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4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4 题
  1.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

    A. 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 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

    C. 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   D. 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曾把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称之为“姊妹革命”,这两次革命的共同之处是(   )

    A. 结束了本国的君主专制   B. 实现了国内政局的长期稳定

    C.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D. 凸显了民主平等的启蒙理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誓言“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并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 焦裕禄   B. 袁隆平   C. 王进喜   D. 雷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某校八年级(8)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的有关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下列李伟同学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A. 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 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朋友圈,下列人物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A. 齐桓公   B. 张骞   C. 曹操   D. 嬴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通婚。”材料中的措施促进了(  )

    A. 民族融合   B. 江南地区的开发

    C. 北魏政权的建立   D. 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处应该填写(   )

    A. 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 打倒军阀,打倒列强

    C.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坚持和平,民主建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可见其救国主张是(  )

    A. 三民主义   B. 中体西用   C. 民主科学   D. 实业救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排序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排序可以使我们对历史事件的发生了解得更清楚,下列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开国大典               ②“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③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①②   D. ①③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诗歌中“喜事”是指(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民族区域自治   C. 香港、澳门回归   D. 西藏和平解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一部纪录片中这样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上述两人的主要贡献分别是 (     )

    A.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制内燃机   B.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

    C. 发明电灯、制造汽车   D. 提出相对论创造了火车机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是由哪两次国际会议通过的?(   )

    A. 巴黎和会和慕尼黑会议   B.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C. 华盛顿会议和雅尔塔会议   D. 慕尼黑会议和华盛顿会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英国波音公司的777型客机零部件由全世界17个国家的900多家供应商生产,可以说,波音777型客机是一款国际工厂生产出来的国际产品。这则材料最适合用于研究(   )

    A. 经济全球化趋势   B.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C. 区域集团化   D.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中国梦”无疑是时下中国热词,它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实际上就是中国人民探索“中国梦”的过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艰难寻梦】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魏源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为此,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二: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割台湾偿白银两百兆始。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把敌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梦想渐真】

    材料四:如下图

    【复兴之梦】

    材料五: “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人民日报》于1979年元旦发表社论   

    (1)依据材料一概括魏源“师夷长技”的具体主张。把魏源的主张变成实践活动的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 “大梦唤醒”是对哪一史实的评价?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哪些史实是这一经验的体现?请任举一例。

    (4)材料四中图一所示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怎样的梦想得以实现?图二所示中国农民的梦想是通过哪场运动得以实现的?

    (5)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因哪一事件而产生的?指出 “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6)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说说如何才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九(2)班同学在探究“推动社会发展的创新因素”这一主题过程中,收集到了以下资料,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因素一】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批准,借口国王特权,……皆为非法。”

    材料二:  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议: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这一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

    【因素二】 

    材料三:春秋以来,由于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方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材料四: 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因素三】 

    材料五: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英国1689年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件?该文件的颁布确立了英国什么样的政治体制?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苏维埃俄国是如何摆脱当时的困难局面的?

    (3)材料三中的“它们”指什么?战国时期各国掀起的变法运动中,效果最显著的是哪个诸侯国?

    (4)写出材料四中美国在电的应用方面成就最为突出的科学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进行这次科技革命的政治条件。

    (5)材料五选自哪一文件?它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6)通过对以上材料及问题的探究,请你总结出推动社会发展的创新因素有哪些。(任写其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大国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影响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材料二: 当前趋势的继续: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着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国继续进行竞争。                      

    ——美 布热津斯基《未来十年美苏关系展望》

    材料三: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于远东(亚洲)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那就会使他们在远东(亚洲)的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强……     

    ——1958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的演说

    材料四: 二战后仅几十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十分盛行的世界两级开始消失,一股股崭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1)材料一中,“战争结束了”指的是哪一场战争?“而战争才刚刚开始”的寓意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美苏关系的基本状况是什么?并指出造成苏联在经济上衰退政治上僵化的原因。

    (3)材料三中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是什么?为对付美国的这一政策,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通过哪些外交活动增强了在远东的威信和影响?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的力量”除了以上材料提到的力量之外还有什么? “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