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24 题,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小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的中医药的一些治病古方,于是上网点击“中医药”进行搜索。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

    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B.《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C.《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

    D.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表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成就分布领域及数量,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 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结果

    B.儒家思想重视民生的表现      

    C.传统手工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D.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产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一部小说描述了这样一个片断:“电视台记者乘坐火车前往英国采访达尔文(1809—1882年),达尔文详细介绍了他撰写《物种起源》的经过,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采访结束后,记者把采访过程拍摄下来,并制成了电影”。此片断说明(   )

    A.达尔文是通过实地考察方式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人  

    B.该小说的描述属历史的真实再现

    C.小说反映的是第一手材料 

    D.小说作者不了解历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下列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

    A.神创论与进化论         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C.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D.相对论与量子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世纪初,巴黎、柏林和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了国家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被全国性文化所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促成欧洲发生这种文化变迁的主要媒介是(   )

    A.铁路和飞机       B.报纸和广播  

    C.电影和电视        D.网络和漫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的《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人们说的三千年来一大变局,不是在鸦片战争的当初就感觉到了的,而是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才开始认识的。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B.中体西用观念的逐步形成

    C.“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D.民主科学思想的高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

    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  

    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  

    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其主要原因是(   )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派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维新变法的思想主张与救亡图存的民族要求结合起来

    D.维新派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陈旭麓指出,新文化运动“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运动,更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价值重建”指的是(   )

    ①用科学理性取代传统权威 ②用个性解放取代礼制禁锢

    ③用自我价值取代宗族本位 ④用民主自由取代专制独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陈独秀指出:“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通之决心,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句话说明:(   )

    ①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目标直指孔教      

    ②儒家思想束缚了民主和科学的传播 

    ③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对立 

    ④全盘否定了儒家文化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7世纪上半叶,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说成是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则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三种观点在本质是(   )

    A.是自相矛盾的 

    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C.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激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据此可知,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

    A.要求推翻满清政府的民族压迫政策  

    B.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自由与独立

    C.认识到工农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强调平民阶级组织的基本民主权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B.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罗斯·特里尔说:“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下列各项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③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提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思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有三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共同特征表现为(     )

    ①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

    ②都科学地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③三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④共同的宗旨都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份颁奖词赞誉的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华罗庚       C.李四光        D.袁隆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20世纪50年代后期,新中国文学理论思想活跃,小说、散文、诗歌、话剧、电影等文化成果丰硕,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百花齐放方针的作用

    C.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        D.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口号也能折射出时代发展的脉络。下面口号按提出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全世界人民热爱毛主席   ②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

    ③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列作品反映了工业革命期间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是(   )

    A.《人间喜剧》   B.《巴黎圣母院》   C.《老人与海》   D.《自由引导人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完全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绘,抛弃了传统的三度空间和真实色彩,把人体分解成半面的几何图形再重新装配,色彩也简化为灰色和棕色。”该描述适于下列哪一画家的作品(   )

    A.达·芬奇  B.莫奈  C.梵高  D.毕加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其中表达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思想感情的代表作品是(  )

    A.《英雄交响曲》

    B.《蓝色的多瑙河》

    C.《卡门》

    D.《时代在改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10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材料二  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5分)

    (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10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确立了盐铁专卖制度,齐国实行“官山海”,农闲时由农民制盐,官府包收储存,待盐价上涨至十倍时,再到不产盐地区销售。商鞅变法时期,在煮盐业发达地区,设置专门的官员和机构,负责盐业生产和销售。“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西汉初期,“驰山泽之禁,不与民争利”,出现了大量靠经商盐铁致富的商人。汉武帝中期,国库空虚,财政入不敷出,朝廷不得以向富豪借贷,“富商大贾,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于是,汉武帝实施盐铁专卖,采用民制、官收、官运、官销的办法。唐肃宗时期,创立就场征税的专卖制度,在产盐地设置盐官,负责收买盐户所煮之盐,再由商人转运到各地销售。除产盐地外,不再设置盐官。

    宋代的盐课有两种形式,一是禁榷法,二是通商法。禁榷法是国家控制盐的产销,实行全部专卖;通商法是国家将盐售与商人,寓税于盐,然后由商人在指定地区经销,实行局部专卖。清代盐课制度,主要有官督商办、官督商销、官运商销、商运商销、民运民销等七种形式,主要形式为官督商销,系由官府特许的盐商向官府领取引票,按引购盐,在指定地区贩卖,即引岸制。

    ——摘编自王芙蓉《略论中国古代盐铁官营制度变化及启示》

    (1)据材料,概括古代盐铁专卖制度的特点。(7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盐铁专卖制度的影响。(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  (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4分)

    (2)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5分)

    (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1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