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4 题,简答题 1 题
简单题 30 题,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l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欧洲在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下图白色部分为某国际组织的欧洲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A.1942年的反法西斯联盟

    B.1946年的联合国

    C.1949年的北约

    D.1967年的欧共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疏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 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执行

    B. 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 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 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现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A.自由流通的支票         B.中国最早的纸币

    C.国家发行的债券         D.兑换货币的凭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

    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

    B

    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人口从7.3万增加到20万

    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C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占61.4%

    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式已经在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物者,殆鲜有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D.洋务人才的匮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工厂数(家)

    46

    46

    12

    2

    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国货运动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导致下表中工厂和资本数字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

    工厂数

    资本(千元)

    1870—1894

    16

    4829

    1894—1913

    136

    103153

    A.中国通商口岸的大幅增加     B.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推动  D.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材料三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四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

    (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扎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英国家庭的演变与近代社会转型和工业化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17世纪的英国社会,家庭生产主要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生产的主要环节是在工匠的一家一户的劳动单位中进行,户主对家庭成员仍具有在经济生产和生活方面进行管理的职能。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大机器协作生产方式兴起,使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业和手工作坊被排挤、吞并,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功能也就日益让位于工厂中组织的大规模工业,……父亲不再具有劳动组织领导人的地位,由此失去了支撑他对于户内成员权威的强大的支柱。

    ——孟庆芳《试析16—18世纪英国家庭的演变》

    材料二 工业革命纺织机的出现,为劳动妇女提供了走出家庭的机会,中产阶级妇女也逐渐走近变化中的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各国妇女运动的兴起,英国妇女在1928年也获得了与男子同样的选举权。……家庭内部妻子对丈夫、孩子对父亲的经济依赖减弱,……维系家庭的主要纽带不再是经济而是感情。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涅·托夫勒认为在核心家庭中,“爱情已从家庭关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前后英国家庭功能出现的变化,并指出影响这一变化的社会条件。

    (2)据材料一、二,归纳英国家庭关系的进步之处,分析英国妇女地位变化的政治经济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说明社会变迁与家庭演变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

    ——《百年巨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据材料二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於人君。……(鲁)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先帝(汉武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以佐助边费。

    ——桓宽《盐铁论·本议》

    材料三  现在汉武帝再不让商人们擅自经营了,把其所有权收回,让政府派官吏去自己烧盐,自己冶铁,其利息收入则全部归给政府,于是盐铁就变成国营与官卖。这个制度,很像近代西方德国人所首先创始的所谓国家社会主义的政策。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  元帝即位,天下大水,关东郡十一尤甚。二年,齐地饥,谷石三百余,民多饿死,琅邪郡人相食。在位诸儒多言盐、铁官及北假田官、常平仓可罢,毋与民争利。上从其议,皆罢之。 

    ——班固《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汉初年的盐铁政策及其主要影响。

    (2)材料二中西汉政府的盐铁政策有了怎样的变化?指出其变化原因。

    (3)概括材料三中汉武帝时期“国家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4)据材料四,指出汉元帝罢黜盐官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调整经济政策的立足点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