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回想往日的艰辛,怎能不沾沾自喜呢?

    B. 本来是他自己惹得祸,却千方百计地转嫁给别人,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实在令人气愤。

    C. 王熙凤一出场就与众不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见其人时衣着美轮美奂,恍若神仙妃子。从她的出场描写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与爱好。

    D. 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吸引住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次打假,查出来的假货装了三卡车,从假百货到假家电应有尽有。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仍屡见不鲜。

    D.《人类文明史图鉴》就人与自然、城市、家庭、战争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而微的介绍,涵盖了世界各大文明,并十分重视对历史的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参加研制神舟七号飞船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人民的热切关注中,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使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

    B.“和平使命——2009”联合演习是中俄两国继“和平使命——2005”、“和平使命——2007”演习后,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举行的又一次大规模防恐演习。演习分战役准备、战略磋商和战役实施三个阶段。

    C.当前学术界有一种好虚荣的风气,浮躁的人很多,而甘愿认真踏实地搞研究的人不多了,王学远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D.历史已证明,而且将继续证明,一种文化没有相当发达的数学是注定要衰落的,一个民族不掌握数学作为一种文化也是注定要衰落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的故事之所以撼动人心,经历几个世纪而不衰的原因,是其中蕴涵着太多、太感动人心的悲剧。

    B.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中,使国民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抑和毒害,造成了民众的愚昧、冷漠。

    C.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指出,中影集团目前的状况可以说“雄伟”,却不能说已经成就了“国家电影创作巨无霸”的态势。

    D.“十一五”以来,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初见成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        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② 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⑥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②③①④⑤⑥  B.②③⑥④①⑤  C.③①⑤②④⑥  D.③④②①⑥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根据下列语段的描述,把后面的诗句分别填入语段中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流浪天下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而归,以家自慰,“________”(1);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________”(2);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________”(3);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誓归田园,“________”(4)。——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③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

    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A. ③④②①     B.③①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④③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全琮字子璜,吴郡钱塘人也。父柔,汉灵帝时举孝廉,补尚书郎右丞,董卓之乱,弃官归,州辟别驾从事,诏书拜会稽东部都尉。孙策到吴,柔举兵先附,策表柔为丹阳都尉。孙权为车骑将军,以柔为长史,徙桂阳太守。柔尝使琮赍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琮至,皆散用,空船而还。柔大怒,琮顿首曰:“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悬之患,故便振赡,不及启报。”柔更以奇之。是时中州士人避乱而南,依琮居者以百数,琮倾家给济,与共有无,遂显名远近。后权以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使讨山越。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将关羽围樊、襄阳,琮上疏陈羽可讨之计,权时已与吕蒙阴议袭之,恐事泄,故寝琮表不答。及禽羽,权置酒公安,顾谓琮曰:“君前陈此,孤虽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于是封阳华亭侯。黄武元年,魏以舟军大出洞口,权使吕范督诸将拒之,军营相望。敌数以轻船钞击,琮常带甲仗兵,伺候不休。顷之,敌数千人出江中,琮击破之,枭其将军尹卢。

    嘉禾二年,督步骑五万征六安,六安民皆散走,诸将欲分兵捕之。琮曰:“夫乘危徼幸(同“侥幸”),举不百全者,非国家大体也。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纵有所获,犹不足以弱敌而副国望也。如或邂逅,亏损非小,与其获罪,琮宁以身受之,不敢徼功以负国也。”

    初,权将围珠崖及夷州,皆先问琮,琮曰:“以圣朝之威,何向而不克?然殊方异域,水土气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致?愚臣犹所不安。”权不听。军行经岁,士众疾疫死者十有八九,权深悔之。后言次及之,琮对曰:“当是时,群臣有不谏者,臣以为不忠。”

    琮既亲重,赐累千金,犹谦虚接士,貌无骄色。十二年卒。   (《三国志·吴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弃官归,州辟别驾从事      辟:征召

    B.柔尝使琮赍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  赍:通“资”,钱财

    C.权时已与吕蒙阴议袭之                阴:暗中

    D.恐事泄,故寝琮表不答      寝:息止,搁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琮至,皆散用,空船而还     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悬之患

    B.依琮居者以百数             敌数以轻船钞击

    C.顷之,敌数千人出江中       后言次及之,琮对曰

    D.以圣朝之威,何向而不克     所获何可多致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全琮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①依琮居者以百数,琮倾家给济,与共有无

    ②刘备将关羽围樊、襄阳,琮上疏陈羽可讨之计

    ③敌数千人出江中,琮击破之

    ④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

    ⑤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致

    ⑥群臣有不谏者,臣以为不忠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琮从桂阳运几千斛大米到吴地做买卖,当看到吴地粮荒危急时,就把大米救济当地士人;回桂阳后他又倾其所有,救济几百个逃难的中州士人。

    B.全琮在魏军多次用小船包抄袭击作干扰时,按兵不动,伺候吕范,一刻没有休息,等几千魏军出现在长江中心时,才出击攻打,大获全胜。

    C.全琮统率军队征讨六安时,老百姓全都逃散了,许多将领要分兵抓捕百姓,全琮认为这一举动有得有失,不是维护国家大局的行为。

    D.全琮认为珠崖夷州等地水土潮湿有瘴气,人们到那里会得疾病,军队不可前往。孙权不听他的话,结果出兵一年后,十分之八九的士兵得病而死。

    5.译下面的句子。(共10分)

    ⑴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悬之患,故便振赡,不及启报。(6分)

    ⑵君前陈此,孤虽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4分)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共8分)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此诗是离开长安赠别王维所作。

    (1) 尾联中有“寂寞”二字,从全诗来看,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4分)

    答: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默写 共 1 题
  1. 名句名篇默写(共14分)

    ⑴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蜀道难》)

    ⑵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蜀道难》)

    ⑶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

    ⑷________,化为狼与犲。(《蜀道难》)

    ⑸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秋兴八首》)

    ⑹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咏怀古迹》)

    ⑺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⑻浔阳江头夜送客,________。(《琵琶行》)

    ⑼________,初为《霓裳》后《六幺》。(《琵琶行》)

    ⑽________,血色罗裙翻酒污。(《琵琶行》)

    ⑾________,黄芦苦竹绕宅生。(《琵琶行》)

    ⑿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琵琶行》)

    ⒀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锦瑟》)

    ⒁________,无复鸡人报晓筹。(《马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4分)

    榜样

    秦俑

    峰子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家教书。当同学们都去火车站送他时,峰子不知怎的就想起了一句悲壮的古诗: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先到县教育局报到,签了字后,办公室的同志挺疑惑地问,你是师大毕业的?峰子什么话也没说,背起两大袋子书和行李,头也不回地搭车回了家。

     父亲见峰子回来了,远远地迎了上去,说,工作安排好了吧?

     峰子没吱声,把行李往父亲手上一放,回到家“咕嘟咕嘟”喝了一大杯水,然后才说,省晚报让去做记者,没去。

     怎么?

     我想回村里学校教书。

     父亲颤着声问,是不是在学校里犯了事?

     年年都评“三好生”呢,怎会犯事?峰子坐了下来。

     那怎么回这破村?

     因为学校里少了老师。

     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便去张罗着泡面条。

     峰子早没了娘。他看着驼了背的父亲,心中不由惴惴地发慌:父亲要是骂他一顿,或许打他一记耳光,他的心里也许会好受一点。

    吃过面,峰子便去村里的学校找校长。说是学校,其实不过是一座四间的茅草土坯屋。屋旁边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杉木,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而且也就一个老师,教了快四十年了。

     峰子在学校的自留地上找到了校长,校长正戴着那副掉了一条腿的老花眼镜在地里侍弄自己种的蔬菜。

     峰子轻轻地唤了一声,校长。

     校长回过头,眼镜差点就掉到了地上。他见了峰子,脸上的笑便浮了上来,说,峰子回来了。

     我是来向您报到的。我也来学校教书,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

     你……校长激动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汪了泪,用沾了泥土的手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

     校长破例炒了一盘蛋,邀峰子喝一盅。校长一边喝酒一边说,想你考上大学那年,学校里的娃儿就加了一倍,大家都把你当榜样呢。

     峰子就想起往年的寒暑假,他一回家,总有东家西家的请他到家里吃饭教课,说是要自家的娃子学学他的样。

     可是,这一年暑假过去,也没见哪家有人来请他。和乡亲见面,还有人不相信地问:峰子,你真回村里教书?

     峰子就爽快地回答:是!

     到秋天开学了,报到的学生竟爆减到了往常的三分之一。校长和峰子都不明白:老师多了,学生怎么反倒少了?

     于是峰子拿了一份花名册挨家挨户去问,问来问去,都回答说:我家的娃儿不念书了,过两年让他到外面打工去。

     峰子说,孩子还小,怎就不让念了?

     念了书没用。

     怎没用?念了书可以考大学啊。

     对方就不吭声了,任峰子怎么劝说也没用。等峰子一脚跨出大门,后边就传来轻轻地嘟囔:上了大学又怎啦,还不照样回家种地……

     这话刺得峰子的心一阵阵地疼。

    跑了几天,来报到的孩子没见增多。倒是县教委捎了信过来,说是让峰子去领“扶贫助学志愿者”奖章,他成了县里好几万教师的榜样呢……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不超过15字)(4分)

    2.父亲与峰子交谈时各有其心理活动?请对父亲的心理活动作简要梳理概括。(6分)

    3.这篇小说在情节发展中形成了哪些对比?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赏析。(6分)

    4.秋天开学,“报到的学生竟暴减”,有分析文章认为这暴露了“村里人骨子中的那种忽视知识和轻视知识的顽劣本质” 。请就村里人弃学的行为和这则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下面是某校高三(1)班几位同学在毕业畅谈友谊时,对“友谊”的不同表达,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两句运用比喻、结构相似、符合人物身份的句子。

    化学课代表说:友谊是一种超强的催化剂,能让不可调和的物质融为一体;

    语文课代表说:________;

    数学课代表说: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要求作文。(60分)

    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牛,工作虽然累点,但名声好,受人爱怜;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猪,吃罢睡,睡罢吃,不出力,不流汗,活得赛神仙;鹰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人保护;鸡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云游四海,任意捕兔杀鸡。

    请完整理解上述材料的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