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单选题 9 题,非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钱乘旦评价某一件事时说:“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这一事件

    A. 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B. 拉开中国近代史序幕

    C. 体现“体用统一思想

    D. 以建立共和国为目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复旦大学的校训取自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该思想家应该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人认为美国政体优于英国政体,也有人认为英国政体优于美国政体。对此,你认为两国政体

    A. 都是西方国家政体,不能比较

    B. 英国优于美国,因它建立最早

    C. 美国优于英国,因它国力第一

    D. 只要符合本国国情就是最好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9 题
  1. 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

    B. 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

    C. “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

    D. 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是

    ①封建统治开始与儒家思想密切结合

    ②从思想上巩固西汉王朝的统一

    ③开始改变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

    ④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朝思想家李贽认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材料表明李贽

    A. 主张正确看待孔子

    B. 带有唯物主义色彩

    C. 全面否定程朱理学

    D. 努力追求个性解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末清初,顾炎武强调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其根本原因是(   )

    A. 八股取士使得知识分子不讲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学问

    B. 清朝大兴文字狱使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事

    C. 君主专制日益强盛

    D. 资本主义萌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这一思想

    ①认为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

    ②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③为政治改革找到了一个辩护的理由

    ④强调知识的作用和人自身的理性判断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16年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某文学社举办了莎翁作品展。可以在展会上展出的莎翁作品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指

    A. 统一度量衡

    B. 开创皇帝制度

    C. 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古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主要表明古罗马法

    A. 保护公民权益

    B. 体现权力制衡

    C. 主张法律至上

    D. 追求司法公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黄金(Gold),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B. 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C. 开发土地资源   D. 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言论

    言论者

    思想核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A

    B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C

    D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E

    F

    问题:(1)根据上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材料二: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问题:(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   原因。

    材料三: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问题:(3)以上材料反映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问题:(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的认识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从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专制制度,到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一家之后,思想开始受到禁锢,难以出现在平等基础上的、充分自由的“百家争鸣”,但文化学术也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中国农耕文明达到的高度和精致程度为世界之最,适应这一文明的专制皇朝制度也设计周到、高度成熟,所以凭武力征服中原的游牧民族都在文化和制度上被汉化。又由于地理的特点,可以长期封闭,“六合之外,姑存不论”。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所谓中国是唯一未中断的文明古国,原因在此。

    ——资中筠《士人风骨:中国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承载与失落》

    问题:(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感觉的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

    ——百度百科《苏格拉底》

    问题:(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

    材料三:14~16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比较表。

    人物

    代表作

    基本主张

    李贽(1527

    ~1602)

    《藏书》

    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实多恶也”;否定孔子权威,提出是非无定论,反封建禁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薄伽丘(1313

    ~1375)

    《十日谈》

    批判天主教的黑暗和腐朽;认为僧侣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反对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扼杀,主张“幸福在人间”

    ——摘编自谭文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之比较》

    问题:(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和薄伽丘思想的共同之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