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21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 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 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

    D. 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武帝时期“建酒榷以赡边”对酒实行专卖,但十七年之后重新允许民间酿酒,自由买卖,而国家对酒征税。东汉政府沿用对酒征税的制度,但常因水旱灾歉,宣布禁止酿酒。两汉时期酒政的变化表明

    A. 商业发展推动了政府政策调整

    B. 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C. 重农抑商是政府决策主要依据

    D. 酒政成为维护稳定的重要手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1 题
  1.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 “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 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 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

    原因

    结果

    周王室衰微,列国纷争

    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社会转型

    士大夫活跃,百家争鸣

    ①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

    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

    ③农民起义频繁

    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门阀制是从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官员选拔制度,造成朝廷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世家大族所垄断,个人出身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这种现象

    A.维护了正统的嫡长子继承习俗

    B.加深了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

    C.加强了皇帝直接任免官吏的权力

    D.巩固了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资治通鉴》载:高宗初即位,欲更立武昭仪为后,犹豫未决,直恐宰臣异议耳。唐高宗所顾忌的宰臣,通常指的是(  )

    A. 政事堂议事的宰相   B. 御史大夫

    C. 三省六部的长官   D. 谏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

    A. 转运使   B. 兵部员外郎   C. 知府   D. 枢密副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体现了

    A.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      B.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

    C.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      D.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表为“宋代至清代我国不同性质书院比例表”,对其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0

    14.03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59

    A. 理学取得正统地位

    B. 思想控制日益强化

    C. 教育事业篷勃发展

    D. 商品经济促进思想繁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  )

    A.汉代益州郡    B.唐代扬州

    C.宋代扬州     D.元代顺宁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描述的是

    A. 西周诸侯封地的情况

    B. 秦朝实行郡县制后的情况

    C. 汉武帝时代的盛况

    D. 东汉豪强势力膨胀的情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A. 自耕农经济盛行

    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 均田制破坏严重

    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左传·成公十三年》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用复合陶范铸造鬼斧神工的青铜礼容器和礼乐器,成为中国青铜文明的标志性工艺,考古发掘出夏商时期大量的青铜爵、鼎和箭头,意味着这种技术成果主要体现了统治者

    A. 提高凝聚力和掌握绝对的打击能力

    B. 征服自然和扩大统治区域

    C. 提高贵族宫廷生活品质和争霸战争的需要

    D. 利用神权的力量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

    A.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 重农抑商的影响

    D.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 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 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 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 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 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 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以下哪项表述是对“朝贡贸易”的准确理解?

    A. 朝贡贸易展示了天朝威仪   B. 朝贡国可来华自由贸易

    C. 各朝贡国贡期一致   D. 政府在朝贡贸易中获利甚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胡适讲道:“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这表明

    A. 礼制是诸侯治国的依据

    B. “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

    C. 先秦统治强调“隆礼重法”

    D. 儒家和法家有渊源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

    A. 循环史观

    B. 天命史观

    C. 进步史观

    D. 英雄史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

    A. 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 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

    C. 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D. 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这种现象

    A. 助长了心学空谈心性之风   B. 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

    C. 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   D. 导致程朱理学丧失统治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城市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材料一:长安、洛阳——古都气度西周以镐京(西安)为首都,成周(洛邑)为陪都……后代凡是都长安的政权,多以洛阳为陪都,凡都洛阳的政权,常以长安为陪都,汉唐即是。

    ——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1)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汉唐时期长安、洛阳适合为都城的原因。

    材料二:扬州——市井风貌

    “扬州大利首推盐,女惰男奢两弊兼。”“犹恐千金挥不尽,又抬飞轿学盐商。”这是清代竹枝词中对扬州的描写,扬州在清代有独特的地位。清代扬州府共出348名进士(为各府进士平均数的3倍左右),其中一甲进士11名。道光中叶,京城流传“苏州出状元,扬州出尚书”之美誉。扬州还有相当著名的“三把刀”,指的是厨师、理发师和剃脚匠。如薙(同剃)头铺,扬州城内约计有“三数百家”,“求条签去修个脚,嗅袋烟来剃个头。等戏开台先排凳,看汪班内老名优。”这描绘的就是贩夫走卒的休闲生活。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2)结合所学,以清代扬州城市发展为主题,对材料二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图中任选三个关键词,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高拱和张居正在主政隆庆内阁、推行改革之前,曾先后提出自己的带有纲领性的政治主张,即高拱的《除八弊疏》和张居正的《陈六事疏》。高拱的《除八弊疏》中,把当时的陈规陋习条列为“八弊”:即“坏法”、“ 黩货”、“刻薄”、“争妒”、“推诶”、“党比”、“苟且”、“浮言”,“八弊既除,百事能举”。张居正在《陈六事疏》中既指出了当时积弊之所在,又提出了改革之对策。他针对不务实际,议论浮泛,提出“省议论”的对策……针对国库亏空,民不聊生,提出“固邦本”的对策;针对倭寇侵扰,边防大弛,提出“饬武备”的对策,总之,就是要进行强国富民的整顿改革。

    ——摘自岳天雷《论高拱的历史地位》

    (1)   依据材料比较两篇疏文的异同。

    (2)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两篇疏文提出的共同社会背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