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6 题
  1.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框架(kuàng)     喧阗(tián)    梵(fàn)文     狡黠(xiá)

    B.抱厦(xià)       悖(bèi)时     歇憩(qì)      憎(zēng)恶

    C.逋(bū)慢        锱铢(zīzū)    着(zhuó)落    镂(lòu)空

    D.招徕(lái)       轻鸢(yì)      屋脊(jǐ)      因为(wèi)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玷辱      朔倒      滑稽      高朋满坐

    B.尴尬      捧袂      彭蠡      东隅已逝

    C.桑梓      殒命      尺椟      日簿西山

    D.媲美      万应碇    魁梧      箪食壶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样,对于宇宙的未来其关键问题在于,平均密度是多少? 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

    B.有家长担心,“校长实名推荐制”会引发高校招生大战,一旦名校都通过这种方式揽才,这项制度不知还能走多远?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有理由相信,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定会在世界博览会历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D.就我们所知,计数是一种人类独具的特性。另一方面,有若干种动物看来也具有一种和我们相类似的原始数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李白和杜甫是唐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风格迥异,有着天壤之别。

    B.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如果想在作文创新方面登堂入室,那么你必须付出十分的刻苦与百倍的努力。

    C.田野里,金黄色的麦浪随风翻滚,麦香伴着歌声飘溢,好一派五谷丰登的景象。

    D.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近段时间由于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纷纷宣布对南海部分岛礁拥有主权,致使我国维护南海领海、领土主权完整的行动越来越困难。

    B. 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将在广州海心沙岛隆重举行,各大报纸届时都将对亚运会开幕式在显著位置作详细报道。

    C.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塑造出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D.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技发展水平则是一个国家富强与否的标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关于名著《三国演义》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嘉是曹操的重要谋士,字奉孝。他以超人的智慧为曹操出谋划策,先后消灭了吕布、袁绍、袁氏兄弟,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郭嘉因病英年早逝。赤壁大战,曹操惨败,抚今追昔,他不禁痛哭失声。曹操哭郭嘉,既说明郭嘉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同时又暗含了对众谋士无能的鞭挞,是一种很高明的权数。

    B.曹操兵败赤壁,趁天黑往彝陵奔逃。行至乌林之西、宜都之北,一笑诸葛亮、周瑜没有于此处埋伏军马,结果遭遇赵云伏兵截杀;行至葫芦口,曹操再笑诸葛亮、周瑜,结果遭遇关羽伏兵截杀。

    C.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对明月,奠长江,横槊赋诗,高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让我们看到一位慷慨豪壮、壮志凌云的历史英雄。

    D.诸葛亮坚定孙权抗曹的决心之后,又帮助周瑜制定巧借东风火烧曹营的决策,旋回夏口,布置人马待时截击曹操。黄盖带领诈降船只,乘机放起火来,火船顺风而下,曹军战船战船顿时一片火海。大火借着风势,一直烧到岸上大营,曹军全面溃败。曹操在逃命中连遭伏击,至华容,关羽念旧情放了他一马,赤壁之战以曹操的全面失败而告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一上映,就受到普遍质疑和批评。不少人把它和老版相比,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不忠实原著。而导演李少红则坚持认为其实她才是“忠实原著”的,有片中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为证。我觉得这种争论模糊了焦点。

    电视剧是视觉艺术、影像艺术,和小说原著文字形式有别。亦步亦趋而不顾艺术表现方式的不同,不见得就叫“忠实原著”。

    哈姆雷特穿西装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不是;“铜钱头”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也不是。今日的作品和版不像,当然不会成为问题。时隔二十多年,摄像技术等进步如此之大,如果充当旧版的影子,又何必重拍?试图贴近“90后”年轻人,则更不是问题。观众的审美情趣随时代变迁而有差异,但真正“美”的东西始终能得到认可。

    问题在于,号称“忠实原著”,实则暴露了导演和编剧用影像再现文字能力的贫乏、想象力的贫乏、运用镜头能力的贫乏、裁剪故事能力的贫乏,于是只好用旁白直接代替表演了事;问题在于号称吸取了昆剧的元素,昆剧的爱好者统统不买账,“铜钱头”从美感变成了恶谥;演员的扮相,“环肥燕瘦”的钗黛颠倒作“环瘦燕肥”,漱口成了吐口水,喷茶倒似弹射暗器……这就难以拿“忠实原著”来遮羞了。据我接触的“90后”们,只要看过原著的,就没有人喜欢这部剧的——他们还因自己莫名其妙成为挡箭牌,觉得十分冤屈呢。

    和莎剧一样,《红楼梦》在中国俨然成为产业。从《红楼圆梦》《红楼复梦》种种续书始,对它的“翻修”就不曾停止过。严格来讲,大部分翻修都不太“忠实原著”。大浪淘沙,现在除了专门的研究者,那些续书因为思想的庸俗和文字的低劣,早被遗忘和淘汰。越剧《红楼梦》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突出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照旧被奉为经典,多少观众为黛玉之死一掬同情之泪。至于1987版电视剧产生于“探佚派”全盛时期,非但把后四十回统统砍去,换成了当时红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不少情节大可商榷,即使对前八十回,也做了大胆裁剪扬弃,其实又何尝完全“忠实原著”?但是它的受众之广,影响之大,文化含量之高,只怕在国产剧中再无其匹。甚至因为新版的翻拍,让更多人愈发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这部呕心沥血的大制作。当年那批演员,活灵活现地存在于几代人记忆中,与原著难以拆分。

    所以我绝不排斥《红楼梦》再一次翻拍,参照RSC《哈姆雷特》的经验,即使演员裸体上场我都能够接受——只要他们演的确实是《红楼梦》,而不是被谑称为“天雷梦”的东西。                                    (节选自2010年7月26日《文汇报》)

    1.下列有关 “忠实原著”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不大赞同有些人的“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观点,因为那些人对“忠实原著”有误解。

    B.作者也不赞同导演李少红的“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来作为“忠实原著”的解释。

    C.作者认为,“忠实原著”就是要按照原著的故事情节或者原著的精神来具体演绎。

    D.在作者看来,真正意义上的“忠实原著”有时候也并不排除大胆裁剪扬弃的一些做法。

    2.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新版剧用原著旁白代替表演算不上忠实于原著,只能表明编导能力有问题。

    B.运用现代化的摄影技术不应成为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批判的依据。

    C.由于审美情趣的不同,试图贴近“90后”年轻人的做法本身无可非议

    D.文字能力、想象力以及运用镜头能力等的贫乏是演员拍戏的最大的障碍。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那种不顾电视剧特有的视听艺术而跟随原著亦步亦趋的做法并不见得就是忠实原著。

    B.昆剧爱好者以及一些“90后”对于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编创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否定。

    C.那些不大“忠实原著”而思想庸俗和文字低劣的原著翻修最终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社会所淘汰。

    D.越剧《红楼梦》以及1987版的电视剧都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坚硬的荒原①

    【乌拉圭】何塞·恩里克·罗多

    ①坚硬的荒原,一望无际,灰茫茫的,朴实得连一条皱纹都没有。凄清,空旷,荒凉,寒冷,笼罩在铅似的穹隆下。荒原上站着一位高大的老人:骨嶙峋,古铜色的脸,没有胡须。高大的老人站在那里,宛似一株光秃秃的树木。他的双眼像那荒原和天空一样冷峻;鼻似刀裁,斧头般坚硬;肌肉像那荒凉的土地一样粗犷;双唇不比宝剑的锋刃更厚。老人身旁站着三个僵硬、消瘦、穷苦的孩子。三个可怜的孩子瑟瑟发抖,老人无动于衷,目空一切,犹如那坚硬荒原的品格。老人手里有一把细小的种子,另一只手,伸着食指,戳着空气,宛似戳着青铜铸成的东西。此时此刻,他抓着一个孩子松弛的脖子,把手里的种子给他看,并用下冰雹似的声音对他说:“刨坑,把它种上。”然后将他那战栗的身体放下。那孩子扑通一声,像一袋装满卵石的不大不小的口袋落在坚硬的荒原上。

    ②“爹,”孩子抽泣着,“到处都是光秃秃的,硬邦邦的,我怎么刨呢?”

    ③“用牙啃。”又是下冰雹似的声音。他抬起一只脚,放在那孩子软弱无力的脖子上。可怜的孩子,牙齿咔咔作响,啃着岩石的表面,宛似在石头上磨刀。如此过了许久,许久,那孩子终于在岩石上开出了一个骷髅大小的坑穴。然后又啃啊,啃啊,带着微弱的呻吟。可怜的孩子在老人脚下啃着,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像那坚硬的荒原一样。

    ④当坑穴达到需要的深度,老人抬起了脚。谁若是亲临其境,会越发心痛,因为那孩子,依然是孩子,却已是满头白发。老人用脚把他踢到一边,接着提起第二个孩子,这孩子已颤抖着目睹了全部经过。

    ⑤“给种子攒土。”老人对他说。“爹,”孩子怯生生地问道,“哪里有土啊?”“风里有,把风里的土攒起来。”老人回答,并用拇指与食指将孩子可怜的下巴掰开,孩子迎着风,用舌头和喉咙将风中飘扬的尘土收拢起来,然后,再将那微不足道的粉末吐出。又过了许久,许久,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地站在荒原上。

    ⑥当坑穴填满了土,老人撒下种子,将第二个孩子丢在一旁。这孩子像被榨干了果汁的空壳,痛苦使他头发变白。老人对此不屑一顾,然后又提起最后一个孩子,指着埋好的种子对他说:“浇水。”孩子难过得缩成一团,似乎在问他:“爹,哪里有水啊?”“哭,你眼睛里有。”老人回答,说着扭转孩子那两只无力的小手,孩子眼中顿时刷刷落泪,干渴的尘土吸取着,就这样哭了许久,许久。

    ⑦泪水汇成一条哀怨的细流抚摸着土坑的四周。种子从地表探出了头,然后抽出嫩芽,长出几片叶片。在孩子哭泣的同时,小树增加着枝叶,又经过了许久,许久,直到那棵树主干挺拔,树冠繁茂枝叶和花朵洋溢着芳香,比那冷若冰霜、纹丝不动的老人更高大,孤零零地屹立在坚硬的荒原上。

    ⑧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天上的鸟儿都来到树枝上筑巢,它的花儿已经结出果实。老人放开了孩子,孩子已经停止哭泣,满头白发。三个孩子向树上的果实伸出贪婪的手臂,但是那又瘦又高的人抓住了他们的脖子,像抓住幼崽一样,取出一粒种子,把他们带到附近的另一块岩石旁,抬起一只脚,将第一个孩子的牙齿按在地上。那孩子在老人的脚下,牙齿咔咔作响,重新啃着岩石的表面。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默不作声,站立在坚硬的荒原上。

    ⑨那荒原是我们的生命;那冷酷无情的硬汉是我们的意志;那三个瑟瑟发抖的孩子是我们的内脏、我们的机能、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意志从它们的弱小无依中吸取了无穷的力量,去征服世界和冲破神秘的黑暗。

    ⑩一抔尘土,被转瞬即逝的风吹起,当风停息时,又重新散落在地上;一抔尘土,软弱、短暂、幼小的生灵蕴藏着特殊的力量,无拘无束的力量,这力量胜过大海的怒涛、山岳的引力和星球的运转;一抔尘土可以居高临下,俯视万物神秘的要素并对它说:“如果你作为自由的力量而存在并自觉地行动,你便像我一样,便是一种意志:我与你同族,我是你的同类;然而如果你是盲目的、听天由命的力量,如果世界只是一支在无限的空间往返的奴隶的巡逻队,如果它屈从于一种连自身也毫无意识的黑暗,那我就比你强得多,请把我给你起的名字还给我,因为在天地万物之中,唯我为大。”

    【注】①指阿根廷和乌拉圭境内的潘帕荒原。

    1.请简要分析文中三个孩于 “刨坑”、“攒土”、“浇水”等具体行为和过程的象征意义。(6分)

    2.文中说“老人无动于衷,目空一切,犹如那坚硬荒原的品格”,老人具有哪些品格?请结合全文概括阐述。(5分)

    3.第⑨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4.下列对文章的解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文中那一望无际坚硬如铁的荒原象征着生命;瘦骨嶙峋、冷若冰霜的老人象征着意志,而那三个消瘦、穷苦的可怜的孩子是人的机能的象征。

    B.老人冷酷无情地逼迫孩子们播种耕耘,三个小孩用牙齿啃穴用口腔攒土用泪水浇灌,种子在坚硬的荒原上在泪水中生根发芽成长结果。这些运用这种荒诞的手法严重脱离了现实。C.开头对荒原景物描写突出了荒原的凄清、空旷、荒凉和寒冷,渲染了悲凉、沉重的气氛,为下文写老人和孩子在荒原上种树作铺垫。

    D.“因为在天地万物之中,唯我为大”告诉我们人类凭借坚强的意志创造了生命的绿洲,人类与外在环境的奋力执着的抗争表现了人类不甘屈服的伟大精神。

    E.“坚硬的荒原” 生存环境恶劣,是人类奋力抗争的背景(或对象),在荒原和人类的对峙关系中,表现生存环境的险恶,人类的无能为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猛狗与社鼠

    韩非子

    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 “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已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节选自《韩非子》)

    【注】①管仲: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齐桓公任命他为卿,尊他为“仲父”。②阤zhì:崩塌。1.下列句子中加点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酒甚美,县帜甚高               县:通“悬”,悬挂

    B.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明:表明

    C.此人主之所以蔽胁                 所以:……的原因

    D.故人臣执柄而擅禁                 执柄  掌权

    2.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迎而龁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熏之则恐焚木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主焉得无壅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D.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非子借写“狗恶酒酸”“社鼠为患”的寓言故事,来揭露封建社会一种习见的丑恶现象:奸人当道,堵塞贤路,蒙蔽君主。

    B.猛狗、社鼠的形象,喻意大体一致又各有侧重:猛狗着重比喻排挤贤能的朝廷权臣,社鼠着重比喻蒙蔽君主的左右亲信。

    C.最后一段举出尧传天下给舜的传说,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尧为人主而“不觉”,致使他接连错杀鲧、共工两位大臣。

    D.两个寓言故事包含着这样的哲理,事物间常常存在着不易察觉的复杂关系,如狗猛与酒酸之间的必然关系,就难以判断。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4分)

    ②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3分)

    ③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赏析。(8分)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 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这首诗首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这幅图景与全诗感情很不协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晚年怎样的生活状况和心态?(4分)

    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诗文填空(10分)

    (1)舟遥遥以轻飏 。问征夫以前路,

    (2)________,眄庭柯以怡颜。________,审容膝之易安。

    (3)________,临清流而赋诗。________,乐天天命复奚疑!

    (4)俨骖騑于上路,________。________,得天人之旧馆。

    (5)猥以微贱, 当侍东宫,________。________,辞不就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请运用拟人和衬托等手法以“我望着一轮中秋之月”为开头续与—段文字,要求赋予“月”某种性格、气质,表达一个中心,200字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她真是一个平凡的人,语言朴实,毫无修饰,走在大街上,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但她徒手接从高楼坠落的女孩,最终砸断手臂的举动,却闪现出人性的华丽光辉。

    “最美妈妈”经媒体报道后,迅速走红。上至浙江省委书记,下至普通老百姓,从央视的《焦点访谈》到各类草根论坛,她迅速成为大众关注的人物。杭州以吴菊萍救人的举动在建一座雕塑;杭州为她举办了“手的力量”的晚会;新华网评她为网络人物特别奖;她的家乡浙江嘉兴的一个小镇,在高速公路上拉起了巨幅横幅——最美妈妈的故乡……

    吴菊萍在各种场合,一遍一遍地说,遇上这种事谁都会做的,不要这样宣传我;也有网友说,如此高调宣传是不是“过”了……

    请以“‘最美妈妈’的那只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