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选择题 5 题,句子默写 1 题,名著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名人墙

    哥已经来弟家三天了。

    哥终于支支吾吾,把自己的来意讲明了。

    弟是将军,是小清河村里走出去的最能的人,也是乡里有名、县里挂号的人。哥是小清河村村支书,早已退了很多年了。退了的哥偏偏不肯安生,喜欢乱操心,家乡的雨季眼看就要来了,小清河就要变成黄水河。河上无桥,村民出行,村里的孩子们来来回回上学又成了问题。哥在新任村支书面前夸下海口,他去省城找他家老三,一定要把修桥的钱给化来。

    哥,不是兄弟我不念乡情,我确实有我的难处。家大业大是不差,可向我伸手的地方也多啊……你也这么大年纪了,回去好好跟嫂子过日子吧,折腾啥呢?你一手能翻了咱那穷窝儿的天么?

    弟满脸真诚,说得哥红着脸低了头。

    哥走了……

    哥没再向弟开过一次口,回家他闷闷地跟新任村支书说:老三有难处,咱不能难为他。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桥,咱自己修吧。

    哥带头把自己存的那点儿养老钱全拿出来,又挨家挨户去动员:再苦不能苦孩子啊。那些心下犹豫的村民也就不再好说什么,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小清河上人欢马叫,热腾腾地忙活起来。没有谁号召,顺其自然,哥成了建桥的大总管,从桥体设计到材料的置备,他都一手操管。七十多岁的老头儿了,驮着背,顶着一头白发,在人声喧嚣的工地上,指挥人,指挥车。有爱开玩笑的年轻人从“嗵嗵嗵”的马达声里冲他大喊:大爷,我看您有大将军的风度。

    工地上噪音太大,哥听不清,但从对方脸上的表情明白些什么。他咧开嘴,笑得憨,也笑得欢,露出黑黑的空牙洞来,额前的一缕白头发在风里一下一下的翻。

    桥修成,一座漂亮又结实的双孔石拱桥,青石桥体,白沙路面,神气地横跨在小清河上,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村民们到河对岸去种田,不再用肩挑手提,三轮机动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孩子们上学不再用大人护送,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就过了河。村里再没有牲畜掉下河淹死这些让人烦恼的事儿了。

    修了一座桥,把哥累得不轻。原来就年老体弱的人,身体越发弱下去。他要拄着拐棍才能从家走到桥上看看。夕光晚照中,村里上空的炊烟袅袅地升上天空。牛羊归圈,孩子放学村民扛着工具慢悠悠回家。 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

    大爷好啊。

    大爷爷好。

    ……

    每一个过路的人,看到桥头上伫立着的哥,都会恭恭敬敬向哥打声招呼。

    哥回应着,脸上的笑意久久不去。

    哥给弟打电话,说小清河上有桥了,小车可以一直开到家门口。哥想弟了,年纪越大,越是牵念。弟却总是那么忙,今天出差,明天开会,一副日理万机的样子。

    哥便不再说什么,叮嘱几句,挂电话。

    弟回来时,哥已经缠绵病榻多日。弟不是专程回来看哥的,是回来参加县里的一个活动。县里要树一面名人墙,把全县在全国各地的显要都召集回来,给他们立传扬名,也是对县里的一项宣传。

    弟说,这是县里的大事,自己再怎么忙也要回来啊。

    是,是该回来。人不能忘本。哥拉着弟的手亲不够。

    呵,你以为他妈的他们白请我回来啊,每个人都要带着货回来。一个名字刻上去,二十万。弟还是那气度,当将军当惯了,说起话来骂骂咧咧。

    二十万块?二十万啊……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二十万块,我们乡下人几家一年不吃不喝也攒不够二十万。我们修桥才花了四万多……

    花二十万,就为把名字刻到石头里,哥到死也没想明白弟这算的是哪门子帐。

    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补充故事情节。

    哥找弟筹资修桥,弟① ______ →哥② ______ ,桥修成→哥牵念弟打电 话,弟借口忙未归→弟③ ______ ,哥至死不理解弟的心思。

    2.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

    3.按照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列语句。

    ①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从修辞方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让你选择,你认为哥弟中谁的名字更应该刻在名人墙上?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忆 读 书   (冰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才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读书的收获或体会。

    读《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红楼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茶花女遗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意探究:作者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4.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B. 《黄河颂》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C.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的都德,长篇小说代表作有《小东西》。

    D.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主要是为了歌颂了帼国英雄花木兰的英勇善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疙瘩(da)   碗碟(dié)  阖眼(ké)    薪金(xīn)

    B. 懊悔(ào)   字帖(tiě)  赚钱(zhuàn)  钥匙(yào)

    C. 疏懒(shū)  陆玑(jī)   粗拙(zhuō)   霹雳(pī)

    D. 攥着(zuàn) 滞笨(zhì)  憎恶(zèng)   黏性(nián)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词语全部正确的是(  )

    A. 家喻户晓   可歌可气   门槛     晌午

    B. 头颅     历尽心血   诧异     烦燥

    C. 嗥鸣     斑斓      惶恐     取缔

    D. 愧作     荒僻      镶嵌     狂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小军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B. 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C. 杨绛先生的离世,如巨星陨落,使中国文坛黯然失色。

    D. 周恩来总理之所以被誉为“人民的总理”,是因为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内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是否多阅读,是提高一个人作文技能的途径之一。

    B. 据预测,某市今年第三季度的房地产税收总值将比去年同期下降百分之十。

    C. 这所中学获得江苏省中学优质生源基地的原因是该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D. 通过大家的努力,使“岳麓山•橘子洲景区”成为长沙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文言诗文默写

    ①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 。(赵师秀《约客》)

    ②正入万山圈子里,__________________。(《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③宣室求贤访逐臣,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④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⑤孙权给吕蒙提出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木兰诗》与《______________ 》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⑦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骆驼祥子》是作者老舍最钟爱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__________的辛酸故事。祥子来自农村,他_________、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麻木、__________、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语言表达

    依照划线句子仿写

    不管生活给我以什么,我都报之以微笑。给我以严寒,我就是一朵清新俏丽的红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 ______    ②睨之久而不去  睨: ______

    ③尔安敢轻吾射     安: ______    ④但微颔之     颔: 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4.从中可以看出陈尧咨和卖油翁什么形象特点?

    5.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哲思,一瞬之间漾遍全身,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并且学会生活与创造。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怦然心动的感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③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④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