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

    汪为胜

    闪烁着中国文化光辉的传统哲学在相当程度上是与中国山水画结缘的。儒家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是首次用哲学审视山水,阐述“动”与“静”的辩证概念。道家老子性爱山水,崇尚自然,用山水寓意道的法则和规律。在老子的眼里,人与自然山水都是道的化生,从自然本性上来说是一样的。这一思想对后来中国山水艺术创作模式与美学思想产生了直接的重要影响。庄子学说超逸现实,他宣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的观点是,天地造物,随其剪裁,任其分合,春夏秋冬,南北山水景物可自由组合。他的这一思想观念构成了超越事实的表象,从而达到物化为我的精神山水。

    中国历代画论中,或多或少地渗透着以中国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的阐述,也正是画论运用了哲学精神提出了山水画的要求,确立了诸多山水画大师能善于用哲学精神来完成山水画创造。

    五代荆浩是用老庄哲学来进行山水画创作的亲躬实践者,强调在绘画中思而取物之真,去伪存真,而致力于南方山水创作的董源,专注于江南丘陵溪流、重汀绝岸、林霏烟云的表达,不仅获得了“平淡天真”,还增添了浓厚的高隐成分,这正是道家宣扬的出世隐居态度。道家之学滋养成长起来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三远法”(平远、高远、深远)。在他看来,“远”是一种飞越与延伸,有着一片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只有这样才能渐入“无”的境地,“虚”的境地,“淡”的境地,使自己精神世界得到升华,达到“登高山则情满于山,临苍海则意溢于海”。这是哲学精神构成郭熙写意性山水的结果。宋米芾认为绘画的功用是“自适其志”,不应是装点世俗的工具。他喜好南方轻墨淡岚的山水,“米氏云山”是他追寻道家“平淡天真”理想的归宿。元四家之一的倪瓒,绘画就是为了“写胸中之逸气。“气”是古典哲学的概念,《黄帝内经》称:“诸血者皆源于心,诸气者皆源于肺。”古代先贤很智慧的地方就是,认为人的情感、智理、知觉记忆所发出之处并不是脑,而是心得思维。老子以气入手探讨万物起源,庄子讲人之生为气,人之存为气,达到最高境界亦为气。故而,宋代苏轼提出“士人画”,“取其意气所到”,倪瓒的“逸气说”,与苏轼皆受道学的影响,表现出文人画家精神净化之美的审美心理建构。明董其昌受儒、道、禅影响很重,他的论文常用古典哲学相喻,自己所画的山水构图抓住“远”作思考,总是近处坡岸丛林,中景山峦草屋,远景高峰危岩。以披麻用笔,轻松、柔和,毫无觚棱钩角刻露之痕,这是道家“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的思想作用的结果。他用墨虚淡、柔和、软秀,也是道、禅提倡的“柔、弱、虚、淡、不争、处下”影响下的结果。

    中国山水画的核心思想是哲学精神,尽管山水画能够兼容着各种形态,包括写实与写意、虚拟与表象、直观与寓意,能够观赏自然美景,抒发国土情怀,表现生态环境,尽管随着当下文化的变革,产生新思想、新内容和新的表现方法,但山水画哲学精神的传统不可缺失,那是前人用智慧为我们留下的一笔需要认真研究的宝贵财富,倘若我们弃之遗失殆尽,未来中国画的发展将会失去“中国精神”,是一个没有核的泡沫气体,我们将为之付出代价。

    (选自2014年2月28日《美术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影响中国山水画的“哲学精神”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首次用哲学眼光来审视山水,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的创作主张。

    B. 老子认为人与自然山水都是道的化生,自然本性相同,这成为后世山水艺术创作模式与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C. 中国历代画论中都大量的渗透着把中国哲学精神作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的阐释。

    D. 庄子认为春夏秋冬、南北山水的景物都可以自由组合,这是一种把事实表象内化为“精神山水”的思想观念。

    2.对相关画家创作特点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荆浩是用老庄哲学来进行山水画创作的开创者,他的创作以山水寓意道的法则和规律,强调在绘画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B. 董源深受道家出世的思想影响,他笔下的江南山水,丘陵溪流、重汀绝岸、林霏烟云,风格平淡天真,有深厚的高隐成分。

    C. 郭熙认为“远”是一种飞越与延伸,“远”才能渐入“无”“虚”“淡”的境地,精神世界方可升华,这是道家思想的体现。

    D. 董其昌的山水画构图强调“远”,近处坡岸丛林,中景山峦草屋,远景高峰危岩,用笔轻松、柔和,这是道家思想作用的结果。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老子、庄子都对“气”极为推崇,这些古代先贤理智地认为人的情感、智理、知觉记忆产生了心得思维。

    B. 宋代文人画家苏轼、董其昌都受到道家思想影响,表现出文人画家精神净化之美的审美心理建构。

    C. 中国古代山水画用笔轻松、柔和,用墨虚淡、软秀,这是道、禅提倡的“柔、弱、虚、淡、不争、处下”对创造者影响的结果。

    D. 哲学精神是笔宝贵财富,是山水画“中国精神”的灵魂,今天的创作如果抛弃这一传统,一味求新求变,后果难以想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亲 亲 麦 子

    张佐香

    ①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之上,开在农民心坎上。

    ②麦子的颗粒很美,有土壤般朴素柔和的质地和本色。一粒麦子是美丽的,一颗麦子是美丽的,一地麦子还是美丽的。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麦子原本是一粒种子,浸润了阳光、空气、水分,结出黄灿灿的麦粒,丰富了我们的血液和躯体。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

    ③当秋阳拂照四野,耕耘完的田畴袒露出丰腴的肌肤,随着父亲手臂的挥动和铿锵的步伐,麦粒穿过深秋的空气落入土地。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父亲脸上荡漾着微笑的涟漪,把麦粒交给生命的家园。种子要想不丢失自己,就必须走回它生命的家园,走向疏松湿润的土壤,吸收大地的微温和芬芳。在秋雨的润泽下,绿色的剑刺破黑暗的泥土指向天空。嫩嫩的绿芽儿探出头来,它们挨挨挤挤地住在一起,以盛大的形式展开,以集体的力量显示其生存的意义。

    ④麦子从容地迈过冬天的门槛,第一个用绿色的手与春天紧握。清纯的麦苗相依相扶、牵牵连连,一直铺向遥远的远方。瞬间,万野绿遍,大地尽染。麦子在一望无际的田畴尽情地拓展绿色的海洋。大地融进了蓝天,蓝天陷进了绿海。此时的乡亲们忙着在麦海里除草施肥。麦子在人类的呵护下,展示着拔节吐穗、开花灌浆的生命过程。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

    ⑤麦子把生命之花开在头部,最完美地接受阳光雨露。麦子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雕塑,不动声色地吐露出饱满的穗子。麦穗就是国徽上的那穗。麦穗是绝妙的艺术品。数十粒麦子团结起来,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个柱体。麦粒大头向下,小头尖尖向上,汗滴一般,而麦芒如剑直指蓝天。风来了,麦浪一波又一波,似乎整个大地都跳起了舞。父亲去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我去嗅麦子清香的味道,像掬起一捧水那样,用双手捧着几个麦穗,将脸贴在它们的上面,我手捧着它们表达我的亲近。在我心里,麦子就是我永远的亲人。

    ⑥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来,捆好。麦捆从腋间滑落下来,躺在田垄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农民为麦子备好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麦子收后的田野静静的。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麦子是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

    ⑦麦子从容地走完真善美的一生,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奉献……麦子,普通而神圣的麦子,朴素而雅致的麦子,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流淌进海子纯洁的诗篇。面对你,我俯首膜拜,诚谢敬仰!

    (选自《诗意的栖居》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本文生动详细地记述了麦子生根、长叶、开花、结果的一生,用词优美,情深意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本文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手法以及拟人、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使作品条理清楚,又显得很有文采。

    C.本文安排文章的结构颇有匠心,如写父亲播种、母亲收割时各有侧重,行文富有变化。

    D.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我”的父亲种麦子很有经验,例如在第⑤段,他吃下鲜嫩的麦子就能判断麦子的长势。

    E.本文作者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他在文中运用冷静客观、准确细致的语言,表达了对麦子的情感。

    2.作者在第②段说:“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意(6分)

    3.本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各举一例说明其表达效果。(6分)

    4.联系全文,探究作者主张“亲亲麦子”的理由。(8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烈通识达道,秉义不回。以颖川陈太丘为师,二子为友。时颖川荀慈明、贾伟节、李元礼、韩元长皆就陈君学,见烈器业过人,叹服所履,亦与相亲。由是英名著于海内。道成德立,还归旧庐,遂遭父丧,泣泪三年。遇岁饥馑,路有饿殍,烈乃分釜庾之储,以救邑里之命。是以宗族称孝,乡党归仁。以典籍娱心,育人为务,遂建学校,敦崇庠序。其诱人也,皆因其性气,诲之以道,使之从善远恶。益者不自觉,而大化隆行,皆成宝器。门人出入,容止可观,时在市井,行步有异,人皆别之。州闾成风,咸竞为善。

    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曰:“我邂逅迷惑,从今以后将为改过。子既已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或问:“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反与之布,何也?”烈曰:“昔秦穆公,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今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间年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数十里,欲至家,置而去,问姓名,不以告。顷之,老父复行,失剑于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于是永失,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遂守之。至暮,剑主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老父揽其袂,问曰:“子前者代吾担,不得姓名,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请子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乃语之而去。老父以告烈,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见。”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人也。遂使国人表其闾而异之。

    时人或讼曲直,将质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皆相推以直,不敢使烈闻之。时国主皆亲骖乘适烈私馆,畴谘政令。察孝廉,三府并辟,皆不就。会董卓作乱,避地辽东,躬秉农器,编于四民。布衣蔬食,不改其乐,东域之人奉之若君。

    以建安二十三年寝疾,年七十八而终。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一》,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成德立,还归旧庐             旧庐:破旧的茅屋

    B.遇饥馑,路有饿殍              岁:年成

    C.子既已赦宥,无使王烈闻之      幸:希望

    D. 遂使国人其闾而异之            表:表彰,彰显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烈“育人为务”的一组是(3分)

    ①诲之以道,使之从善远恶        ②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

    ③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见”   ④遂使国人表其闾而异之

    ⑤三府并辟,皆不就           ⑥布衣蔬食,不改其乐

    A.①②⑥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烈为父亲守丧三年,终日以泪洗面,遭遇荒年,王烈拿出自己的粮食分送给乡亲活命,所以本族人称赞他“孝”,乡亲们称赞他“仁”。

    B.王烈的弟子出入,其举止言行都彬彬有礼,在街头市面,一举一动都有异于常人,百姓很容易把他们跟一般的人区别开来。

    C.当时有人为争是非长短,要到王烈那里去评判对错,因王烈忙于教学、公务,有的人中途而返,有的人远远看见王烈的房子就掉头而回。

    D.王烈名望极高,地方最高官员亲自乘坐马车到王烈家中咨询政事;王烈淡于名利,朝廷多次征召他去做官,他都没去就任。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诱人也,皆因其性气,诲之以道,使之从善远恶。

    (2)会董卓作乱,避地辽东,躬秉农器,编于四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宿洞霄宫①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注]①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为“洞霄宫”。

    1.此诗颔联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5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③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今日听君歌一曲,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⑥妇姑荷箪食,          。(白居易《观刈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语段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战国时期有个名叫惠施的人,很有学问,家里藏的竹木简可以装满5辆车子,因而学富五车也就成了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学问。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由于批阅各地公文,每天要看100多斤重的竹木简,让人瞠目结舌。西汉著名文学家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篇文章,竹木简竟用了3000多支,真是叠床架屋。这些故事,说明竹木简文字源远流长,应用广泛。

    A.学富五车   B.瞠目结舌   C.叠床架屋   D.源远流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茅草房子,那崎岖的山道,那熟悉的乡音,那山里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

    B.去年,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禽流感病毒已出现变异,病毒所含植物血凝素与人细胞受体更易结合。

    C.出血热的发病区域集中在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带,而城市居民染上此病主要是因为在野外、草地或者其他潮湿的地方接触螨虫所致。

    D.首都高校师生学习载人航天精神报告会是全国教育战线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学习教育活动之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艺术知识是对已发生过的艺术现象的理性记录,其本身是非艺术的

    ②因为他所知道的这些东西本身是历史的而非军事的

    ③但是,艺术修养的根基并不在艺术知识中

    ④艺术知识,只是艺术修养大题目下的一种后补性、扩展性的内容

    ⑤一个有高度艺术修养的人当然会有比较充分的艺术知识

    ⑥这正像知道欧洲战争史常识和拿破仑生平的人未必有真正的军事修养

    A.④⑥②①③⑤     B.⑤③④①⑥②  

    C.⑤③①⑥②④     D.④⑥②③⑤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6分)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             ,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  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            。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               。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根据下面四个省份经济发展的数据统计表,在语段的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使语意完整,语句连贯。(5分)

    省份项目  

    广东省

    江苏省

    河北省

    福建省

    国民生产总

    值(亿元)

    30 073.71

    25 560.1

    13 803.5

    8 075.10

    增幅(%)

    14.5

    14.8

    15.0

    15.1

    工业增加总

    值(亿元)

    13 079.22

    12 473.55

    4 652.6

    3 980.73

    增幅(%)

    18.3

    18.9

    18.9

    19.3

    固定资产投资

    总值(亿元)

    9 959.01

    9 163.03

    5 682.9

    3 863.01

    增幅(%)

    18.0

    22.5

    28.2

    39.7

    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与兄弟省份相比,各项经济指标在总值上均处领先地位,但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有人认为广东省应适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界知名作家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度日如年,获得一本棋谱后,他成天研究棋谱,并在脑子里对弈,从而日子过得飞快,轻松愉快地几乎把牢狱之苦全然赦免。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与体会,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角度自选,文体自定;②全文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