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这反映了

    A.秦国经济较其它诸侯落后         B.秦国政权的集权趋势加强

    C.秦国盛行残酷的人殉制度         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至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广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手工业发展          B.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C.大一统局面形成          D.科举制度全面实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宋代以后的儒学逐渐走向哲学化、思辨化,并影响到艺术领域。苏轼在论画时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

    A.天人一理        B.格物致知      C.反省内心       D.心外无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一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这一成就

    A.其定现代生物分类学基础           B.借助西学东渐的科技成果

    C.体现承古萌新的文化特色           D.反映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魏派曾盛赞美国民主制度“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同……可不谓周乎!”据此可知魏源

    A.对美国民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  

    B.深入分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C.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政治制度  

    D.看到了近代美国在制度上的长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寮之中均闻而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这一社会现象反映出

    A.近代社会转型曲折艰难  

    B.晚清改制缺乏社会基础

    C.国人思想守旧不愿革新

    D.士大夫研习西学已成风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部分学者认为,日军如果像古代游牧民族那样自北而南攻取武汉,可以把中国切为两半,但日军没能实施其既定战略,这是国民政府在战略指导方面的成功。学者肯定的战役是

    A.徐州会战    B. 太原会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56年中共“八大”报告指出,“二五”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这个报告

    A.纠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失误    B.总结了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C.反思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    D.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他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一主张最有可能出现于

    A.文艺复兴时期   B.宗教改革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法国革命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表为1820——19l3年英美进口关税率统计表。据此可以推知

    国别   年份

    1820

    1875

    1913

    英国

    45——55

    0

    0

    美国

    34——45

    40——50

    33

    A.英美两国实行不同关税政策    

    B.英国的工业化水平高于美国

    C.自由贸易推动英美工业革命    

    D.关税战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所示局面的出现

    A.标志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B.朝鲜半岛政治分裂的开始

    C.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

    D.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实行以“缓和、均势与联盟”为基础的新东方政策。这反映了当时的德国

    A.经济发展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欧共体成立后推动北约东扩

    C.拉拢东欧国家以实现国家统一   

    D.世界多极化趋势下政策调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开始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是丝绸之路的第一时代,特征主要是:形成了以陆路为主的交通格局,背靠海洋,面向北方,以长城为中心,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成为对抗、交流、融合的两大主要势力,…… 这一时代,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各种族群、集团、部落、宗教、文化等形成了嵌入式互动格局。……正是这种嵌入式互动才使得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得以形成,也是我们理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关健。

    1405年,朱棣派透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此后郑和又六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由于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圈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通过三角贸易,欧洲人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的白银和黄金,用来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再运回欧洲,…… 19世纪以后,西方列强倚恃坚船利炮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来,中国悠久的丝绸之路由此蒙上一层重重的雾霾。

    ——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材料二:下表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比)

    年代

    1978

    1985

    1986

    2007

    初级产品

    53.5

    50.5

    36.4

    5.1

    工业制成品

    46.5

    49.5

    63.6

    94.9

    下图示意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单位:百分比)

    ——表、图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知识,概括丝绸之路转化的原因,分析不同时代丝绸之路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结构发生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讥概括指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历史资料

    15-17 世纪

    原产美洲的烟草、西红柿、花生、玉米、马铃薯等作物

    传入欧洲、亚洲、非洲,小麦、水稻、甘蔗等物种由欧洲传入美洲

    1839年

    英国工厂工人总数为419560人,其中女工为242296人

    1919年

    从巴黎到布鲁塞尔的国际民航客运航线开通

    2015年

    中国“双十一”全球狂欢节总交易额为912.17亿元

    美国“黑色星期五”当天网购销售额为272 亿美元

    提取材料信息,以“世界市场与社会生活”为视角提炼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刘邦建汉,恢复调整秦朝上计制度,令张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县、道“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郡、国“岁尽,遣吏上计”。各郡、国上计于朝廷的计簿中,有关于各郡、国的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的数量,也有关于各郡、国的盗贼多少以及边郡地区的戍卒、设施等不同簿籍。丞相受计(有时皇帝亲自主持), “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造器用,以制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并“课其(指地方官)殿最,奏行赏罚”。由于上计制度同朝廷对郡、国地方官的考核制度密切相关,一些官员上计时虚报成绩以逃避考核的现象便时有发生,早在汉武帝时,就曾出现“流民愈多”而“计文不改”的弄虚作极的状况。

    一一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上计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上计制度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民主体制和随之而来的自由,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演变.根据近代早期的英国法律,表达对政府的批评言论,无论书面还是口头,都会受到惩罚。英国殖民者将上述法律带到了大西洋彼岸。1735年,纽约报纸发行人彼得·曾格,因发表批评纽约总督威康·科斯比的言论,而受到指控,罪名是煽动诽谤。但是,曾格的律师成功地说服陪审团判曾格无罪,理由是曾格所发表的情况属实。科斯比诉曾格案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案例。

    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由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引申出一个新的权利诉求:“人民知情的权利”,即禁止政府对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加以限制。人民知情的权利与新闻自由密切相关。“如果把民主体制理解为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那么,政府的事务实际就是人民的事务,而这也是自由的新闻机构的角色与公民的民主关注的汇合点”。

    -一摘编自梅尔文·乌罗夫斯基《人民的权利一一个人自由与权利法案》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新闻出版自由权利得以确立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言论和出版自由”是美国民主社会的一个基石的原因和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 910 944

    100

    28 302 403

    100

    5 299 517

    100

    1914

    105 207 580

    108.5

    16 696 945

    58.9

    4 951 471

    93.4

    1917

    51 989 185

    53.6

    ——

    ——

    2 309 160

    43.6

    1918

    49 890 293

    51.5

    ——

    ——

    1 568 853

    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历史人物的评说

    梁启超论李鸿章

    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趁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只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世运愈进于文明,用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

    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 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创某国为主。…… 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 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胶州、旅顺、大连、成海、广州湾、九龙之事,不得不谓此政策为之厉阶也。……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处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此吾所以深为李鸿章怜也。

    ——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要以李鸿章为线索来勾勒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

    (2)概述粱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