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名句名篇 1 题,文言文阅读 4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________  ,鱼鳖不可胜食也。

    2.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故木受绳则直,  ________  

    4.顺风而呼,________

    5.________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

    7.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

    8.________,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9.______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0.师者,________

    11.吾师道也,________

    1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4 题
  1. 文言文阅读(27分)

    1.下列各句加点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3分)

    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远矣②然秦以区区之地③古之学者必有师④自以为关中之固⑤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⑥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⑦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⑧小学而大遗

    A.①③④⑥⑧

    B.②③④⑥⑦

    C.①③⑤⑦⑧

    D.②⑤⑥⑦⑧

    2.下列各项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拘于时为天下笑者,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非我也,岁也句读之不知

    D.师不必贤于弟子无以成江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小题(15分)

    冯唐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①“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卯。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②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③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末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良久,召唐曰让:责备

    B.当是之时,赵几霸:霸业

    C.且云中守魏尚上功首虏差六级坐:获罪,犯罪

    D.武帝立,末贤良,冯唐举:推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 冯唐孝著② 申之孝悌之义

    B.①赏赐决外②而耻学

    C.① 陛下得廉颇、李牧②有槁暴

    D.① 委任责成功② 尊贤重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冯唐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是难得的令人折服的杰出之士。

    B.此文一笔两涉,冯唐之所以能显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遇到了“从善如流”的汉文帝。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再现了敢于直谏的良臣和勇于纳谏的贤君形象。

    C.冯唐虽然杰出,但仕途却大起大落,坎坷不平,最后连一个官职都保不住。唐代王勃也有“冯唐易老,李广准封”之叹。

    D.这段文字体现了司马迁一贯的风格:全文朴实的叙写,蕴蓄着强烈的爱憎之情;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显示着强烈的文学性。

    4.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④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1.“子为政,焉用杀”说明孔子反对________,主张 ________

    2.“草上之风,必偃”用________ 说理,阐明________ 道理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3分)

    ①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②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论语子路》)

    ①②两则都体现了孔子________思想,他要求自己的学生既不要________,也不要________,而要进退适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①。

    三春②白雪归青冢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① 刀环:刀柄上的铜环,②“三春”指暮春 ③“青冢”是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

    1.这是一首边塞征战诗,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请简要分析(3分)

    2.本诗题为“征人怨”,通篇却无“怨”字,你能从“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这两句诗中品味出征人的哪些怨情?(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文学名著阅读(8分)

    1.选出下列关于《红楼梦》情节叙述正确的一项(  )(3分)

    A.贾政看中了石呆子收藏的二十把古扇,让贾琏前往谈价钱,但石呆子坚决不卖,后贾雨村诬以拖欠官銀之罪,将石呆子的家产罚没,扇子也抄来,做了官价,送给了贾政。

    B,紫娟为了试出宝玉对黛玉是否真心,就告诉宝玉,黛玉要回苏州老家,宝玉听了,如雷轰顶,急出了痰迷之症,大家以为不中用了。后来见到紫娟,宝玉才哭了出来,抓住紫娟的手不放,后经紫鹃解说和吃药调制,宝玉渐好。

    C.贾母带领刘姥姥等人到栊翠庵,妙玉亲自用雨水烹茶,给贾母、刘姥姥上完茶后,拉上宝玉、黛玉、宝钗到耳房,拿出两只珍贵的杯子给宝玉、宝钗用,把自己平日用的绿玉斗给黛玉用。宝玉还让小厮抬水供妙玉洗地。

    D.湘云和宝玉趁着冬天的第一场雪,要在芦雪庵里烤生鹿肉吃,平儿、凤姐、宝琴等人都加入了,黛玉取笑她们是一群叫花子,宝琴反唇相讥,说:“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2.请用100字左右简述《红楼梦》中“鸳鸯拒嫁”的故事。(5分)

    3.请用100字左右简述《红楼梦》中“探春理家”的故事(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完成课内现代文阅读选择题。(6分)

    1.下列选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表现黛玉的小心谨慎,“惟恐被人耻笑了去”也折射出黛玉寄人篱下的敏感孤高的性格。

    B.凤姐的出场采用先声夺人的写法,从凤姐华丽的妆扮中,可见凤姐的雍容华贵,也暗示了她的俗气与贪婪,从她的容貌描写中,可见她的刁钻与狡诈。

    C.宝玉出场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从王夫人、黛玉母亲口中得知宝玉是个顽劣异常的“混世魔王”,及至黛玉一见,他却是个俊朗清秀多情的年轻公子,而且似曾相识。

    D.因黛玉无玉,宝玉摔玉,既表现宝玉脾气暴躁,也可见他对天命的反抗,对封建尊卑等级制度的反叛。

    2.下列选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对祥林嫂追问死后是否有鬼神一事支吾不清,表明了“我”胆小怕事、不敢承担责任的心理,也反映了当时的小知识分子的软弱性。

    B.祥林嫂第一次来鲁镇“两颊还是红的”,说明她有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次来鲁镇“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眼角还带些泪痕”,说明她青春活力已消失,而且精神受到严重挫伤。

    C.鲁四老爷憎恶祥林嫂是寡妇,鲁镇的很多人也鄙弃她寡妇再嫁,但柳妈是个善女人,好心教她去捐门坎,免去死后受苦。

    D.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与开头相呼应,渲染了热烈的祝福气氛,反衬了祥林嫂惨死的悲凉,在冷静的语调中蕴含了无限的激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小题。(14分)

    走出沙漠

    沈宏

    他们四人的眼睛都闪着凶光,并且又死死盯住那把挂在我胸前的水壶。而我的手始终紧紧攫住水壶带子,生怕一放松就会被他们夺走。

    在这死一般沉寂的沙漠上,我们对峙着。这样的对峙,今天中午已经发生过了。

    望着他们焦黄的面庞与干裂的嘴唇,我也曾产生过绝望,真想把水壶给他们,然后就……可我不能这样做!

    半个月前,我们跟随肇教授沿着丝绸之路进行民俗风情考察。可是在七天前,谁也不知道怎么会迷了路.继而又走进了眼前这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炎热的沙漠耗尽了我们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最可怕的是干渴。谁都知道,在沙漠里没有水,就等于死亡。迷路前.我们每人都有一壶水;迷路后,为了节省水,肇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可昨天夜里,肇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挂在脖子上的最后一个水壶交给我说:“你们走出沙漠全靠它了,不得万不得已时,千万……千万别动它。坚特着,一定要走出沙漠。”

    这会儿他们仍死死盯着我胸前的水壶。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这片沙漠,而这水壶是我们的支柱。不到紧要关头,我是决不会取下这水壶的,可万一要动手呢?看到他们绝望的神色,我镇静地问道:“你们……”

    “少啰嗦!”满脸络腮胡子的孟海不耐烦地打断我,“快把水壶给我们。”说着一步一步向我逼近。他身后的三个人也跟了上来。

    水壶一旦让他们夺去,我会……我不敢想象那即将的一幕。突然,我跪了下来,“求求你们不要这样!你们想想教授临死前的话吧”。

    他们停住了,一个个垂下脑袋。

    我继续说:“目前我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沙漠,而眼下我们就剩下这壶水了。所以不到紧要关头还是别动它,现在离黄昏还有两个多小时,趁大家体力还行,相信我,到了黄昏,我一定把水分给大家,”

    大伙又慢慢朝前艰难地行走。这一天总算又过去了 ,可黄昏很快会来临。过了黄昏还有深夜,还有明天……。

    茫茫无际的沙漠简直就像如来佛的手掌,任你怎么走也走 不 出,当我们又爬上一个沙丘时,已是傍晚了。

    走在前面的孟海停了下来,又慢慢地转过身。

    天边的夕阳渐渐的铺展开来,殷虹殷虹的,如流淌的血。那景色何等壮观!夕阳下的我与盂海再一次的对峙着,就像要展开一场生死决斗。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就在我要摘下水壶时,只听郁平叫道:“你们快听,好像有声音!"

    大伙赶紧趴下,凝神静听.从而判断出声音是从左边的一个沙丘后传来的,颇似流水声。我马上跃起:“那边可能有绿洲,快跑!”。果然,左边那高高的沙丘下出现一个绿洲.大家发疯似的涌向湖边……

    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种种芬芳的野花。盂海他们躺在花丛中,脸上浮现出满足的微笑。也许这时他们已忘掉了还挂在我胸前的那个水壶。可我心里却非常难受,我把他们叫起来:“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一件事。为什么我一再不让你们喝这壶水呢?其实里面根本没有水,只是一壶沙。”我把胸前的水壶摘下来,拧开盖。霎时,那黄澄澄的细沙流了出来。

    大伙儿都惊住了。

    我看了他们一眼,沉重地说:“从昨天上午开始,我们已经没有水了。可教授没把真相告诉我们。他怕我们绝望。所以在胸前挂了一个水壶,让我们以为还有水。为了不让我们看出是空的,他偷偷地灌上一壶沙。事后,教授知道自己不行了,因为他已好几天没进水了,他把自己的一份水都给了我们。教授把事情告诉我并又嘱咐,千万别让大家知道这水壶的真相,它将支撑着我们走出沙漠。万一我不行了,你就接替下去……”

    我再也说不下去了 盂海他们已泣不成声。当大家回头望着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时,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

    1.对本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一开头就扣人心弦,孟海等人眼露凶光,多次要抢“我”胸前的水壶,同时也把读者的紧张情绪调动起来了,让读者急于知道后文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制造了很强悬念效果。

    B.肇教授虽是大家“走出沙漠”的计划设计者,而“我”是肇教授的遗志的执行者,我”具有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在复杂冲突的矛盾中持有沉着冷静、顾全大局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C.用水壶串起明暗两条线索,教授和“我”的故事、“我”和其他人的故事都由它串起;小说围绕水壶叙述,所有人的人品由它彰显;制造一个悬念,揭开了水壶的谜底,也就明白事件的真相。

    D.大家能够走出沙漠,是教授精心安排了那只其实没有水的水壶,来激发大家走出沙漠的希望和信念,使大家面对绝境,不绝望,不放弃,最终走出沙漠。

    2.文中划线句子是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清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任选一题作答,3分)

    ①天边的夕阳渐渐的铺展开来,殷虹殷虹的,如流淌的血

    ②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种种芬芳的野花。

    3.本文采用什么艺术手法塑造肇教授?肇教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

    请以“面对诱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有人说,人生时时都面临着诸多诱惑,权重的地位是诱惑,利多的职业是诱惑,光环般的荣誉是诱惑 ,欢畅的娱乐是诱惑,甚至漂亮的时装、可口的美味佳肴都是诱惑 ……

    也有人说,诱惑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存在是对人的一种激励,一种鼓舞,一种鞭策,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进入某种最佳境界,从而优化人的生活质量。

    你对诱惑是怎样理解的?当你面对诱惑时,又会何去何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