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12 题
简单题 1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共 12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

    A.虎兕(sì)    孝悌(dì)    枷锁(jiā)    逸兴遄飞(chuái)

    B.汗涔涔(cén) 墓碣(jié)   勖勉(xù)     薄利可图(bó)

    C.镂刻(lòu)   缄默(jiān)  彩笺(qiān)   丰草绿褥(rǔ)

    D.崔嵬(wéi)     缴械(jiè)     镣铐(liào)     不屈不挠(ráo)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从今年起,北京市将对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升级,测试年级逐步覆盖          全市三、五、八年级所有学生,测试范围从部分区县起动,最终含盖全市所有区         县和学校。

    B.听善于表达的人说话,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时间飞逝,生动活泼的语言能让人获得          精神的享受;反之,枯躁干瘪的语言使人感到无味而生厌,官腔套话更是在糟塌         语言。

    C.古往今来,仁人志士们以雄才大略行富国强民之道,圆民主自由之梦;他们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本月17日凌晨,江北宁慈公路上邵村附近发生一起恶性交通肇事逃佚案,事故场     面之惨烈甚至让一些久经事故处理的交警倍感震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这些意象分明有某种象征意义,而究竟要象征什么又难以猜测,它们构成诗后,          略去其中的逻辑关系的明确表述,遂形成如雾里看花般的朦胧诗境。

    B.西方人也有琳琅满目的艺术精品,但在很大程度上,西方式的艺术常常被科学化          或体育化了。

    C.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          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D.你多年来一直战战兢兢地为航天事业工作,如果首飞时没有选中你,而是选择了          其他同志,你会为你的选择后悔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事实上,很多老年人虽然还没有听说过“精神赡养”这个词,但生活中他们对精          神赡养的需求却是明确而实在的。

    B.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许多物象,经过历代诗人的反复发展、运用和继承,积淀了丰          富的象征意蕴。

    C.不少中国顾客指出,麦当劳吸引他们来就餐是因为就餐环境和优良服务的原因。

    D.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名句默写填空:

    (1)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寡人之于国也》)

    (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琵琶行》)

    (4)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

    (5),佳木葱茏而可悦。                                (《秋声赋》)

    (6)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 不敢说。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 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 (痛苦)哦!

    周朴园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了她,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待萍 我姓鲁,老爷。

    周朴园 (喘出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这个女孩子的尸首,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你可以打听得她的坟在哪儿么?

    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

    周朴园: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亲戚?

    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

    周朴园:怎么?

    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惊愕)什么?

    ……

    鲁侍萍 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周朴园 (惊愕)梅花?

    鲁侍萍 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一件,——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1.请用三个词语概括选段中周朴园情感变化的过程:

    2.周朴园向人打听鲁侍萍的下落,对这种怀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是人之常情,不管鲁侍萍是生是死,周朴园对她的感情始终是一致的。

    B.是做给他人看的,目的是借以维护他在家庭及社会上的地位、声望。

    C.有真实的一面,因为他与昔日的侍萍确实有过一段美好的日子,而现在的家庭很不如意。

    D.有虚伪的一面,因为他确信侍萍已经死去三十年了,不会对自己造成任何威胁。

    3.对下列句子的朗读重音处理错误的一项是( ▲ )

    A.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B.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C.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D.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4.体会下面一段对话,指出括号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 ▲ )

     A.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关于无锡的人和事〕干什么?

    周朴园: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掩盖,用“我们”而不用“我”〕

     B.鲁侍萍:亲戚?〔哪里是什么亲戚,全是鬼话〕

    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掩盖自己的罪行,也带有一丝忏                  悔〕

     C.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人还活着,修什么墓呢〕

    周朴园:怎么? 〔不解〕

     D.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你想和她叙旧吗〕

     周朴园:(惊愕)什么?〔那太好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草堂·诗魂

    ①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②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③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④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⑤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⑥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1.从文章第③段看,根据你的理解,草堂可能在诉说什么?请写出两点。(3分)

    2.这篇文章出现了多组对比,请写出两组。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对比写法的好处。(6分)

    3.请结合全文,解释“文章憎命达”的含义。(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阅读晏殊的《蝶恋花》,回答13—15题。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3.请写出本词在写法上和“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苏轼《水调歌头》)相类似的句子。(2分)

    ________

    14.请从“景”和“情”两个角度,赏析“凋”字的妙处。(4分)

    ________

    15.这首词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请结合全词,举例说明这两个特点。(4分)

    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相夫子        相:辅佐        B.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

    C.陈力就列      就:担任           D.不患寡而患不均  患:忧虑,担忧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何以伐为  为:呢,助词           B.危而不持    而:而且,连词

    C.既来之,则安之  则:就,连词 D.是谁之过与    之:的,助词

    3.请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4分)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5.本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是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图,请解释其中寓意。(4分)

    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请对以下新闻事件写一则50字左右的简评。(4分)

    今年2月1日,湖南卫视“百科全说”栏目播出一期“张悟本谈养生”,让张悟本一夜蹿红。他所著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跃成为各大书店、网站的销售黑马,书皮上 “上市4个月突破100万册”的字样赫然在目。根据张悟本的理论,绿豆、长茄子等几乎有包治百病的功效,他还甩出“糖尿病80%都是误诊”、“降压药会吃出脑梗、肾衰竭”等雷人语句。现在,张悟本的悟本堂诊所是一号难求,挂号费高达2000元,诊所的销售小姐推荐挂不上号的患者购买张悟本的光盘和书籍。张悟本蹿红的背后,一条利益链若隐若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作家张晓风在《遇》一文中写道:“一个民歌手,在洲渚的丰草间遇见关关和鸣的雎鸠,——于是有了诗。黄帝遇见磁石,蒙恬初识羊毛,立刻有了对物的惊叹和对物的深情。夫子遇见泰山,李白遇见黄河,陈子昂遇见幽州台,米开朗基罗在混沌未凿的大理石中预先遇见了少年大卫,生命的情境从此就不一样了。”

    生命是一场遇合。也许是田间的野花,空中的流云;也许是书中的箴言,史上的圣哲……等到遇见的那一刻,生命因此而不同了。

    请根据你的生活经历,以“遇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