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0 题
  1. 史载:公元前546年,在宋国的斡旋下,举行了有楚、晋两大诸侯国和宋、郑等十余小国参加的弭兵会议,达成“晋、楚之从(注:从国)交相见”的决议;此后,宋、郑等国“仆仆于晋、楚之廷”。这段记载反映出

    A.周王室已经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

    B.战国初年诸侯争霸极为激烈

    C.大小诸侯与周王室的宗法关系不同

    D.当时分封制度受到较大破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功用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位先秦思想家曾有如下评论:齐桓公致力连击诸侯,设法合作维持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行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形天子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该思想家应属于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简表

    根据表中东南行政区划设置变化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古代行政区划不断向东南拓展

    B.人口和经济重心有南移趋势

    C.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不断加强

    D.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与此观点最接近的思想家是

    A.朱熹         B.陆九渊       C.李贽        D.顾炎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洋务经济兴起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农民负担减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学者认为:“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失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辜鸿铭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觉得很怪异,都在发笑。辜平静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呀!”闻听此言,学生一片默然。后来促成“同学脑袋里的辫子”逐步被“剪掉”的是

    ①戊戌变法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运动     ④五四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29年,蒋介石称赞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随后中华民国政府通过了《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但1930年后国民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与此转变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国共关系开始破裂

    C.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

    D.国内民主运动高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为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阶段战争形势示意图,与图中战役表述相关的是

    A.全面内战爆发              B.实施战略反攻

    C.战略决战打响              D.渡江战役开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从“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到“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部是自己的”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变化历程。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土地所有制变更               B.分配方式调整

    C.生产关系变革                 D.生产规模缩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为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祖国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高秉涵老人当选的主要因素是

    A.发展了“九二共识”

    B.推动了“一国两制”

    C.消除了两岸隔阂

    D.彰显了民族亲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一认识是基于周恩来

    A.号召亚非国家实行不结盟政策      B.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经济困境从此不再把人们排斥在政事管理之外”。实现这一局面应归功于

    A.苏格拉底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832年、1867年和1884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上述现象反映了19世纪的英国

    A.改革是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唯一方式

    B.全体人民的普选权得以实现

    C.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D.民主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文中“其说”是指

    A.牛顿运动三定律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普朗克的量子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图为一学术讲座的海报。下列各项中与讲座主题内容不相符的是

    A.英国的国有化政策

    B.“福利国家”的出现

    C.凯恩斯主义的失灵

    D.自由主义的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勃列日涅夫执政之初苏共中央文件指出:“近年来农业增长的速度减慢了,这给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破坏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经济规律,……,这些是农业落后的基本原因。”这表明苏共中央

    A.正确揭示了农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B.决定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强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D.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扩大市场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统计,1996年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共101个。其中1979年以前12个、1980年—1989年20个、1990年后69个。从区域分布来看,欧洲39个,南北美洲40个,亚洲6个,非洲8个,大洋洲1个,跨地区7个。由此不能看出世界区域性合作和一体化组织

    A.地区分布不平衡                B.跨地区现象出现

    C.90年代后增速加快               D.阻碍经济全球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他的作品是“动荡时局的最明确的表达”、“迎合了无神时代的猎奇和逃避心态”,他的艺术是“孩子式的病态”的“无理的表现,免费的游戏”。下列绘画作品体现了上述说法的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和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家结构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划分国家的领土,以及如何规范国家整体和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限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代的)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就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执掌军权的中央机构),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把1787年宪法想象成定义一些封闭的“权力圈子”。对于各州权力,这些“圈子”规定了限制范围:在圈内的权力是被禁止使用的,所有在圈外的权力则被假设允许使用。对于联邦政府,这些“圈子”则规定了授权范围:只有在圈子内的权力是被允许使用的,凡是在圈外的权力都被假设为无效而受到禁止。

    ——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

    材料三  新帝国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最大的邦是普鲁士王国,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当时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新帝国形式上是作为一个联邦组织起来,参加帝国的各邦表面上并未失去各自的原有地位,但是统治权属于普鲁士控制的帝国政府,而不属于各邦。

    ——丁建宏《德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元代是如何规定中央和地方的权限的? (2分)分析其作用。(2分)

    (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美德两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4分)

    (3)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各国国家结构形式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1920年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吨

    30000吨

    1936年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增长率

    9.4%

    7%

    9%

    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二

    产品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电力

    7.9

    219.5

    1144.6

    514.9

    27.8

    144.8

    65.2

    原煤

    公斤

    83.0

    761.0

    3498.0

    4938.0

    9.2

    42.1

    59.5

    生铁

    公斤

    1.7*

    84.4

    244.5

    165.9

    49.6

    143.8

    97.6

    公斤

    0.9

    95.3

    376.3

    255.2

    105.8

    418.1

    283.6

    棉布

    公斤

    7.34*

    20.28

    61.42

    70.38

    2.8

    8.4

    9.6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 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中的表格,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1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2分)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点。(1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国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救邻即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

    ——《中国各民主党派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联合宣言》

    材料三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四  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

    ——《周恩来外交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原因。(2分)

    (2)结合近代有关史实,说明朝鲜存亡与中国安危的关联性。(2分)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的原因。(2分)

    (3)指出材料三所体现的外交思想,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4分)

    (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对日外交的方针。20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建交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新航路开辟前后人类之间的联系经历了从彼此孤立到相互依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被加工成半成品的药材和食糖,尤其是香料。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特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四   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

    ——刘芃、朱汉国 《历史学习精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机。(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1分)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2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新航路开辟,论证材料四的基本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50字左右)(8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兴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

    极化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

    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可见苏联在二战中崛起后没有延续反法西斯同盟的惯性进入既有的世界体系,而是另组一个针对西方的社会主义阵营。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

    材料四   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科索沃战争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美国的智库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

    ——李景治《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的新变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派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冷战的根本原因。(2分)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2分)

    (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例说明。(2分)

    (4)据材料四,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1分)并指出美国推行这一目标的有利条件。(2分)

    (5)综合上述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国际格局的新挑战? (1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