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7 题,其中:
选择题 46 题,综合题 1 题
简单题 43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6 题
  1. 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老子 孔子 韩非子       B.墨子 孔子 老子

    C.孔子 韩非子 墨子       D.孔子 韩非子 老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史记·殷本纪》中引孔安国云:“至人以人事观殷,大龟以神灵考之,皆无知吉者。”《尚书·盘庚》云:“肆予冲人,非废厥某,吊由灵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这反映出商朝(   )

    A.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      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C.商业贸易的相对发达      D.自然崇拜有广泛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主要说明分封制(   )

    A.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

    B.巩固了西周国家政权和拓展了疆域

    C.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各诸侯国中普遍实行

    D.在当时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表反映的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等级

    乐队

    乐舞

    四面

    八佾

    诸侯

    三面(缺北面)

    六佾

    卿大夫

    二面(缺北和东)

    四佾

    一面(只有南面)

    二佾

    A.反映了分封制度与宗法体制互为表里

    B.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

    C.说明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

    D.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逝,其诸子为争夺爵位而兵戎相见。按照当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齐桓公国君位置的是( )

    A.大儿子,齐桓公最宠爱的妾所生  

    B.二儿子,齐桓公正妻所生

    C.三儿子,与大哥同母,手握兵权 

    D.四儿子,为齐桓公最喜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分封制受到冲击         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写道:(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西周的“创制”指分封制、宗法制

    B.秦朝的“独制”指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C.西周最高执政集团已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秦朝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地图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历史。能够准确反映下图所呈现的历史阶段特征的描述( )

    A.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B.王纲解纽,礼崩乐坏

    C.七国争雄,变法图强

    D.秦国崛起,完成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历史学家杜家骥认为“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D.君主权力受到族权的制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 

    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

    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画像砖源于战国时期,盛于两汉。它主要用于宫殿、庙宇祠堂及墓室的建筑装饰,生动反映了当时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状况。下图砖画体现了古代自然经济的—个特点,这一特点是(  )

    A.粗放经营   B.男耕女织   C.集体协作    D.农耕为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礁,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与“此渠”同一时期修建的另一古代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井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我国古代社会的传说里究竟是否全属伪造?在这些疑说纷纭,似是而非的神话般的古史传说中是否有真正的社会历史的素地……(考古学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这些神话的传说自有真正的史实素地,切不可一概抹煞。”尹达这段话意在强调(  )

    A.古史传说似是而非不足为信  

    B.古史传说有助于历史研究

    C.考古学家已完全证明古史传说   

    D.应该科学地对待古史传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胡适指出:“……评判的态度含有几种特别的要求:(1)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2)对于古代遗传下来的圣贤教训,要问‘这句话在今天还是不错的吗?’(3)对于社会上糊涂公认的行为与信仰,都要问‘大家公认的,就不会错了吗?人家这样做,我也应该这样做吗?”材料中胡适强调的是(  )

    A.对古代制度要加以区别的否定 

    B.对事物的评判要依据现状

    C.基本不相信存在过去的事物 

    D.对旧事物持怀疑、质疑的态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结王侯,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材料表明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

    A.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       B.实行宽松商业政策

    C.改变社会斗富逐利之风     D.重建官营商业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战国时期流通货币种类有刀、布、钱和爰金,刀币是齐国货币。考古发现在古代赵、燕及辽东和朝鲜北部亦有大量刀币流通,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

    A.齐国铸币业发达  

    B.这些地区经济交往频繁

    C.齐国征服了燕赵等地

    D.刀币较其他钱币易于携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这反映出孔孟( )

    A.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  

    B.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

    C.仁政成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

    D.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柏拉图说:“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美的事物身上有丑的成分;好人有时候也会做坏事。”以下观点与之相似的是( )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B.“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D.“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两家学派创始人对生活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一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下列所述思想主张与其对应的是(  )

    A.前者主张有为,后者主张无为  

    B.前者主张王道,后者主张霸道

    C.前者主张兼爱,后者主张仁爱  

    D.前者主张非攻,后者主张战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

    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东海县博物馆于1993年从尹湾六号汉墓发掘出土《集簿》载:(公元前13年)前后的东海郡“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中所载“县、邑、侯国卅八”和《汉书•地理志》东海郡完全吻合,此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有(  )

    A.说明封国严重威胁朝廷 

    B.《集簿》对研究东汉地方行政制度有学术价值

    C.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 

    D.表明西汉以前郡县制尚未推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

    A.秦朝的三公九卿              B.汉朝的“中朝”

    C.隋唐的三省六部              D.宋朝的枢密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作者认为,汉初商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统一     B.鼓励开发

    C.盐铁官营     D.抑制豪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史载汉武帝元朔五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都城在城北二里(《永州府志·城池》)汉武帝元鼎六年置零陵郡,泉陵侯国属零陵郡管辖。东汉光武帝刘秀改泉陵国为泉陵县。材料表明( )

    A.封国是朝廷的主要依靠力量

    B.封国对朝廷构成严重威胁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D.封国自主权削弱,加强了皇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汉武帝时全国分设13个以“州”为名的监察区。《汉书》分叙西汉疆域并不按州而按郡国排列,亦不见州之治所;而记叙东汉历史的《叙汉书》则将所有的郡国改为按所隶州排列,并将各州住所一一注处。这表明从西汉到东汉(  )

    A.郡国并行从未改变       B.郡县制度遭到破坏

    C.地方制度发生变化       D.监察制日趋完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钱先生所述的第一级和第三级演进分别开始于( )

    A.秦汉 隋唐         B.西周 秦汉

    C.西周 隋唐         D.秦汉 明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有关于手工业法律的记载:凡是制作同一种类器物的,其大小、长短和宽窄,必须相同。由此可见秦朝的法律( )

    A.阻碍了经济发展  

    B.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

    C.以经济立法为主

    D.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即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初算缗钱”反映的是(  )

    A.完善税收制度         B.增加财政收入

    C.抑制商业发展         D.打击偷税漏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

    B.图二可作为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

    C.图三反映了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

    D.图四是秦朝发行的五铢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中国古代农业具有强大生命力,这是中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最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火炬长明不灭的主要奥秘之一。下图所示场景最早有可能出现于(  )

    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  )

    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

    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乃反,市罢,遂不得履”。材料中的“市”(  )

    A.体现了草市的特点  

    B.主要商品是农产品

    C.与坊的界限被打破    

    D.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史记·货殖列传》说:“孝、昭治成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辅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都市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

    B.对外贸易兴盛带来了社会风气的恶化

    C.城市规模扩大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董仲舒建立的新儒学体系构建了天、天子、天下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即“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有关这一理论体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

    ①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范畴

    ②神化皇权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

    ③为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奠定基础

    ④造成皇帝为所欲为不受任何限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汉儒惩秦专制之失,略袭其旨,欲以灾异符命戒惧人主,使之自敛,不复为纵恣专横之事。”据此判断,“汉儒”的做法是(  )

    A.提出罢黜百家       B.宣扬天人感应

    C.主张儒法并用        D.强调三纲五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有人对书法字体的特色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符合下图秦朝标准字体的是(  )

    A.圆弧,富有奇趣”

    B.“状如龙蛇,钩连不断”

    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东汉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许慎《说文解字》中,已有“纸”的名称和解释,这说明(  )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

    B.蔡伦的造纸术得到许慎的认同

    C.许慎所处的时代造纸术已经出现

    D.蔡伦是中国最早发明造纸术的科学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西汉发明造纸术

    西汉后,纸成为书写的唯一材料

    B

    13世纪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

    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C

    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

    是最先进的印刷术

    D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记载火药配方

    东晋广泛制作火药并迅速运用于军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1.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造成这种文化特点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精神领域普遍出现了危机

    B.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大发展

    C.新兴门阀士族生存环境险恶,不得不依附某个政治集团

    D.魏晋时期佛、道盛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2. (王羲之)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 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

    A.楷书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3. 唐朝法律允许百姓以击登闻鼓、拦御驾、街衢拦官、投匦方式等非常规方式申诉冤情,如所述属实,则不会受惩罚,“如有不实者,各合杖八十”。这主要说明(  )

    A.唐朝政府借此使民情上达

    B.“街衢接诉”成为政府肃贪重要手段

    C.唐朝司法腐败和法律苛严 

    D.政府利用街道的公众效应教化百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4. 武则天当皇帝时,有人诬告宰相刘祎之受贿,武则天很生气,下令刘祎之停职审查。办案人员奉命向刘祎之出示了皇帝签发的敕书(命令)结果刘祎之很愤怒也很不屑地说了一句:“不经凤阁鸾台(即中书省和门下省),何得为敕!”武则天大怒,干脆下令刘祎之“即家赐死”。对上述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君主权力至高无上      B.三省体制导致宰相专权

    C.中书门下执掌最高决策权      D.三省六部体制名存实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5.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下列最符合“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的史实是(  )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明朝废丞相制度

    C.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D.清朝设立军机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6. 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一套以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为内容的纪念币,涉及马镫、阴阳八卦、算盘、伞、兵马俑,对此最为合理的认识是,我国古代科技发明( )

    A.注重实验 

    B.涉及政治、经济、生活等多个领域

    C.是下层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均以服务农业生产为目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牵制权力的制度要说简单,一句话就能概括,就是台谏制度。所谓“台”就是御史台,“谏”就是谏官,御史是监察百官的,谏官是对皇帝进言的,也可以说是对皇帝进行监督的。中国古代很重视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很早就有监察系统、御史制度、弹劾制度。

    ——摘编自《中国古代反腐败的三种方法》

    材料二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诸葛亮据此指出:“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为,人之所詹也。夫释己教人,是为逆政;正己教人,是为顺政。故人君先正其身,然后乃行其令。身不正则令不从,令不从则生变乱。”

    材料三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产生于政府划分为文武职官和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确立以后。在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它形成了健全的制度、详密的规范、鲜明的特点。

    ——张晋藩《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综论》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在皇权至高无上体系下进行国家活动组织管理的制度设计,这种自上而下、层层相应、运转有序的行政体制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

    ——陈燕青《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及其现代价值探析》

    材料四:再说到(汉代)选举制度,至少他们已懂得政府用人该有一客观标准,不能全凭在上者之私心好恶。至少他们已懂得该项标准,不该是血统的亲疏,不该是势力的大小。亲的、责的、强的、富的,都不够此项标准,而采取一项以教育与知识与行政实习之成绩,来定取舍进退之标准,而又懂得平均分配到全国各地区,这也不能不说是在当时已算合理化,已算开明与进步的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五: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概括其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个实例进行佐证。

    (2)据材料二,诸葛亮认为建立廉洁政府的首要前提是什么?谈谈对监察制度反腐的认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隋唐以前古代文官制度的主要选拔途径,并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如何“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选举制度的特点是什么?汉代选举制度中有何“开明与进步”之处?材料五中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人才的标准和方式分别是什么?

    (5)谈谈文官制度对我国目前干部队伍建设的借鉴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