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4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语》为何不是“经”书

    ①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据传作者也为同一人,但始终没有成为“经”。周予同先生认为“经”有三个特点。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书籍,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从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再次,“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思想统一的主要工具,基本上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经”与封建社会相始终。这三个特点,也是成为经典的标准。在“经”的领域扩大到“十三经”的过程中,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终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儒家思想,第三是孔子。《论语》和《孝经》都有过被排除在经典之外的经历,就是取决于它们是否迎合帝王的行为和心理,是否迎合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合则为“经”,不合则去之。

    ②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解《春秋》。思想上,柳宗元《非国语》云:“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其他学说《国语》中也约略可见。傅庚生先生指出其尚有墨、农、法、阴阳、黄老等思想的萌芽分布于鲁、齐、晋、郑、越等诸语当中。这样驳杂的思想体系,也使得它不可能成为统治者所认可的典型合法的儒家经书。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对孔子的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语》也不可能为儒者拥护及被统治者选中。

    ③《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柳宗元称其令世之学者耽嗜,“富艳浮夸。”崔述曰:“《左传》纪事简洁,措词亦多体要,《国语》累章而未足也。”《左传》自成一体,语言风格一致,但《国语》诸语亦各有千秋:或长篇大论,侧重理性说教;或小巧精致,语言隽永;或以修辞见长,文字流畅而有气势。可惜语言上的优点,实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风格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藉口,哪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呢?

    ④基于此,《国语》无缘经书之列。尽管如此,其与《左传》关系密切,也颇受那些达官儒士们日常研读的重视,勉强维持其“春秋外传”的声誉。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将《国语》改隶“杂史类”,其地位下降。但仍有人把《国语》当经典来看,希望将之提升到“经”的地位。段玉裁主张于“十三经”外,加《国语》《史记》《说文解字》等,成“二十一经”。可惜没有响应者。廖平于光绪十二年,拟定《十八经注疏范例》,欲建立一个别于《十三经注疏》的体系。他将《大戴礼记》和《国语》升为“经”,将《礼记》中的《王制》《大学》《中庸》独立出来,合成“十八经”,终未成。

    1.“《国语》不是经书”,以下解说不是其原因的一项是(   )

    A. 《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但其思想体系驳杂,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

    B. 《国语》没有得到孔子的真传,在内容方面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与孔子的思想不一致。

    C. 《国语》与《左传》关系密切,深受达官儒士的重视,从而赢得了“春秋外传”的声誉。

    D. 《国语》富于辞采,但语言风格的差异,使全书有割裂之感,遭到了史家的批判和质疑。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只要是得到了孔子的“真传”,都被统治者认可,确定为 “经”。

    B. 《国语》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但由于它不是解释《春秋》的,所以没有成为“经”。

    C. 《国语》语言风格多样,或长篇大论,或小巧精致,或以修辞见长,自成一体,文字流畅而有气势。

    D. 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国语》落到了杂史类的地位,而段玉裁,廖平等人都试图将《国语》提升到“经”的地位,但均以失败告终。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

    B. 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

    C. “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思想统一的主要工具,基本上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

    D. 《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作者也为同一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众史学热的风还能吹多久

    记者 桂杰

    正说清史的阎崇年火了。讲三国的易中天火了。还有一个个那些以前不曾熟悉的面孔和名字,似乎都在电视媒体的放大和热闹的网络中一下子跳出来。

    最近出现的大众历史热引发的关注和出版热潮是前所未有的。在中国,可以说讲史自有其传统,而独盛于今,其中自有原因。其实,早在易中天之前,讲史、读史的热潮就已经形成了。

    今年“五一”长假期间央视《百家讲坛》又趁热推出了孟宪实主讲的《贞观之治》。《孟宪实讲唐史》一书的热销又使得“唐朝”一度成为热门关键词,韩国《朝鲜日报》评价说,中国人陷入“帝国回忆”时代。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所研究员雷颐也推出了自己的新书《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着力从近现代中国史的只鳞片羽来考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关注超越时代的复杂人性与社会幽暗的方方面面,并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历史学不断升温,史学热还要热多久?面对大众史学热,专家、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

    现在所谓的大众史学热,其实是史学从危机和冷门回到了一个比较正常的位置。

    记者:清史、明史之后,今年一度出现了“唐史年”、“唐史热”的说法,有很多人预测这股大众史学的热潮在短时期内难以消退,您觉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正常?

    雷颐:实际上,在其他国家史学都是比较热门的东西,很多历史学家写的著作都十分通俗好读,并能给人以教育和启发。但是在我国,历史学却长期是冷门,80年代历史学内部甚至反复讨论史学危机的话题,当时没有人关注历史学,研究者自身都不知道历史学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当时的《光明日报》还曾发表过一些文章。

    现在所谓的大众史学热,其实是史学从危机和冷门这样不正常的位置回到了一个比较正常的位置。而史学危机的出现和长期以来史学被公式化教条化有关,我们甚至在谈到某个历史问题时要求引哪些经典语录都是有规定的,这些导致历史学文章干巴巴的。

    孟宪实:和英语热比起来,你能说唐史很热吗?其实我觉得史学热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在我的理解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了解得远不如日本等国家。怎么可能说它很热呢?比如,日本的“易中天”陈舜臣在几十年前就写过《大唐帝国·隋乱唐盛三百年》,并引起了广泛轰动。当然,唐史的热与不热,也许读者说的话才是最有分量的。

    几年来,我一边从事研究和教学活动,也参与了历史剧的编写,又有机会到百家讲坛讲史。这些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活动,但让我更真切的体会到,社会需要历史,社会需要历史学。历史学没有被淘汰,就是因为它的存在对社会有益,具有当代价值。

    记者:很多观众有这样的感觉,在百家讲坛听到的有关历史的内容,不像是正儿八经的课程,到像是在听人讲故事,言语生动。甚至每一集之间还留有一些悬念,而正是这样的讲述方式把很多人吸引过去,对此,您怎么看?

    解玺璋:历史叙事大众化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将论述变成了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文学手法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成为讲史很重要的手段。我们有十分悠久的讲史传统,上溯唐代,敦煌变文是至今还能看到的最早的讲史文本。变文者,变相之文也,就是把史籍和佛经以及一部分儒学典籍改编为故事,王国维就把变文称为“唐朝通俗小说”,也是注意到了讲史的文学性。这是历史写作者和讲述者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必须掌握的叙事技巧。易中天和于丹都是颇擅此道之人,所以,他们能把历史和典籍讲得跟评书差不多。

    梅毅:也有一种倾向,在电视媒体上,有些人只是为了讲得有趣,已经把学术的严谨抛在脑后,并越来越以媚俗为乐。比如有人说卓文君给人当“二奶”,过去可以纳妾,怎会有“二奶”之说?还有,汉武帝的一个臣子在衣服外面罩了一层轻纱做的袍子,他说别人穿的是“透视装”,这都哪儿跟哪儿?而这样说的动机就是为了故意讨好普通观众,在一味追求好看的过程中,对于历史的歪曲有时候到了流俗的地步。

    一个民族的历史观积极、乐观、正确,那么这个民族的未来创造性就会越大

    记者:您觉得大众史学热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孟宪实:历史是既往的经历,它不仅仅属于研究者,概括地说它属于全社会共有,是社会和民族的共同财富。历史已经证明,一个民族的历史感越强,他们的使命感就会越强。一个民族的历史观积极、乐观、正确,那么这个民族的未来创造性就会越大。让全社会都来了解我们共同的历史,让全社会都拥有一个强烈的历史感、正确的历史观,毫无疑问,这是我们专业人员的理想,同时这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历史从业者的努力。培养社会的历史观,这是我们应该具有的责任。

    1.第一节访谈中,两位嘉宾回答记者提问时都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2.本文中加线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文中含义是什么?

    3.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大众史学热出现的原因。

    4.面对大众史学热这一现象,专家学者的看法不尽相同。你对此有怎样的认识?请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4 题
  1.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灵公不君

    《左传》

    ①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②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③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④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⑤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患之,使锄(chú)麑(ní)贼之   贼:刺杀

    B. 宣子骤谏,公患之。           骤:急骤,强烈的意思。

    C.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入:纳,指被接纳。

    D. 秋九月,晋候钦赵盾酒……         饮:给……喝

    2.下列四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 。

    B. 明搏而杀之。坐而假寐。

    C. 使妇载以过朝。遂扶遂扶以下。

    D. 其右提弥明知之.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3.下列内容可以反映赵盾是“古之良大夫”项是(  )

    (1)盛服将朝 (2)宣子骤谏  (3)见灵辄饿,问其病  (4)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A. (1)(2)(3)   B. (2)(3)(4)

    C. (1)(2)(3)(4)   D. (1)(2)(4)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文化经典选段,回答下面小题。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①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②,散五采,胶离朱③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④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⑤之行,钳杨、墨⑥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庄子·胠箧》)

    ①擿:zhi,同“掷”。②文章:此指文彩,花纹。③离朱:相传为黄帝时人,目力极强。《慎子》:“离朱之时,察毫末于百步之外。” ④工倕:相传是尧时的巧匠。⑤参:指曾参。史:指史鰌。⑥杨:指杨朱;墨:指墨翟。皆是先秦时思想家,善辩家。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

    ②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

    2.庄子在文中宣扬的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老子秉承“不敢为天下先“等道家思想,不仅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的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提出“敢为天下先”的口号并以此投身于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的事业,这一口号激发了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家民族而前赴后继,1911年在清王朝的灰飞烟灭中,中华民国诞生了。

    问题:老子“不敢为天下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孙中山“敢为天下先” 赢得了中华民国的“国父”之称。你如何看待“不敢为天下先”与“敢为天下先”呢?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字数100左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将欲取①天下而为②之,吾见其不得已③。天下神器④,不可为也,不可执也⑤。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夫⑥物⑦或行或随⑧;或觑或吹⑨;或强或羸⑩;或载或隳⑾。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⑿。                       

    ——《道德经》

    注:①取:为、治理。 ②为:指有为,靠强力去做。 ③不得己:达不到、得不到。 ④天下神器:天下,指天下人。神器,神圣的物。 ⑤执:掌握、执掌。 ⑥夫:发语词。⑦物:指人,也指一切事物。⑧随:跟随、顺从。⑨觑:轻声和缓地吐气。吹:急吐气。⑩赢:赢弱、虚弱。⑾或载或隳:载,安稳。隳,危险。⑿泰:极端。

    1.上述材料体现老子的什么思想?

    2.我们怎样看待老子的这一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采桑子

    冯延巳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②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2.“绿树青苔半夕阳”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名句及填空

    (1)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3)至人无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_____,死当结草。

    (6)子曰:“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7)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________________,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

    (8)《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老子》核心思想是“___________”。

    (9)中国古代的典籍可以分为经、史、_____、_____四部分。

    (10)《春秋》三传是指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最近引发西方军事专家各式猜测的中国歼-20飞机,应该不会是中国最先进的战机。毕竟“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B. 这幅画虽然构思新奇,但是色调太暗,我的态度是不赞一词。

    C. 在小王、小张的搀扶下,离别母校三十多年的老教师刘明沿着校园的小径踽踽独行,他仔细地看者这花、这草、这石。

    D. 作为友好邻邦,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日本遭受的地震灾难感同身受,已经迅速行动起来向日本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并派出救援队参与搜救工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将防卫厅升级为防卫省,使日本成为其经济地位相称的军事大国,是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多年的愿望,对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潜在威胁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B. 方永刚之所以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传播者、深入学习者、模范践行者、坚定信仰者,就是因为党的创新理论深深吸引了他,折服了他。

    C. 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形势下,专家们认为,广大出口加工型企业只有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学会内销与外销两条腿走路,才能逐步完善企业销售网络,实现自救。

    D. 当代大众文化以其消遣娱乐作用满足了人的感性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理性的压抑,因此具有某种历史的合理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列四个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的兴衰、国家的发展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一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要注意提高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待遇。……_______________

    ①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

    ②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③我们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④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A. ②①④③   B. ①②④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要求: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