仰之诚。统计结果如下:

    序号

    崇拜的人数

    被崇拜者

    1

    153

    孔子

    2

    61

    孟子

    3

    17

    孙中山

    4

    11

    颜渊

    5

    8

    诸葛亮、范仲

    6

    7

    岳飞

    7

    6

    王守仁

    8

    4

    大禹、陶侃、朱熹、华盛顿等

    9

    3

    程德全

    10

    2

    苏轼、康有为、袁世凯等

    11

    1

    伯夷、周公、苏秦、张仪、秦始皇、张良、

    萧何、韩信、司马迁、马援、班超、韩愈、司马光、程颐、徐光启、顾宪成、史可法、曾纪泽、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马丁·路德、培根、卢梭、梁启超、武训、安重根等

    12

    23

    无崇拜者

    ——据《考师范之笑话》上海《时报》1913-7-1.

    材料二

    1923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有“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的问题,回答者大多数来自学生,答案却大相径庭,结果如下:

    1923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民意测验第6题统计表

    ——据朱务善《本校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之“民意测量”》,《北京大学日刊》1924-3-5

    回答以下问题:

    (1)从整体上看,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调查结果各有何特点?

    (2)你认为什么因素导致了民意测验的结果的差别如此之大?

    (3)引用上述资料对研究历史会有怎样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