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3 题,单选题 1 题,连线题 4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3 题
  1. 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这反映了当时

    A. 流派众多,文化活跃

    B. 君主专制,国家统一

    C. 政治失序,礼崩乐坏

    D. 阶层固化,等级森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学者统计,从南北朝到元末的近千年中,东南地区有记载的虎患仅6起;到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虎患记载则多达514起,几乎平均每年发生一次。这反映了明清时期东南地区

    A. 人口增长与耕地矛盾突出

    B. 生态环境逐步好转

    C. 已逐步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D. 文化教育水平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代士绅等读书人有免除徭役和少缴赋税的特权,许多地主将土地记在士绅名下,1567年仅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地就曾査出这种寄名土地将近200万商。这种状况

    A. 有利于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

    B. 导致明朝廷调整了旧的赋税制度

    C. 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完成

    D. 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土地兼并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504年,人们在葡萄牙购买的香料价格仅为威尼斯的五分之一,威尼斯商人被迫廉价出售货物。从此之后,他们的交易只限于中东的产品。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 欧洲的经济中心开始转移

    B. 中东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C. 价格革命刺激了经济增长

    D. 葡萄牙控制了地中海商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倡导人类应拥有生存、自由和财产的天赋权利,但他本人却投资从事贩奴贸易的皇家非洲公司,赞同在美洲各殖民地发展奴隶贸易,认为这是符合理性的。这可以用于说明

    A. 资产阶级自由权的局限性

    B. 理性主义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C. 英国已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D. 种族主义植根于启蒙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共夺取政权的基础是在农村,而且经历了长期的奋斗并取得胜利。俄国十月革命的特征则是在中心城市发动游行、罢工和起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时间比中国革命短得多。造成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

    A. 革命斗争策略不同

    B. 经济结构及水平不同

    C. 城乡人口数量不同

    D. 敌对势力的强弱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29年,国民党三大决议称:“一切军政军令之权,皆完全属于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掌握,务求军事绝对统一。”决议还规定将地方财政管理系统集中起来,以防各省挪支法律上属于中央的收入。此举目的在于

    A. 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B. 全力镇压中共的武装反抗

    C. 为持久抗日作战略准备

    D. 试图削弱军阀派系的实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79年5月,国家经委在北京、天津、上海选择了首都钢铁公司、天津自行车厂等八家大中型国管企业进行试点,将生产计划、资金使用、产品销售、利润分配、人事安排等方面权力下放给企业。当时这一做法意在

    A. 放权让利激发企业的活力

    B. 全面开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新格局

    D. 有计划地控制重工业的比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世纪后期,徳国采取了贸易保护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大力扶持垄断组织,增加军费,加强科教投入,综合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形成的背景是,当时徳国

    A. 封建割据,四分五裂

    B. 凯恩斯主义盛行

    C. 实行集权式的政治体制

    D. 法西斯主义盛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表1 与1929年相比各国工业总产値百分比(1929年=100)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美国

    66.4

    75.6

    88.1

    92.2

    72.0

    英国

    98.8

    105.8

    115.9

    123.7

    112.0

    法国

    71.0

    67.4

    79.3

    82.8

    70.0

    德国

    79.8

    94.0

    106.3

    117.2

    125.0

    苏联

    238.3

    293.4

    382.3

    424.0

    477.0

    表1呈现的状况反映了(  )

    A. 经济大萧条愈演愈烈   B. 大萧条与经济制度密切相关

    C. 各国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D. 苏联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伏尔泰认为:“1660年以来英国人几乎在各方面都比过去任何时期更快向完美之境前进。人们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只偶尔谈起克伦威尔,不再提白玫塊战争,然而却长年累月地研究牛顿学说。”伏尔泰认为

    A. 政治革命促进了科学革命发生

    B. 科学革命比政冶革命更重要

    C. 启迪民智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D. 重视科学是英国成功的重要因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世纪60年代后,伦敦、法兰克福、巴黎再度成为金融中心;70年代,西欧钢产量超过美国,欧洲与日本汽车大举抢占美国市场,世界最大的跨国公司有三分之一属于欧洲。这推动了(  )

    A. 美国制造业走向衰落   B.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丧失

    C. 欧洲逐步走向一体化   D. 国际汇率制度的调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东汉光武帝裁并了四百多县,裁撤内地郡国的都尉,取消郡国每年征兵和演习的都试,地方兵解甲归田。此举意在(  )

    A. 防止地方豪强割据作乱   B. 减轻政府财政开支压力

    C. 应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 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元明以前,朝延常挑选德高望重的老人封为“三老五更”,并举行尊老养老大礼,皇帝要亲自跪拜执爵进酒。元明以后已无此礼,清乾隆皇帝曾意图恢复,然而被大臣以无人敢受此礼为由劝止。这表明(  )

    A. 中国具有尊老养老的传统   B. 君尊臣卑观念不断发展

    C. 帝王重视以忠孝教化百姓   D. 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清代雍正时期,朝延将边疆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成汉族式的官员管理方式,即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被废除,改成由中央政府派任流官管理。这一做法(  )

    A. 有利于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   B.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豪强的管制

    C.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 大大扩张了清王朝的统治疆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是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1897年的日记,由此可见(  )

    A. 儒学逐步被清政府废弃   B. 西学已经成为社会主流

    C. 废除科举遭到基层抵制   D. 传统华夷思想发生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调集军队南下镇压。河南一些卜卦的人,见有清兵来问卦,故意说南下不宜,以动揺军心。一些火车司机故意撞向运送清兵的火车,致使清军无法到达武汉。这反映出(  )

    A. 北方具备发动革命的群众基础   B.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 清廷失去对地方势力的控制   D. 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空前严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新青年》最初连赠送交换在内,每期只印1000本,发行6号之后,就停刊了半年。对此,陈独秀指出:“本志出版半载,持论多与时俗相左,然亦罕受驳论,此本志之不幸,亦社会之不幸。” 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

    A. 思想禁锢,万马齐喑   B. 思想争鸣,兼容并包

    C. 西方文化已被广泛接受   D. 启蒙报刊兴盛,竞争激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近代某时期,政府裁撤了海军部,并命令中央舰队仅有的17艘战舰驶往长江上游,长江中游仅剩的10艘军舰南下广西西江和广东舰队剩下的炮艇会合。此举的目的是(  )

    A. 调整军事战略支援北洋水师   B. 为北伐战争作准备

    C. 保存抗战力量实行战略西移   D. 防止解放军渡过长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刘少奇在一次会议的政治报告中说:“在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此次会议(  )

    A. 通过了《共同纲领》文件   B.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D. 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66年以后,党和政府提出“三线建设”的任务,即重点发展云、贵、川、陕、甘、宁、青七省以及湘西、鄂西地区等西南地区的交通和重工业建设。“三线建设”主要为了(  )

    A. 避免文革对经济的冲击   B. 应对严峻的安全形势

    C. 促进中西部经济开发   D. 调整我国的经济结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近代欧洲存在着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成文的法典为表现形式,以民法为典型,以演绎为思维特点;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普通法为基础,以归纳为思维特点。据此可推知(  )

    A. 欧洲法律体系都是罗马法的延续   B. 地理环境决定了法律体系的特点

    C. 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   D. 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重要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831年,英国一家工人阶级报纸宣称,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是国家的神经和灵魂,工人将和自由资产阶级联合行动。这表明当时(  )

    A. 工业资产阶级已掌握英国政权   B. 工人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 机器生产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   D. 工业革命加剧了英国阶级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 题
  1. 古代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载:“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这种思想在古代社会被广为接受。由此可知,古人认为(  )

    A. 中医理论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B. 人具有超越自然的主体地位

    C. 要掌握自然规律从而征服自然   D. 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康乾时期农业高度发展。政府大力鼓励垦荒,此时全国新地面积上升到10亿亩以上。康熙帝亲自在宫中反复试种早熟的福种“御稻米”,以此带动农业技术发展。人们还创造了复种套种、多熟轮作等新作方法。此外,农作物品种方面最具革命性意义的是番薯、玉米、马铃薯的推广,这成为人口飞速增长的重要条件。防范水旱灾害成为农业发展的重大难题,乾隆皇帝就曾在谕旨中说:“河工关系民生者甚巨,苟有裨益,虽费帑金一二千万,亦非所惜。”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外国机制农产品全蜂拥而至,中国农业、手工业受到冲击。纺织工业需要进口大量的棉花作为原料,造成了大量资金外流。对外贸易方面,中国传统农业日渐失去竞争优势。1877年的《华北捷报》认为:“印度制茶较中国优越的地方在于改良的机器、最好的焙制技术及专家监督的大茶园。”1895年,康有为建议清政府设农商局于京师。袁世凯也上书呼吁,“中国想讲求地利,开辟利源,非效法西方创办农业学堂、培养农业人才不为功”。1897 年,罗振玉主编《农学丛书》时,既有欧美、日本农业生产新技术,又有传统农书和我国农民生产经验的总结。

    ——摘自任耀飞《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转型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康乾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2)根掘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晩清农业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6年世界五百强企业分布图

    说明:图中圆圈越大,颜色越深,表示越集中。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项历史信息,并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展开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金熙宗在位期间(1135~1150)对女真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废除“勃极烈制”。改用汉官三省六部制。这妥善解决了女真宗室大贵族与汉官制的矛盾。在地方官制改革方面,划全国为十九路,路下设府、州、县三级。天眷元年以京师号为上京,曰会宁府,改旧上京为北京,城分南、北,使皇帝、贵族、平民三者分地而居。天眷二年三月,命百官详定仪制,以后百官朝参,用汉式朝服。皇统五年(1145),又颁行《皇统新律》,“大抵皆依仿大宋,其间亦有创立者”,这是金代的第一部成文法典。为提高女真民族文化水平,金熙宗改进女真字,造女真小字”,笔面较为简省。天眷元年正月,正式颁行。此外,金熙宗对各族文化兼容并蓄,尤其重视儒学,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这使金朝加速向封建化政权发展。

    ——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熙宗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熙宗改革的历史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2年的奥运会反映了苏联和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历史上,美国的篮球队一直支配美国的奥林匹克运动。然而,苏联在那年获得了篮球比赛的金牌,在比赛结束时美国队提出抗议并且拒绝接受银牌。1980年,美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以作为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报复。在这次夏季奥运会上,苏联获得了195块奖牌,其中金牌80块。作为对美国抵制的报复,苏联抵制了1984年在洛衫孤举行的夏季奥运会, 致使美国运动员获得了174块奖牌,其中金牌83块。 共有140个国家派运动员参加了这届奥运会,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很少有国家追随苏联进行这种抵制。正如中国的行动所暗示的那样,奥林匹克运动会也能反映冷战时期国家间的裂痕。

    ——【美】杰里·本特利赫·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苏抵制奥运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苏抵制奥运会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