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19 题,单选题 1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9 题
  1. 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

    A. 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

    B. 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C. 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D. 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起。材料现象最能说明

    A. 周天子丧失“共主”地位

    B. 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

    C. 诸侯间争霸战争日趋激烈

    D. 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且重者莫如今日。”反映出明末内阁(  )

    A. 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 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C. 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 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

    A.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B.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

    C.私有财产受到罗马法保护

    D.基督教丰富了罗马法内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

    A. 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B. 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材料中的“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

    A. 封建专制势力强大

    B. 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

    C.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D. 无产阶级革命的迅猛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恩格斯在《波斯和中国》一文中说:“古老中国的末日正在迅速到来。国内战争已使帝国的南方与北方分立……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作垂死的挣扎,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这里的“国内战争”是指:

    A. 太平天国运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学者认为:“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规定(    )

    A.所有安分传教之人,均当一体矜恤保护,不可欺侮

    B.允准与众友国钦差前往京师,到彼居住,或久或暂

    C.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独由使馆管理

    D.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清国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④①③

    D. ③④①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  (鲁迅《阿Q正传》)这说明

    A.未庄人对于革命的意义了解不清

    B.革命得到全面扩展

    C.辛亥革命只是形式上的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

    D.革命已经深入人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其分际又非甚远于民,而不下侪于民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上述材料中体现的观点及其在中国最早的倡导者应该是:

    A.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B.主权在民,资产阶级维新派

    C.民主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D.民主科学,资产阶级激进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表选项中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从近年来俄罗斯陆续公布的有关档案资料来看,1923年至1927年期间,为讨论中国革命问题,联共中央政治局共召开了122次会议,作出了738个决定,事无巨细地指导中国大革命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这说明

    A. 大革命胜利与俄国的正确领导相关   B. 苏联关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C. 当时的中国革命受苏联的影响很大   D. 中国共产党完全听命于苏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下列各项中,与材料中观点一致的有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  

    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客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  )

    A. 人民大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民主集中制度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这一论断(  )

    A. 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 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

    C. 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D. 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71~1980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多达69个,超过了1949~1970年。与这种局面出现无关的一项是

    A. 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C. 中美关系改善并且走上正常化

    D.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显著变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21世纪的头10年,国际关系研究文献中出现了一些新名词,先有“金砖四国”(BRIC),后有“前景五国”(VISTA)、“新钻十一国”(Next-11),近又有“灵猫六国”(CIVETS)之谓。这些形象化的词语,指代的是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上影响力日渐上升的新兴国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新兴国家开始崛起

    B.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形成

    D.经济区域集团化已经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美国曾散布这样一种看法:鉴于苏联的衰落和海湾战争的结果,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未来的国际秩序应由美国领导,建立“美国统治下的和平”。但是美国的这种论调被许多国家学者看作是“不可思议”。这些学者认为“不可思议”的理由可能是

    ①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状态        ②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③俄罗斯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④欧共体发行统一货币欧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 题
  1.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 官僚制度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B. 君主专制也体现民主性

    C. 皇帝权力经常受到权臣控制   D. 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政治,既主选贤与能,为何不想出一神皇帝公选的制度来呢?这亦有它外在客现条件之在贵族政治下,皇位容易公选,小国寡民城市国家的皇帝,也易公选。中国自秦以后,却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社会上又没有特权贵族存在,散漫的一千几百个县行政单位,居民多数在农村,皇帝公选无法推行。有一个举国共戴长期世袭的元首,国家易趋安定。只求他不太作恶,利害两权,而容许一个世袭皇帝之存在,这不能说是全由于皇帝方面之压力,也不能说是全由于人民方面之奴性。这尽可有一个较近光明的看法,较近情理的说法。                                        

    一钱穆 《国史新论》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未能确立皇帝公选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宋期在宫城内设里中书门下,中书门下的长官在北宋前期称用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分散宰相的事权,増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宋神宗丰官制改革,撤销中书门下,将其职权分归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以尚本左、右仆射各兼门下、中书侍郎为正宰相,再设门下、中书侍郎各一人,尚书左,右承各一人为副宰相。宋朝设置枢密院,作为主管全《军政的最高机构。枢密院与中本门下对掌文、武大权,称为东、西“二府”。其长官称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长官称极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等.主管财政的最高机构,北宋前期称“三司”,即盐铁、度支、户部三部,其长官称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

    (2)有人认为宋期二府三司制昭示着宰相制度趋向衰落。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宰相地位和 职权的哪些变化体现了这种趋势?

    材料三   行省实行解官负责和固署会议制,行省官員通常由左承相、平幸、右丞、左 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杷相备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行省制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人认为联邦宪法是一部革命性的文献,有人则因其保留了南方的奴隶制度而对其进步性予以否定,请你依据史实谈谈你的观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1911年后曾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全球通史》请回答:

    (1)为什么将“那一种共和政体”称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

    (2)根据材料分析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

    (3)结合中国历史说明为什么“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