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原生态”文化,是指根植于某个地域并且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没有经过商业开发的文化形态,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其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原生态的音乐声调古朴原真、嗓音鲜润婉转、高亢雄浑,让人们犹如听到了来自高远的天籁之音;原生态的舞蹈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将古朴轻松、厚重愉悦的乡野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出原型化的乡土风貌。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苗寨的山歌闪烁如祖传的银冠,蒙族的乎麦宽广如无垠的草原;一曲十二木卡姆,一书“山药蛋”,一嗓子信天游;那古朴原真的乡间俚语、原汁原味的山歌吆喝、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歌舞中独有的形体动作和节奏都构成了各民族原生态舞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得让人获得反璞归真的快感。在歌唱领域中,要是没有正确把握各民族的语言,唱得再好,也不是地道的原生态民歌。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语言上的特点,不然,就失去了原生态歌唱的意蕴。如:在劳动中所产生的“劳动号子”,在田野山间所产生的“山歌”,其语言韵调都有明显特点。

    原生态艺术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地方色彩浓郁。如: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蒙古的长调牧歌等;侗族大歌;彝族的阿诗玛;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既有高山大川,又有丘陵平原;既有江南水乡,又有北方草原。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也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许多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歌舞、音乐我们还是第一次欣赏到,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原生态民歌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加丰富,更加有味道,也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如:本届青歌赛上云南省代表队的原生态唱法选手纳西姐妹组合,以动情感人的《嫁女调》获得青歌赛第五名,很多观众都说,这个剧目唱得非常好,很有地方色彩,非常感人。

    当前,民族文化正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快速消失,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生存的土壤也正在发生变化。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虽然目前原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原生态的土壤依旧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避免原生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冲击下变质,在不断发扬中消失,最终沦为一种表演,这是我们值得深思和需要理性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原生态文化的美需要我们去呵护,去尊重!而不要去排斥!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原生态文化中那种纯洁美!

    1.下列对“原生态”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原生态”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植根于某个地域,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且未经商业开发。

    B.“原生态”文化具有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的特征,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

    C.“原生态”文化的特质在原生态舞蹈上有充分的体现: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

    D.“原生态”文化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最典型的代表是音乐和舞蹈,它们是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各民族的原生态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如苗寨的山歌、蒙族的乎麦、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等,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

    B. 在歌唱领域中,原生态唱法只要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不会失去原生态歌唱的意蕴。

    C. 原生态艺术地方色彩浓郁,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而我国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D. 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许会像许多受到经济全球化冲击的文化现象一样快速消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原生态艺术有着独有的艺术语言和地方特色,其它地方的观众会因为语言不通和民俗不同而很难接受它,更谈不上喜欢它、欣赏它。

    B. 原生态民歌因为唱法丰富,有味道,真实得让人获得反璞归真的快感,所以,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胜一筹,从而获得观众的喜爱。

    C. 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离开这块土壤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所以,对民歌手的精心策划、包装完全是不必要的。

    D. 目前,原生态文化生存的土壤正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果我们不去想办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那么,它最终会变质,沦为一种表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跟着杂志去打工

    二根宝贝似的手握杂志,背了行李站到城市的一条小街,这里是自发的劳务市场。街的两边站满和他一般模样的人。他们像摆进农贸市场任由城里人挑拣的农副产品。

    二根是第一次出来。是熟读了这本印有打工维权须知的杂志才壮了胆子来的。法宝一般的书啊,像想走夜路刚好遇见了手电筒,他很庆幸。

    有人过来拍他单薄的肩膀:“我厂里缺人,去吗?”

    二根看着那人的大肚子,结巴着问:“你给多少钱啊?”

    “你是新人,1000元一个月,等熟练了涨到1500。”

    二根有些动心,他记起杂志里的话,问:“我们有医疗保险吗?”

    那人拧了眉头,上下打量二根,说:“有。”

    “有养老保险吗?”

    “有。”

    “节假日加班的话是给300%的工资吗?”

    那人笑了。露出茶叶水泡黑的牙:“给呀。”

    二根也笑了:“好,我跟你去签用工合同。”

    那人说:“你不是两条腿的人。是三条腿的蛤蟆吧?这么金贵!”

    周围几个农民模样的都大笑起来,笑声的大和爽朗表明他们和二根划清了界限,不是同伙。

    那人大喊一声:“1000元一个月。有去的吗?”

    周围的几个人立刻围住他,还有闻声往这边小跑的。那人挑了三个年轻的,走了。走时还特意朝二根扭过头,用鼻子很响地哼了声。

    二根愣了。翻开杂志又看。是啊,文章里就是这么说的啊。我一句也没问错啊,农民工要享受和城里职工一样的待遇啊。

    过了好一会儿,又有人凑到二根面前:“干建筑的活,1500一个月,怕脏怕累吗?”

    “不怕,农村出来的什么也不怕。管吃管住吗?”

    “管。”

    “给……买保险吗?”二根嗫嚅地问。有刚才的被人奚落,底气明显不足。

    “保险?什么保险?”

    “医……医疗和养老保险啊。”

    “咱是雇民工,不是请爹回去养着。”那人边说边抬起脚,板着脸往前面走去,三五分钟就领了人折返来。

    街上的人少起来,早晨和他并肩站立的人被一批一批地带走。也没听他们讲什么条件啊,就问了多少工钱、什么工作就急急跟了去,有的连什么工作好像都没问,生怕答应晚了被别人抢了机会。难道他们没有听说过农民工该有自己的权益和保障?

    太阳到了正午,二根肚子响起来。二根摸了摸衣兜里不多的钱,舔舔干裂的嘴唇,咽了口水,权当吃了中饭。二根又翻看了几页杂志。就把它顶在头上遮日头。

    太阳偏了西,街上的人更少了,更是不见了来雇工的人。

    二根心里急起来,额上沁出了汗。肚子里空空的难受,就蹲在了地上。

    这时,远处有个声音喊:工地上要挖土方的,一天40元……

    二根慌忙站起来寻找,想立即就跟定了那声音。起得急了,那本杂志哗地一下掉在地上。

    二根匆匆瞥了一眼,跨个大步迈过去。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按常理,应该是“带着杂志去打工”,但作者命题时却违反常理,主客颠倒,于是一幕幕伤感悲情剧就在作者设定的独特氛围中上演了。

    B. 二根第一次出门,手握法宝一般的杂志,他想靠此维护自己的权益,然而现实却是相反,所以,这本印有打工维权须知的杂志在现实中是没有用的。

    C. 和二根一样的农民工,与雇主不讲什么条件,“就问了多少工钱、什么工作就急急跟了去”,可见他们没有读过那本印有打工维权须知的杂志。

    D. 雇主们也没有读过那本印有打工维权须知的杂志,所以,在雇人才会说“咱是雇民工,不是请爹回去养着”,而且态度傲慢,不屑一顾。

    E. 小说通过二根找工作的遭遇,反映了农民工在维护自身权益时所面临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这一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

    2.小说中的二根对杂志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除了写二根,还写了许多“和他一般模样的人”,作者这样设计小说的情节有那些作用?(6分)

    4.作者是如何表现小说的主题的?请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我的漫画生涯

    华君武

    我开始学漫画是在我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大概是1928年。我画了一群学生在打防疫针。学生很调皮,虽然打针是有点疼,但是却故意装出很疼的样子来。于是我就画学生打针时装出的鬼脸。没想到这幅画居然被我们学校的校刊编辑看中了,于是就刊登在校刊上面了。这是我刊登在刊物上的第一张漫画。

    后来我更加喜欢漫画了。那时漫画界风行一种用漫画表现古诗词的画法,我学到一首题目叫《江南》的汉乐府诗,里面的第一句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我就把它画了出来。画中有一个人正在采莲,我在圆圆的荷叶当中画了个十字像个“田”字。这幅画被浙江日报刊登出来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励。我居然还领到了一块钱的稿费。去领稿费的时候,他们还让我贴三分钱的印花税票,这把我给难住了,我当时连三分钱都没有。人家没好气的说了一句:“连三分钱都没有!”这幅画就是我的第一张刊登在正式报纸上的漫画,时间大概是在1930年左右。从此以后我就开始拼命地画漫画。

    那时的上海有我们漫画界的老前辈:丰子恺、鲁少飞、张光宇、叶浅予等老师,其实当时他们的年龄也不算太大。丰子恺先生当时也不过40来岁。我20岁左右,当然他是我的前辈。他们画的画比我画的画不知要好多少倍。在画漫画方面,我只是一个刚刚进门的“小伙计”。我那时也不知道有什么 “创造性”不“创造性”的,总觉得赶不上他们。因此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我在我的漫画里面画很多的人。因为他们漫画里面的人都不多,一张画里就几个人。像丰先生的画,就三两个人或一个人。我一幅画里可以画几百人。当时我并没有想到“创造性”的问题,就是想:我要出名。因为老先生们比我画得好,我比不上他们,只好用这种办法来和他们比。当时我的画虽然画得比较糟糕,但是人家知道,有个画大场面漫画的华君武。

    我为什么来强调这个事情呢?就是现在我们画漫画的青年人,不想“创造性”的问题。我认为,别人没有画过的东西,你来画,这叫创作。假如你总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走,那么就一辈子也没有你自己的东西,原因就在于你没有创造性。比方说齐白石,他是有创造性的大画家。我们进城的时候就听说北京有“东城齐白石”、“南城齐白石”、“西城齐白石”,他们都是齐白石的学生,画来画去都像齐白石,谁也没有超过他。这就因为他们没有创造性的结果。漫画也是这样,你要跟着谁画,永远跟在他后头,那何必称为“创作”呢?叫“跟作”就行了。目前我们的作品里叫“跟作”的漫画太多了。现在有个新的说法叫“撞车”,就是说你的作品跟人家的作品雷同了。我觉得搞漫画创作就要真的进行创作,要有属于自己的、与别人不同的东西。尽管我20几岁在上海时,对于艺术创作方面的东西了解不多,但还是想出画大场面漫画这么一个办法来,好和别人的画区别开。这恐怕算是“瞎猫碰着死耗子”吧。

    最后我想讲漫画创作上的一个问题。大家知道漫画要变形、要夸张,把人画得越夸张、越丑,好像就越好,其实不是这样。过去有人把人画得很丑,所以有些女同志就不喜欢让人家给她画漫画像,我们有个漫画家就画了一位女电影明星的漫画像。这位女明星就不干了,弄得这位漫画家很狼狈。有次我看见郎平的漫画像。郎平也不难看,就是牙齿稍长一点,可是这位漫画作者就把她的牙齿画得更长了一些,就很难看。我画漫画不是夸张一个人的丑,而是夸张他有趣的东西。画漫画并不都是专门把人弄丑的。漫画像不能过于变形和丑化,如果过于丑化,那么被画的人就不容易接受。

    (选自华君武《我的漫画生涯》演讲稿。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华君武根据汉乐府诗《江南》画了一幅漫画,被他所在学校的校刊编辑看中,这是他的漫画第一次刊登在正式报纸上。

    B.华君武年轻时想超越漫画界的老前辈,就想了一个办法,在他的漫画里面画很多的人,这是因为他意识到画漫画要有“创造性”。

    C.“东城齐白石”“南城齐白石”“西城齐白石”,都是齐白石的学生,但他们谁也没有超过齐白石,这就因为他们“跟作”齐白石,没有创造性的结果。

    D.漫画要变形、要夸张,把人画得越夸张、越丑,就越好,华君武也遵循了漫画创作的这一规律,画漫画时夸张一个人有趣的东西。

    E.华君武认为,搞漫画创作就不能“跟作”,要有“创造性”,有属于自己的、与别人不同的东西。

    2.华君武提出:“画漫画是要懂得一点社会,懂得一点人生的。”统观这篇讲话,华君武的这一观点有哪些具体体现?(6分)

    3.从本文来看,华君武能够成为中国杰出漫画家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

    4.作为演讲稿,本文语言有很多特色。请结合本文中相关的语句,分别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例句表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也。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善属文,工草隶,颇留意于风角。及高祖为丞相,素深自结纳。高祖甚器之,以素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上柱国。开皇四年,拜御史大夫。其妻郑氏性悍,素忿之曰:“我若作天子,卿定不堪为皇后。”郑氏奏之,由是坐免。

    俄而江南人李稜等聚众为乱,大者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杀害长吏。以素为行军总管,帅众讨之。贼朱莫问自称南徐州刺史,以盛兵据京口。素率舟师入自杨子津,进击破之。晋陵顾世兴自称太守,与其都督鲍迁等复来拒战。素逆击破之,执迁,虏三千馀人。进击无锡贼帅叶略,又平之。吴郡沈玄懀、沈杰等以兵围苏州,刺史皇甫绩频战不利。素率众援之,玄懀势迫,走投南沙贼帅陆孟孙。素击孟孙于松江,大破之,生擒孟孙、玄懀。黟、歙贼帅沈雪、沈能据栅自固,又攻拔之。浙江贼帅高智慧自号东扬州刺史,船舰千艘,屯据要害,兵甚劲。素击之,自旦至申,苦战而破。智慧逃入海,素蹑之,从馀姚泛海趣永嘉。智慧来拒战,素击走之,擒获数千人。

    素多权略,乘机赴敌,应变无方,然大抵驭戎严整,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宽贷。每将临寇,辄求人过失而斩之,多者百余人,少不下十数。流血盈前,言笑自若,及其对阵,先令一二百人赴敌,陷阵则已,如不能陷阵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又令三二百人复进,还如向法。将士股栗,有必死之心,由是战无不胜,称为名将。素时贵幸,言无不从,其从索征伐者,微功必录,至于他将,虽有大功,多为文吏所谴却。故素虽严忍,士亦以此愿从焉。

    时素贵宠日隆,其弟约、从父文思、弟文纪,及族父异,并尚书列卿。第宅华侈,制拟宫禁。朝臣有违忤者,虽至诚体国,素皆阴中之。朝廷靡然,莫不畏附。唯兵部尚书柳述以帝婿之重,数于上前面折素。大理卿梁毗,抗表上言素作威作福。上渐疏忌之。素寝疾之日,炀帝每令名医诊候,赐以上药。然密问医人,恒恐不死。素负冒财货,营求产业,东西二京,居宅侈丽,朝毁夕复,营缮无已,爰及诸方都会处,邸店,水石豈并利田宅以千百数,时议以此鄙之。大业元年,迁尚书令。寻拜太子太师,余官如故。前后赏赐,不可胜计。明年,拜司徒,改封楚公。真食二千五百户。其年,卒官。

    史臣曰:杨素少而轻侠,倜傥不羁,兼文武之资,包英奇之略,志怀远大,以功名自许。然专以智诈自立,不由仁义之道,阿谀时主,高下其心,则知积恶余殃,信非徒语。多行无礼必自及,其斯之谓与!

    (节选自《隋书·杨素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素深自结纳        结纳:结交

    B. 郑氏奏之,由是坐免  坐:犯罪(错误)

    C. 多为文吏所谴却      却:退却

    D. 第宅华侈,制拟宫禁  制:体制,规模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素“积恶余殃”“多行无礼必自及”的一组是(3分)

    ①陷阵则已,如不能陷阵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

    ②朝臣有违忤者,虽至诚体国,素皆阴中之

    ③居宅侈丽,朝毁夕复,营缮无已

    ④大理卿梁毗,抗表上言素作威作福

    ⑤其弟约、从父文思、弟文纪,及族父异,并尚书列卿

    ⑥上渐疏忌之……然密问医人,恒恐不死

     A.①②④   B.②③⑥   C. ①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杨素自小才华横溢,善于写文章,擅长写草书、隶书,英俊潇洒,慷慨豪迈,但做事不拘小节,曾在家出言不慎,被妻子告发。

    B. 杨素知杨坚甚得众心,且有称帝之一意,遂主动投到杨坚门下,与其深自结纳,而杨坚也知杨素之才,对其也非常器重,不久便以杨素为汴州刺史。

    C. 杨素有谋略,作战时敢于赴敌,也善于随机应变,对部下“严忍”,战无不胜,被称为名将,而士兵也多愿意跟从他。

    D. 晚年的杨素日益骄横,作威作福,后有人弹劾他,使他渐渐失去了皇帝的恩宠,皇帝甚至赐毒药给他,惟恐他不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妻郑氏性悍,素忿之曰:“我若作天子,卿定不堪为皇后。”

    (2)素时贵幸,言无不从,其从索征伐者,微功必录。

    (3)朝臣有违忤者,虽至诚体国,素皆阴中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宫词

    【唐】朱庆余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1.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诗中“美人”这一形象。(5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________。    (荀子《劝学》)

    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________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陆游《书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陕北原生态歌手阿宝与熊汝霖合作的一曲《倾国倾城》,宛转悠扬,娓娓动听,诉说着一个悲欢眷恋如歌般委婉的故事。

    B. 《阿凡达》上映不到3个月,全球票房已经达到25亿美元,这创造了电影史上票房新的纪录,令人叹为观止。

    C. 合作广告,是指两个或多个品牌共同出现在一个广告中,广告同时承担多个品牌的推广,这种合作广告模式,往往能带来事半功倍的高效率。

    D. 面对海南“毒豇豆”事件,钟南山认为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症结是“多头管理”,这的确是不刊之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格局形成之时,两岸新闻交流却速度慢、步子小,严重滞后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

    B.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老龄人口规模庞大造成的。

    C.尽管在世界杯决赛面前,三四名之间的比赛显得无足轻重,取消的呼声也一度此起彼伏,国际足联坚持认为三四名决赛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D.玉树大地震发生后第一个立项、第一个开工、第一个竣工、第一个投入使用的玉树机场抗震救灾应急工程建设圆满完成并通过国家验收、交付使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的和平崛起当然包括“海洋崛起”,中国必将走向陆海兼备的强国,这既是________,也是________;既是________,也是________。

    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②维护海外利益、确保海上通道安全、开发海洋资源能源的正当诉求

    ③中国全面走向世界、扩大对外开放、经济大踏步“走出去”的必然

    ④中国捍卫海洋领土主权这一“核心利益”的必然要求

    A.④②③①   B.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   D.④①③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因为这一篇名为《记忆》充满感情和幽默的毕业致辞在网络迅速走红,被学生亲切称为“根叔”。在他的2000字演讲稿里,还有“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等一连串网络热门事件和流行语。

    “根叔”的演讲风格迅速成为引领校长毕业致辞的新风尚。重庆大学校长李晓红在该校2010届毕业生致辞中急速跟进:“华中科大的根叔说,‘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我还想再补充一句,‘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左看右看不顺眼,但还要回来看的地方!’”自称是学生“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李晓红用激情四溢的致辞“对于我,你们可以选择‘爱我或者不爱我’,而对于你们,我只能选择‘爱你们或者更爱你们’”,博得了学生的热烈掌声。

    随后,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今年该校毕业典礼上也用了流行歌词“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用了“呜呜祖啦”、用了“杜拉拉”、用了“纠结”等学生会心一笑的词汇。

    “根叔”式的演讲迅速走红,给官话套话成定势的高校毕业演讲注入一股清新风气。对此,你怎么看?请用简洁的语言表明观点和理由,100字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仿照下面段落中的句子,按同样句式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使其与前后文组成一段协调、完整的话。(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然后保持本色,这是一种达观;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驾机飞越天安门接受检阅,是一件神圣光荣的事情。可按照空中编队的规定,女飞行员梯队只有15架战机飞过天安门,也就是要从16名飞行员中挑选出一名作为备份

    “备份”张晓佳坦言:“刚开始知道自己要做备份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小的情绪,但是很快就调节过来了。后来我也了解到,这个备份机的级别也是非常高的,她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位置,而且要掌握所有飞行员的位置。”

    在阅兵的时候,看到所有的同伴飞过去,然后再返航,张晓佳当时的心情有点复杂:“第一个想的是终于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完成了我们这次任务。然后想到自己却要返航,心理上会有一些落差,但还是为我们首批女歼击机飞行员感到自豪。”

    备份,就是替补的意思,有需要才能上。张晓佳是国庆阅兵的“备份”,但她没有后悔,因为“备份”也是一种幸福,仍然需要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