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新全球史》提出:“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据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制度(   )

    A.自曹魏开始实行至唐朝废止

    B.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

    C.平均分配了全国土地     

    D.反映了封建国家与大地主之间的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这表明作者认为(   )

    A、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B、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

    C、理学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D、理学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仁宗时,科举考试出现分南北卷现象。仁宗说:“科举取士,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取士,北方仅什一,非公天下之道。” 由此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地录取利于政权安稳                 B.品德修养显得更为重要

    C.科举取士应该公道第一                 D.明朝都城已经迁往北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清代规定:“不得官于其乡五百里以内”(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中央集权

    C.杜绝地方割据    D.防止吏治腐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西塞罗认为: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下列与这一原理相符的是(  )

    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法律必须注重保护自然事物

    C、法律必须与雅典的民主政治相适应

    D、“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甚至出卖之或杀死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从1821年到1848年,普鲁士发布一系列法律文告,使得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人身自由,且能自由择居或择业;而容克贵族则获得巨额赎金,用以购置机器、改良土壤、投资重工业等。这表明当时的普鲁士(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B.私人工厂需要更多劳动力

    C.工业化需要调整生产关系                D.仍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在19世纪中期以后,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民族主义推动了西欧民主化进程  

    B.民族主义因工业革命而得到进一步促进

    C.民族主义在不同时期的性质有变化  

    D.民族主义推动了中国辛亥革命的发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茶叶大盗》一书揭示:1840年代,英国“植物猎人”罗伯特·福均深入休宁、武夷山,盗取珍贵的茶叶资源,转往印度种植,从而将茶叶贸易在中英贸易结构中大大降低,使东印度公司大发横财。据此可知当时(    )

    A.英国利用茶叶走私扭转贸易逆差           B.中国对英贸易由出超转为入超

    C.中国闭关锁国体制逐渐趋于瓦解           D.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物种流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颇具深意地说,凡“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这表明了(    )

    A.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            B.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

    C.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            D.对两方国家的认知有新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复杂,不能忙作出决定;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战。但无情的战争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漫延开来。这个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某学生在网上搜到一段歌词:“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大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此歌词反映了(   )

    A.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长征的胜利

    C.八路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西北地区的进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对几乎所有人来说,苏联的突然崩溃是一件“出人意料”的黑天鹅事件(比喻意外的,并具有极端影响的事件)——在崩溃发生之前,这个制度的崩溃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当它发生的时候,却不显得令人惊奇。若从现代化史观角度观察,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

    A.斯大林模式违背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要求  

    B.戈尔巴乔夫改革节奏混乱措施不力

    C.十月革命使俄国的历史偏离正确的轨道  

    D.新经济政策的精神没有能长期坚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婚姻往往以金钱论价:“世俗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商较财,仅同贸易。”

    材料二  而倘若一个人有靠自己的职业活动赚大钱的机会而不肯加以利用,那么他就造了孽,就是对上帝缺乏虔诚心,就是不道德。……在这种世俗、趋利、乐观、积极的新型社会心态下……成为自身命运与万物的主宰……

    ——《心态史视野下的西欧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

    材料三 (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公社批判)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象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

    ——《平凡的世界》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2)结合所学分析,哪些事件有利材料二中新型社会心态的形成。这种心态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孙少安痛苦的社会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解除中国农民“孙少安式的重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列宁曾经以一个公式来概括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总和=社会主义。

    ——摘编自《列宁全集》第34卷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