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选择题 9 题,单选题 13 题
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9 题
  1.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上第一次发出“振兴中华”的号召;不久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变法维新运动,也提出振兴中国的问题;后来,义和团运动中农民爱国英雄们也提出“振兴中国”的口号。这表明

    A. 民权意识开始不断觉醒

    B. 革命纲领内容具有继承性

    C. 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

    D. 推翻清政府成为大势所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表中的四组经济数据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对这些不同年份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1952年

    1957年

    1965年

    1978年

    粮食总产量(单位:百万吨)

    163.42

    195.05

    194.53

    304.77

    棉花(单位:百万吨)

    1.30

    1.64

    2.09

    2.16

    原油(单位:百万吨)

    0.14

    1.46

    11.31

    104.05

    钢(单位:百万吨)

    1.35

    5.35

    12.23

    31.78

    A. 技术落后导致粮棉产量长期停滞

    B. “大跃进”运动改善了原有经济结构

    C. “文革”十年动乱破坏了公有制基础

    D. “一五”期间工业产量增速超过农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増,出现了“高楼大厦”,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B. 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

    C. 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

    D. 罗马公民法己发展为万民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清代捐输(即由士民报效,向国家捐献财物,政府对捐输人给予奖励)盛行。按旧制,捐输人须赴部领照,款项归户部拨用。咸丰以来,政府同意户部发空白文武职衔及贡、监生执照给地方省府,捐输人可直接在地方缴纳财物。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 西方国家进一步加剧对华侵略

    B. 绅商群体的经济实力发展壮大

    C. 晚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吏治腐败

    D. 农民起义对清政府财政的冲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7世纪初的西班牙劣币狂行,一夜之间黄金白银都不知流到哪里去了,市场上充斥着劣质的铜币,用这些铜币去抢购粮食,会累坏体质虚弱的无产者,因为一口袋粮食恐怕需要一口袋铜币。不无夸张的是买一支蜡烛要付出二倍的铜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罗马天主教会的盘剥

    B. 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C.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

    D. 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导致“宪法”具有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尚未结束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尚未建立

    C. 新民主主义的过渡尚未结束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

    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B. 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C. 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 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A. 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 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 成为人们学习西方的障碍

    D. 对维新派改革产生消极影响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某美国历史学家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措施“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意味着美国开始与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下的所谓自助、自制和个人负责的传统决裂,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这项措施是

    A. 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B. 制定公平竞争章程

    C.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 帮助银行恢复信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3 题
  1. 下列选项,对下表的正确解读是

    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情况

    1890年

    1908年

    1920年

    市场商品总值(单位:亿两)

    11.74

    22.99

    66.10

    市场商品中洋货所占比重(%)

    12.09

    21.64

    12.84

    A. 洋货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抵制洋货、使用国货运动的开展

    B. 洋货所占比例的上升是因为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C. 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时期主要是由于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D. 市场商品总值增长主要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秦朝中央政府中的九卿,其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戶”“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宗正,掌彔属”“太仆,掌典马”“将作少府,掌治宫室”而隋唐中央政府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官员考核任免、财政、礼仪祭祀教育科举等、军政、司法和工程建设。材料表明

    A. 中国古代家国—体政治特色消失

    B. 皇权旁落,相权加强

    C. 机构精简,职能专一

    D. 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写道:“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意在强调

    A. 风俗关乎国家命运

    B. 政治改革的条件

    C. 社会教化的作用

    D. 君主专制黑暗腐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西汉后期贡禹、东汉张林都曾主张废止钱币,国家租税皆征布帛及谷。在《后汉书》中,征收“租调”、“调取谷帛”等记载累见不鲜。这

    A. 说明田庄影响国家税收

    B. 反映出社会动荡不安

    C. 进一步固化了小农经济

    D. 说明商品经济的繁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自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基本上按现有人口平均分配,把整块士地分割成许多小块,实行分户经营。农民还在沿用传统手工劳动工具。这说明我国当前的农村经济

    A. 大体仍处于自给自足状态

    B. 带有浓厚的小农经济色彩

    C. 能有效挖掘现有土地潜力

    D. 较难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孔子:“君子义以为质”,孟子:“舍生而取义”,董仲舒:“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由此可知,“义”的提出,目的在于确立

    A. 价值准绳

    B. 施政之术

    C. 人伦秩序

    D. 行为规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国家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 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

    B.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

    C.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约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宪法条文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确保美国国会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核心地位

    B. 确保美国国家机构的权威和职能的行使

    C. 美国的民主具有虚伪性

    D. 保证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机制的有效运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国语•齐语》“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这种古代手工业传承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

    A. 保护手工业发展和促进生产力进步的需要

    B.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狭隘性

    C. 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导致

    D. 确保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573年,张居正下令提高六科监察职能,以六科督促六部,以六部督促诸司以及地方,最后再由内阁直接控制六科,并实施随时考核、事事责成的稽查制度。这些措施

    A. 提高了六科的地位

    B. 确立了内阁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

    C. 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

    D. 加强了政府对官员的选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20年1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4月又发通告,规定截至1922年止,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遂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这一变化

    A. 表明五四文学革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B. 揭开了近代国人思想变革的序幕

    C. 是近代中国民族观念兴起的产物

    D. 是当时政府维护民主共和的重要举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明朝时对数学理论的研究处于停顿乃至衰退状态,但实用数学普及程度却超越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民间出现了大量内容浅显、切近实用的数学书籍,书中将公式和法则编成口诀,使之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推广。材料中明朝数学的演变

    A.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B.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推动古代数学向纵深发展

    D. 表明明代数学成就落后于西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付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

    A. 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B. 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C. 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

    D. 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