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A.连篇累牍    B.如鲠在喉    C.只要    D.受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保持文化的蓬勃生机,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而且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要互相学习,切磋技艺,取长补短。

    B.打击和防范暴恐活动,必须标本兼治:一方面要全面加强社会的整体防控,打一场反暴恐的人民战争;另一方面要高举法治旗帜,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C.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雾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D.智联网近日发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以上的用人企业不会优先录用“海归”,用人成本太高、容易跳槽是用人者拒绝“海归”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选出下面几个话语情境中表述准确的一项(3分)

    A.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

    B.“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 (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腾讯体育消息)

    D.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通常情况下,失去理性的人是盲目的,失去情感的人是没有了心肺的,前者很危险,后者很可怕。     

    ①然而,历史上最可怕的事情是,打着历史理性旗号的偏见煽动起狂热的情感,使人民甘愿献祭,使生命横遭荼毒。②有人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部理性的发展史,对此我有点怀疑:在奥斯维辛事件以后,我们还能如此乐观么?③情感则是一种内在动力,它不仅是属于个人的,也是属于时代的;失去它,任何个人和时代都无力前进。④理性是构筑合理现实的基石,在今天这个社会中尤其需要理性力量的引导与仲裁。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下边这幅漫画,对其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脚踏实地方能成功,空谈只能误事。  

    B.胸怀大志,不应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

    C.机会是均等的,但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D.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赠丁掾序

    [清]侯方域

    丁掾治其室成,其僚若友相与贺焉,而请于侯子为之文。

    曰:今吏治之所以不古者,以择其吏胥者轻也。若丁掾①者,可谓能佐其上矣。先是,太守徐公来莅是郡,洁清而威严,犂然②不可欺,于是畏犯法者,皆缩不敢前。徐公明而善知人,独谓丁掾循循者可用也。终徐公之治,掾自守廉,而事上官谨。徐公去,其所以事其后之太守者亦然。盖掾之辟于公府久矣,迄无赫赫名,当世以此贤之。呜呼!掾者,郡邑所推择以佐其上者也,使尽若此,吏治其有不古哉!  

    吾闻治之成也,其源逮下,朝廷正则其官贤,官贤则吏自不敢为不肖;弊之革也,其流连上,吏不骫法③则官无败事,官尽无败事,则推而广之,朝廷亦无稗政。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往者天下之仕出于一,虽未必其人尽材而贤,而谙练者或二三十年,最少者亦且十余年,竭其力于文学,而又束之以律令,其于一切之章程,皆口能熟之,而手能习之,上呼则胥趋,上画则胥诺而已。行之百年,而其势积轻④,而杂于是,其中虽有杰异可自见者,亦遂不自爱惜,而消磨无余。故其政之得失不在吏。  

    然则由今之俗而欲如昔者,用所不择之吏,未有不败者矣。何也?得非其独得,而失非其独失也,且天下殆未睹廉谨之效也。由今思之,果自守廉,则于人无多求;果其事上官者谨,则不依倚于非其道。无多求,则其俗安;不依倚于非其道,则其政肃。政肃而俗安,虽天下盛治,可想见也。故效于其职,无大小也,惟效其职则理。苟身实任其职,而以为小者不足为,则进而一邑之令,进而一郡之守,更进而天子之相,位愈尊则愈易旷,名愈高则愈易诿,又岂有绩用之可见耶

    掾,敬勖矣!苟能守其廉谨而勿失,则所成就殆未可量也,区区以其居室长子孙已哉

    (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

    【注】①丁掾(yuàn):其人不详。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②犂(lí)然:明察,明辨貌。③骫(wěi)法:枉法。④积轻:积久(或时间长了)而被轻视。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廷亦无政               稗:不好的

    B.往者天下之仕出于           一:统一

    C.皆口能熟之,而手能之        习:熟习

    D.掾,敬矣                勖:勤勉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僚若友相与贺焉            若丁掾者,可谓能佐上矣

    B.行百年,而其势积轻         然则由今俗而欲如昔者

    C.掾者,郡邑所推择佐其上者也    竭其力于文学,而又束之律令

    D.是畏犯法者,皆缩不敢前       果自守廉,则人无多求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盖掾之辟于公府久矣,迄无赫赫名,当世以此贤之。(3分)

    ②位愈尊则愈易旷,名愈高则愈易诿,又岂有绩用之可见耶?(3分)

    ③苟能守其廉谨而勿失,则所成就殆未可量也,区区以其居室长子孙已哉?(4分)
    4. 关于整顿吏治,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看法?请简要概括。(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 帝①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②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①这首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年),杜甫时在夔州。②诛求:征求,征收。

    ⑴首联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描写白帝城,请作简要说明。(2分)

    ⑵分别概括颔联和颈联的内容。(4分)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尾联。(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       。(《周易·系辞上》)

    ⑵酿泉为酒,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⑷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⑸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⑺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⑻陛下亦宜自谋,       ,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

    生  存

    沈从文

    看完信①时年青人②心中异常纷乱,印象中浮出个寄住在岳家害痨病的妻子种种神情。又重新在字里行间去搜寻妻的话外的意思,读了又读,眼睛潮湿了。这时唯一办法是赶回去。 

    回去既无能力,并且一回到那小县城,抱着那快要死去的人哭一场,此后又怎么办?回去办不到,就照信上说的在此奋斗,为谁奋斗?纵成功了,有何意义?越想心中越乱。末了还是上街。 

    在街上乱走了一阵,看看一个铺子里钟还只九点,就进城去找他的朋友。到北京大学东斋宿舍见到了朋友陆尔全,正在写信。 

    姓陆的说,“老聂,你见我留下那封信了,是不是?” 

    他说,“我见到了那个信。” 

    “是不是有汇款?” 

    “有十块钱。你要用,明天取来你拿一半。” 

    “好极了,我们正急得要命,好朋友××回来就病倒了,住在忠会公寓里,烧得个昏迷不醒。我们去看看他去。这是我们朋友中最好的最能干的一个,不应当这样死去。” 

    年青人心想,“许多人都不应当死去!”  

    两人到得那公寓里,只见靠墙硬板床上躺着一个长个子,两人站在床边,病人竟似乎一点不知道。陆尔全摸摸那病人头额,同火一样灼手。就问另外一个人,“怎么样?” 

    另外一个年青人就说,“怎么样?还不是一样的!明天再不进医院,实在要命!可是在路上一振动,肠子也会破的。” 

    陆尔全说,“我们又得了五块钱。”且把聂勋介绍给那人,“这是好朋友聂勋,学艺术的。他答应借我们五块钱。” 

    “那好极了,明天就决定进医院!” 

    聂勋却插口说,“钱不够,我还有多的,拿八块也成。” 

    陆尔全说,“还是拿五块罢,你也要钱用!这里应当差不多了。” 

    “五块够了,我们已经有了十二块!”  

    大家于是抛开病人来谈陕西近事,几个青年显然都是从那边才回来的。说到一个朋友在那边死去时,病人忽然醒了,轻轻的说,“死了的让他死去,活下的还是要好好的活!”大家眼睛都向病人呆着。到了十点,两人回到学生宿舍,聂勋把那汇票取出来交给陆尔全,信封也交给他,只把信拿在手中。 

    陆尔全说,“是你家信吗,你那美丽太太写来的吗?她病好恢复工作了吗?” 

    他咬着下唇不作声,勉强微笑着。 

    陆尔全又说,“我看你画进步得真快,努力吧,过两年一定成功!” 

    他依然微笑着。 

    陆尔全似乎不注意到这微笑里的悲哀,又说,“你那木刻我给×看了,都觉得好。你做什么都有希望,只要努力。大家各在自己分上努力,这世界终究是归我们年青人来支配、来创造的。” 

    他依然微笑着。 

    看看时候已不早了,聂勋就离开他的朋友回转会馆去。在路上记起病人那两句话,“死了的让他死去,活着的好好的活!”且因为已把病妻寄来的钱一部分借给这个陌生病人,好象自己也正在参加另外一种生活,精神强旺多了。到得会馆时已快近十一点。 

    坐在自己那个床边,重新取出那个信来在灯光下阅看,重新在字里行间去寻觅那些看不见的悲哀和隐忍不言的希望。他想,我一定要活下来奋斗!我什么都不怕。我要作个人,我要作个人! 

    可是,临到末了,他却忍不住哭了。 

    他把身子缩在一团,侧身睡在床上,让眼泪毫无顾忌的流到那脏枕头上去。

    一九三七年五月为牺牲于抗日战争中表弟长荣而作

    (节选自《沈从文文集·主妇集》,有删改)

    【注】①远在家乡寄住在岳家的妻子所写之信。信中说自己病重无医,把积余的十元钱给他汇来。②指聂勋。他在北京南城某会馆的小房子里画画,生活窘迫每天只能吃一顿正餐。
    1.小说开头第二段写聂勋“越想心中越乱”,请简析其具体原因。(4分)
    2.请理解文中画线语句蕴含的深意。(4分)
    3.聂勋将汇票交给陆尔全之后的多次“微笑”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活动?这样写有什么意义?(6 分)
    4.小说书写人间苦难与至情,却只是平实地叙事。试探究这样写的作用。(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

    读  画

    梁实秋

    ①《随园诗话》:“画家有读画之说,余谓画无可读者,读其诗也。”随园老人这句话是有见地的。读是读诵之意,必有文章词句然后方可读诵,画如何可读?所以读画云者,应该是读诵画中之诗。 

    ②诗与画是两个类型,在对象、工具、手法,各方面均不相同。但是类型的混淆,古已有之。在西洋,所谓“诗既如此,画亦同然”,早已成为艺术批评上的一句名言。我们中国也特别称道王摩诘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究竟诗与画是各有领域的。我们读一首诗,可以欣赏其中的景物的描写,所谓“历历如绘”。如诗之极致究竟别有所在,其着重点在于人的概念与情感。所谓诗意、诗趣、诗境,虽然多少有些抽象,究竟是以语言文字来表达最为适宜。我们看一幅画,可以欣赏其中所蕴藏的诗的情趣,但是并非所有的画都有诗的情趣,而且画的主要的功用是在描绘一个意象。我们说读画,实在是在画里寻诗。 

    ③“蒙娜丽莎”的微笑,笑得美,笑得甜,笑得有味道,但是我们无法追问她为什么笑,她笑的是什么。尽管有许多人在猜这个微笑的谜,其实都是多此一举。有人以为她是因为发现自己怀孕了而微笑,那微笑代表女性的骄傲与满足。有人说:“怎见得她是因为发觉怀孕而微笑呢?也许她是因为发觉并未怀孕而微笑呢?”这样地读下去,是读不出所以然来的。会心的微笑,只能心领神会,非文章词句所能表达。

    ④也许中国画里的诗意较多一点。画山水不是《春山烟雨》,就是《江皋烟树》;不是《云林行旅》,就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尤其是文人画家,一肚皮不合时宜,在山水画中寄托了隐逸超俗的思想,所以山水画的境界成了中国画家人格之最完美的反映。即使是小幅的花卉,像李复堂徐青藤的作品,也有一股豪迈潇洒之气跃然纸上。 

    ⑤画中已经有诗,有些画家还怕诗意不够明显,在画面上更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自宋以后,这已成了大家所习惯接受的形式,有时候画上无字反倒觉得缺点什么。中国字本身有其艺术价值,若是题写得当,也不难看。西洋画无此便利,《拾穗人》上面若是用鹅翎管写上一首诗,那就不堪设想。在画上题诗,至少说明了一点,画里面的诗意有用文字表达的必要。一幅酣畅的泼墨画,画着有两棵大白菜,墨色浓淡之间充分表示了画家笔下控制水墨的技巧,但是画面的一角题了一行“不可无此味,不可有此色”的大字,这张画的意味不同了,由纯粹的画变成了一幅具有道德价值的概念的插图。金冬心的一幅墨梅,篆籀纵横,密圈铁线,清癯高傲之气扑人眉宇,但是半幅之地题了“晴窗呵冻,写寒梅数枝,胜似与猫儿狗儿盘桓也……”的词句,顿使我们的注意力由斜枝细蕊转移到那个清高的画士。画的本身应该能够表现画家所要表现的东西,不需另假文字为之说明,题画的办法有时使画不复成为纯粹的画。 

    ⑥我想画的最高境界不是可以读得懂的,一说到读便牵涉到文章词句,便要透过思想的程序,而画的美妙处在于透过视觉而直诉诸人的心灵。画给人的一种心灵上的享受,不可言说,说便不着。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2.文章第⑤段举了金冬心的例子,有何作用?(6分)
    3.结合全文,谈谈对作者所说的“读画”的理解。(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清代李密庵在他的《半路歌》中说:“看破浮生过半,半字受用无边……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