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7 题,其中:
选择题 29 题,单选题 1 题,判断题 5 题,连线题 1 题,简答题 1 题
中等难度 21 题,困难题 1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9 题
  1. 唐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会大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这里的“市”指

    A. 工官监管的夜市

    B. 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 物流通畅的草市

    D. 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掌管百工技的少府监,每年十月,从刑部都官司的官奴婢和官户中挑选一部分人为工户,送到少府监学习细缕、车辂、乐器制造等精细手艺……传技师傅从全国各地挑选,代表着当时各行业职业技术的最高水平。”材料反映唐代官营手工业

    A. 由官府集中管理

    B. 专门负责纺织及乐器制造

    C. 生产带有季节性

    D. 各行业均发展到最高水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朝嘉靖年间“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日促,转而从盗。”有识之士认为“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材料说明“海禁”政策

    A. 导致了沿海倭患出现

    B. 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

    C. 促进了海上贸易发展

    D. 解决了民间商业纠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世纪后30年,西方某国钢铁企业的数量减少了近140个,而工人总数却增加了近两万人,产量增加了近3000万吨,投资额增长了近五倍。材料所述现象的直接推动因素是

    A. 早期殖民扩张

    B. 钢铁行业的萎缩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6世纪后)中国农民除了种植双季稻外,他们还可以种甘蔗、烟草或其他的经济作物,或动员他们家庭的女劳动力从事织绸或织布的手工业。”该现象说明当时的中国

    A. 农产品完全商品化   B. 传统农业结构变化

    C. 农业经济逐渐衰退   D. 私营手工业的进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世纪初,英美等国先后与中国签订《通商航行条约》,规定华商在各处设厂制造须与洋商在通商口岸设厂一样,由海关征收“出厂税”。这一条款的施行

    A. 使英美控制了中国海关   B. 有利于中外企业公平竞争

    C. 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 增强了民族工业的竞争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78年,轮船招商局总办朱启昂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以蒸汽为动力磨面粉,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下列各项属于该企业创办的有利条件的是

    A.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 洋务运动的诱导   D.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变传统婚姻制度;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令。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 国家政权的频繁更替

    B. 与生产技术的进步

    C. 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D. 爱国知识分子的推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近代某报刊一经出版,就以鲜明的变法宣传特色而受到全国维新志士的欢呼,其创刊号就发表了《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及《变法通议》两篇政论文章。该报刊是

    A. 《申报》

    B. 《时务报》

    C. 《民报》

    D. 《新青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865年,总理衙门密函各地将军暨各省督抚,指出:“倘任其安置飞线,是地隔数千里之遥,一切事件,中国公文尚未递到,彼已先得消息,办事倍形掣肘。……是以叠经本处力为拒绝。”材料中清政府反对的是下列哪一通讯设施

    A. 有线电报

    B. 无线电报

    C. 有线电话

    D. 无线电话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那时,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备;城里人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投资者贷款买股票。上述现象对美国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 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

    B. 埋下了经济危机的隐患

    C. 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

    D. 提高了人们的福利水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58~1964年期间,苏联农业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1.7%,1964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1963年时,管理工业的机构不仅没有像原来设想的那样有所精简,反而扩大了二三倍。这说明前几年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没能发挥作用。符合材料中“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是

    A.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C.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行政命令   D. 调整所有制结构促进个体劳动者发展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此图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 农业上开始使用牛耕技术   B. 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成熟

    C. 耕犁技术已经相当完善   D. 耦犁耕作方法的不断进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湖南一座古墓出土了以下文物:青铜酒杯、圆形方孔铜钱、精致的锦缎、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据此推测该墓可能为

    A. 商周时期墓葬   B. 隋唐时期墓葬

    C. 宋元时期墓葬   D. 明清时期墓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近代以来,世界交通运输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下图中虚线所示的交通工具是

    A. 轮船

    B. 火车

    C. 汽车

    D. 飞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7世纪初,一位在华的欧洲人说,“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可也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导致“大西近海一国”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新航路的开辟

    C.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当地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欧洲的殖民奴役

    B. 人口老龄化严重

    C. 世界人口的大迁移

    D. 工业生产污染严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大国崛起》解说词:“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    ,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根据所学判断,横线上应填写

    A. 英国   B. 西班牙   C. 法国   D. 荷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光绪年间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该现象反映出

    A. 近代工业集中于上海   B. “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

    C. 上海成为国际大都市   D.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表是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这一状况出现的内部原因是

    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

    年份

    1913

    1914

    1918

    1919

    1921

    纱锭(枚)

    484192

    544780

    647570

    658748

    1248282

    布机(台)

    1986

    2310

    2736

    3839

    4139

    A.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B. 近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C.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D.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推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有学者评论建国初期的某经济政策时说,它“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它意味着产权改造的实质完成。”这一“经济政策”指

    A. 进行三大改造   B. 发展重工业

    C. 提出“全面整顿”   D. 实行改革开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情况,其中,1985年的增长高峰出现的直接因素是

    A. 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B. 提出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

    C.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以《五十五名厂长、经理呼吁——请给我们“松绑”》为题,在一版头条全文公布呼吁信,并配发了导语。厂长、经理们“呼吁”的背景是

    A.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   B. 平均主义分配原则阻碍农业发展

    C. 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D. “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2000年)中国75%的国有小型企业通过拍卖、租赁、股份合作制以及中外合资等方式,转变成非国有企业……85%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成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其中520户国家重点企业有70%改成了多元持股的股份公司。”材料说明当时的中国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C.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开始被打破   D. 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84年,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为扩大开放,中国这一年采取的措施是

    A. 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B. 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 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D.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民国时期,孙中山融合中西文化,亲自设计了有着深刻思想政治含义的中山装。如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笔架型袋盖代表重视知识分子。中山装的设计风格反映了

    A. 近代民主思潮的不断发展   B. 国人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C. 辛亥革命加快了中西融合   D. 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十月革命后某一时期列宁提出:“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基于此,苏俄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图片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也往往能反映重大的历史事件与史实。观察下列两幅图片,与之相符合的主题是

    列宁参加义务劳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

    A.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

    B. “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

    C. “开垦、开垦、再开垦”

    D. “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据记载,从1926年起,苏联政府在保持农产品销售价格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了工业品的零售价格。其主要目的是

    A. 促进农业的稳步发展   B.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资金

    C. 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   D. 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物质基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 题
  1. 1879年,李鸿章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遭到顽固的王公大臣的群

    起攻击。面对强大的守旧势力,清政府的当权者撤销了原议,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这一事件从本质上说明了

    A. 保守派对西方技术的抵制

    B. 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

    C. 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破坏

    D. 近代化与传统观念的冲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判断题 共 5 题
  1. 东汉太守杜诗创造出利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水排,提高了农业抗旱能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井田制是西周的重要土地制度,春秋战国时期逐步瓦解,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瓦特研制的改良蒸汽机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使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实力,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3年3月,国会通过了《国民造林保护队救济法》,由联邦政府拨款,吸收2.5万名18—25岁的男青年参加市政建设,如植树、修路、土壤保护等,每月工资30美元。11月成立“民间工程署”,拨款33亿美元,用于完成18万项工程计划和支付工资。这种救济方式,……为日后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二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

    ——《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

    材料三《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1)据材料一,“这种救济方式”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旨在复兴美国工业的《全国工业复兴法》,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社会福利措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请回答:

    (1)建国后,我国通过“五年计划”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请指出“一五计划”的特点及主要意义。

    (2)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两次重要会议。这两次会议在党的工作重心上都作出了什么相同决策?请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标志性意义。

    (3)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实现了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型。指出“根本转型”的内涵及基本达成的标志。

    (4)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宏伟历程,你认为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