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愀qiǎo然    歆xīn享      敛裾jū      风姿绰zhuō约

    B.潜qián伏    踯躅zhízhú    鲰zōu生    羽扇纶guān巾

    C.招徕lái     玉笏hù        孱头càn     肉袒dàn负荆

    D.扁piān舟   修禊qì        压轴zhòu     遥岑cén远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红绡    包涵    苌弘化碧    独挡一面

    B.萧瑟    蹩进    五味具全    天堑无涯

    C.篡夺    自诩    残羹冷灸    繁文缛节

    D.禀赋    国粹    归根结蒂    刎颈之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  )

    A.在文化遗产继承问题上,复古主义者吵吵嚷嚷,“全盘西化”论甚嚣尘上,左翼队伍内部也颇多分歧,针对这些,鲁迅先生写出了著名杂文《拿来主义》。

    B.在封建卫道者眼中,贾宝玉“愚顽怕读文章”,是—个身无长物的“不肖”“无能”的纨绔子弟。

    C.《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而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的灵活运用,使它成为了形象清新、脍炙人口的名篇。

    D.一个是潇洒俊逸、具有浪漫情怀的诗仙,—个是忧愤深沉、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诗圣。论才情,两人不分伯仲,但我却更偏爱杜甫那悲天悯人的情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虽然许多事实还是不清楚,而且在未来长期内也还弄不清楚,但是我们经过了精细、冷静的判断和研究,可以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

    B.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C.古代诗人们,不仅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而且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D.但是穷朋友要我们帮助,小孩子该我们教导,所以看了《伊索寓言》,也觉得有好多见解的浅薄,非加以纠正不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字,是“荣禧堂”,后有—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辰翰之宝。”

    B.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C.能思想的苇草——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

    D.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已经纯乎是—个乞丐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项中的名著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A.《红楼梦》中红楼梦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两句分别写的是薛宝钗、林黛玉。

    B.《哈姆莱特》在突出悲剧的阴郁、紧张的氛围的同时,又穿插进嘲讽的诗句和插科打诨的幽默场面,使得戏剧达到“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英雄与丑角”的奇妙的混合的效果,显示出丰富的人物性格和五光十色的社会画面。

    C.《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先生一生中所做的第一次美学理论综合,这次综合标志着朱光潜先生美学思想的根本性转变,即由信奉尼采、克罗齐转变为信奉马克思主义。

    D.《高老头》中鲍赛昂夫人是“贵族社会的一个领袖”,她的府邸是贵族区“最有意思的地方”,“一朝踏进了这个比任何社会都门禁森严的场所”,“就可以到处通行无阻”。她对爱情真挚,而她的情夫却为了要娶—个有20万法郎年金陪嫁的资产阶级小姐而抛弃了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

    我们为什么会咳嗽?

    人们有时会把咳嗽作为暗号,在这种情况下咳嗽是有意识的。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咳嗽是一种无意识的本能反应,是人体清理呼吸道,排除多余的分泌物、微生物、异物的—种生理反应。当有刺激物(细菌、病毒、鼻涕、污染物等等)进入到肺部,刺激肺部的神经分泌粘液去包裹它们。同时肺又把信号传递到了脑的最下部(延髓)中控制咳嗽的中抠,由咳嗽中枢发出咳嗽的指令。一次咳嗽反射通过三个阶段清理了呼吸道,通常还伴随着声音。

    有很多种因素能引起咳嗽,例如吸入烟雾、过敏、吸入食物、空气污染、哮喘、肺部肿瘤、呼吸道感染等。所以咳嗽本身不是病,而是人体为了保障呼喊道畅通的一种自我保护。频繁、严重的咳嗽则是某种疾病的症状,例如普通感冒、流感、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既然咳嗽是人体保护反射,止咳反而有可能危害健康,特剐是肺病患者更是如此,分泌物积蓄在肺部不咳出来并非好事。所以一般是不提倡止咳的。如果咳嗽过于严重而需要治疗,也应该是针对引起咳嗽的病因,根除咳嗽的因素(例如抗菌、清炎、戒烟),而不是简单地强制止咳。

    如果咳嗽严重到影响生活,可以考虑使用止咳药。止咳药通过作用于大脑中的咳嗽中枢、暂时抑制住咳嗽反射而发挥作用。止咳药包括天然的麻醉品,例如从鸦片中提取的可待因,但是它会成瘾。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和中央情报局资助研究寻找“不会成瘾的可待因替代品”,发现右美沙芬既能止咳又不会成瘾,这种合成的麻醉品后来就被广泛用在感冒药中。

    中医则把咳嗽看得非常严重,甚至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黄帝内经》),非治不可,出现了许多用以止咳的中草药、中成药。在各种止咳中草药中,最著名的可能是川贝母。川贝母含有大量的生物碱,有人认为这是其有效成分,但是不同种的川贝母所含的生物碱并不相同。按中医的说法,咳嗽是因为肺有热而生痰,而贝母味苦性寒,能泄热;贝母在秋天采取,味辛,色白,五行中秋、辛、白都属金,肺也属金,而且贝母的形状也像肺,凡此种种,就注定了贝母是润肺化痰的良药了。实际上川贝母是否真的能止咳是很可疑的。在这方面并没有可信的证据。反而有些研究表明它有不容忽视的副作用。川贝母的生物碱可使实验动物的血压下降,并伴有短暂的呼吸抑制,以及血糖升高。临床上有因服用贝母出现心率缓慢、心音弱等心肌中毒现象和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大剂量服用贝母能引起全身出血、血压下降、急性肾功能衰竭。

    款冬花是另一个著名的止咳中药,它被用来止咳的历史甚至比贝母还要长,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把“咳逆上气”列为款冬花的主治了。款冬花是菊科植物款冬的花蕾,“款”的意思是至,这种植物在冬天开花,故名。款冬生长在水中,它的花能在冬天破冻而出,中医认为这说明它“本为至阳之物”,所以能“以坚冰为膏壤,吸霜雪以自濡”(《本经疏证》),性温纯阳,和贝母的性寒不同。但是为何性温纯阳也能像性寒一样润肺止咳呢?就因为它是生长在水中的,这叫“从阴生阳”,“禀水中之生阳”,所以就能润而不燥,可以用来治“温热之邪郁于肺经而不得疏泄者”了(《本草崇原》《本草正义》)。只要认定了它能润肺化痰止咳,不管性温性寒,怎么都说得通的。

    款冬在西方也是传统草药。井无确凿的证据表明款冬花有任何疗效。德国管理草药的机构曾经批准甩款冬治疗咽喉痛,但在发现款冬有肝毒性后即禁止使用。款冬花中含有具有肝脏毒性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包括千里光宁碱和克氏千里光碱,动物实验表明款冬花能致癌,可使大鼠肝脏长出肉瘤。

    (《中国青年报》2011.5.13,略有删节)

    1.下列各项中,对“咳嗽”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咳嗽是人们有意识地发出暗号的一种行为。

    B.咳嗽通常情况下是一种人体清理呼吸道,排除多余的分泌物、微生物、异物的一种无意识的本能生理反应。

    C.咳嗽是当有刺激物进入到肺部,脑的最下部(延髓)中控制咳嗽的中枢发出咳嗽的指令来清理呼吸道的一种应激性行为。

    D.咳嗽是人体为了保障呼吸道畅通的—种自我保护的行为。

    2.下列各项中,作为“不提倡止咳”的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多数咳嗽本身不是病,它一般是吸入烟雾、过敏、吸入食物、空气污染、哮喘、肺部肿瘤、呼吸道感染等而引起的。

    B.咳嗽是人体保护反射,止咳反而有可能危害健康。

    C.止咳药是通过作用于大脑中的咳嗽中枢,暂时抑制住咳嗽反射而发挥作用。

    D.很多止咳的中西药如右美沙芬、川贝母、款冬花在临床上表现出对人体极大的危害性。

    3.下列各项中,对全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正确的—项是(  )

    A.咳嗽需要不需要治疗,应该是针对引起咳嗽的原因。

    B.麻醉品能作用于大脑中的咳嗽中枢、暂时抑制住咳嗽反射。

    C.川贝母含有大量的生物碱,这些生物碱是止咳的有效成分。

    D.款冬花中含有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它有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

    棋王

    郑时培

    相思湾的傍晚,残阳如血。郑氏祠堂门口,少年郑寿直望着面前的棋盘焦躁不安。手里那枚已经捏出汗的黑子许久才犹犹豫豫落下。对面的叶知春站起来狂笑道:“寿直,你输了!哈哈哈……”

    这盘棋他们是下过赌注的,郑寿直事先发誓,要是输了就自己剁掉右手。叶知春笑够了,轻蔑地说:“你要是肯跪下来称我为棋王,发誓以后再不下棋,我便饶了你。”

    郑寿直朝郑氏祠堂上的门匾看了一眼,一把夺过叶知春手上的砍刀,手起刀落,那只细嫩的右手已经断在棋盘上了,鲜血染红了整个棋盘。郑寿直望着目瞪口呆的叶知春说:“以德以艺,你配称王?你等着,我一定会赢你的。”

    说完,沿着苇河边大步走去。

    民国三十一年端午节,郑寿直突然回到相思湾。这时候,叶知春已经做了日本鬼子的保安,专陪鬼子头头下棋,屡下屡败。郑寿直找到叶知春说:“听说你已经称棋王了,你可晓得棋界规矩?”

    当时叶知春刚和鬼子头头下完一盘棋,见郑寿直来挑战,笑笑说:“手下败将还谈什么规矩,是不是还有一只手也不想要了?”

    鬼子是半个中国通,见郑寿直与叶知春叽里咕噜地要较量棋艺,便在一边怂恿他们下赌,说输了的砍头大大的好。叶知春不敢驳鬼子的面子,冷笑一声应承下来,心里想对付鬼子不敢用真本事,对付你郑寿直真是小菜一碟,便激郑寿直说:“皇军说以头相赌,你还是算了吧,我本不想伤你。”

    郑寿直扬眉一笑,抖出一张棋盘往桌上一摊,稳稳坐下说:“下吧。”

    叶知春一看,认出是当年的那一张,心里不由一愣,碍于鬼子的面子还是缓缓地坐了下来。棋下得相当艰难,从早上下到傍晚。两人不断拼杀。掌灯时分,叶知春站起来将棋子一抛,拱手认输。

    鬼子的小头头骂了声什么话,郑寿直没听懂,只见叶知春脸色一变。转身逃出门去了。鬼子顺手一枪,叶知春当即倒下。

    郑寿直收起棋盘想走,鬼子转过身来按住说:“我们下一盘,赌头。”

    桌上摇曳的灯照着鬼子,屋子里阴森森的。郑寿直重新坐下来,感到肚子有点饿,这才想起已经一天没吃饭了。棋下得更加缓慢,郑寿直的心里平静如水,只几手便看出鬼子的棋艺远在叶知春之下。

    天亮时分,疲惫至极的郑寿直终于以绝对的优势赢了。鬼子望着输定的棋,忽然将棋掀下桌,掏出枪来朝郑寿直大喊:“八格牙路。”

    郑寿直看着鬼子那熊样,不由仰起头来狂笑。笑毕,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抽出鬼子腰间的佩刀,就势抹向鬼子的脖子。鬼子没防着郑寿直会来这一手,待扣动手枪扳机时,头已落地。

    听见抢响,鬼子从睡梦中惊醒,立即把郑寿直围在屋里举枪乱射。许久,鬼子见屋里没有了动静才走进去,只见郑寿直以刀做杖,至死不倒。

    这以后不断有鬼子失踪,没多久鬼子惶惶地逃出相思湾。郑氏乡亲拾掇了郑寿直的遗骨厚葬,树碑曰:“棋王之墓”。自此以后,相思湾人再也不碰祺,更无人敢称棋王。

    (选自《语文读本》)

    1.试分析小说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郑寿直的形象特点。(4分)

    3.作者为什么要将第二次赌棋置于一个有日本人参与的场合中?结合全文,谈淡你的理解。(5分)

    4.有人说最后一段显得多余,应当删去。你是否同意这以观点?为什么?(6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注:西汪著名游侠)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间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奉

    B.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遗像:遗留下来的式样

    C.见方山子从两骑          从:跟随

    D.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见:显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用“/”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开,正确的—项是

    A.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面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B.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C.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D.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4分)

    (2)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4分)

    (3)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迷津:化用《论语·微子》孔子让子路问津的典故。

    (1)这首诗是怎样围绕“早寒”来写的?(4分)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试作简要分析。(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________,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________,功在不舍。锲而舍之,________。(荀子《劝学》)

    (3)谈笑间,_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_。(苏轼《念奴矫·赤壁怀古》)

    (4)________,最难将息。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5)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柳永《雨霖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以下面诗句情境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个叙事件片段。(15分)

    要求:(1)以记叙为主,有人物的外貌、心理描写;(2)有环境描写;(3)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格;(4)不少于200字。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朱自清在《匆匆》中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我脚边飞去了。丰子恺在《渐》中写道:在不知不觉中,天真浪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萌的夏,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