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蓓(lěi)      育(bǔ)        联(mèi)        不屈不(náo)

    B.坎(kē)       立(zhù)       围(fēn)        斤斤计(jiào)

    C.活(pō)       见(piē)       粗(ɡuǎnɡ)      毛自荐(suì)

    D.强(jué)      意(zì)        狭(ài)         水船高(zhǎn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依据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解释,判断词语意思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盼    不而遇

    解释:“期”有“盼望”的意思。

    判断:“期盼”指期待,盼望;“不期而遇”指不盼望某人却正好遇见。

    B.断    不而喻

    解释:“言”有“说”的意思。

    判断:“断言”指十分肯定地说;“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C.琐    不置辩

    解释:“屑”有“琐碎”的意思。

    判断:“琐屑”指琐碎;“不屑置辩”指事情太琐碎,不值得争辩。

    D.客    三茅庐

    解释:“顾”有“看”的意思。

    判断:“顾客”指来商店看东西的人;“三顾茅庐”指多次到茅庐中看别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学的巨大成就很多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科技工作者,需要有思想,敢于异想天开,才有可能成为杰出的科学家。

    B. 在学校的诗歌鉴赏研讨会上,一位著名诗人进行了精彩的演讲,既有班门弄斧的谦逊,又有旁征博引的渊博,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C. 书到用时方恨少,有些人在参加工作以后才发现自己所学是那么不足,感叹自己在上学时没有能注意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

    D. 中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出现纷争,这是正常的。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应该看到对话与合作仍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喜欢秋天的雨。淅淅沥沥的秋雨,________ 。柔柔的雨线,从空中飘然而落。这时候,我最喜欢靠在窗边,聆听仙籁,享受平淡中的一份清雅,品味人生的乐趣,觉得这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而随着一阵清凉的风,迎面拂来,这时你就会惊喜地发现,________ 。

    A.①不缓不急地敲打着窗棂    ②酷热的夏天已成为梦中的回忆了

    B.①紧锣密鼓地敲打着窗棂    ②夏天的酷热已成为梦中的回忆了

    C.①不缓不急地敲打着窗棂    ②夏天的酷热已成为梦中的回忆了

    D.①紧锣密鼓地敲打着窗棂    ②酷热的夏天已成为梦中的回忆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对下面语段中所使用的标点符号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这是雷锋在日记中写下的一句话。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有很多人兢兢业业地工作,就像是一颗螺丝钉。他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自己的岗位上学习践行雷锋精神,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小小的钉子,大写的人字!小小的事情,高尚的品格。

    A.引用雷锋日记中的话,句末问号应去掉。

    B.“可以看到”后面的破折号应改为逗号。

    C.“学习践行雷锋精神”后面应使用句号。

    D.“小小的事情”前面的叹号应改为分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麦田就已经很绿很绿了,只是略微显得瘦弱、单薄了点。几场春雨下来,麦苗吸足了水分,“噌噌”地向上生长,你似乎可以听见麦苗拔节的声音。它们一棵挨着一棵,一棵挤着一棵,相互簇拥着,形成一片麦海。远远望去,绿油油的麦田,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微风吹来,一片绿浪随风荡过,美丽极了,若绿毡,若织锦,若碧波。清晨的麦苗儿,一棵棵挂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灼灼闪耀。这样的春天,这样的清晨,怎么能不让人心生喜爱呢?

    A.选段中用“瘦弱、单薄”一词赋予麦苗以人的特征,生动地描写出初春时麦田里的麦苗稀疏、荒凉的样子。

    B.选段中运用“一棵……,一棵……”的排比句式,集中地表达了作者对雨后麦苗竞相生长的由衷赞美。

    C.选段中把绿油油的麦田比作“绿毡”“织锦”“碧波”,形象地写出了微风吹拂下的麦田绿色怡人的美丽景象。

    D.选段最后一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语气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阳光照射下挂着晶莹露珠的麦苗的喜爱之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5分)

    1.结庐在人境,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2.________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越明年,政通人和,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4.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与题目呼应,表达诗人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3分)

    强调人的道德修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告诫我们要胸怀宽广,宽恕待人;________ ________ 认为人都有“本心”,道义尊严比生命更为重要,《________ ________ 》一文中的“舍生取义”和________________ 的故事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综合性学习(共11分)

    2012年4月2日是第五个联合国“世界自闭症关爱日”,某校学生会准备走上街头,进行一次宣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同学们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共同信息,说出自闭症儿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综合两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我国自闭症事业的发展现状。(5分)

    【材料一】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自闭症儿童视力、听力正常,但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喜欢独自玩耍,缺乏与人交流的能力。他们在行为方面也有异常,如不断重复一些动作、对某些声音或图像有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自闭症需要社会的关注。2006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立自闭症儿童早期诊断和康复训练的体系;2009年,中国残联为3至6岁家庭经济困难的自闭症儿童提供康复费用补助;截至2010年,我国已建立了34个省级训练机构。

    【材料二】

    我们周围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他们重则生活不能自理,却在部分领域能力超常……以前,人们叫他们“被魔鬼偷走灵魂的人”,精神病或傻子,直到70年前,医学界才把他们确定为自闭症或孤独症患者。自闭症一般三岁前发病,没有特效药,要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我国自闭症儿童的人数超过160万,目前有一半患儿需要排队等候才能进入机构接受训练,近20%的患儿直到6岁才开始接受康复训练。

    1.主要特征:________

    2.发展现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为了调查人们对自闭症的认识,同学们在街头进行了问卷和采访。请你结合上面搜集的材料,根据问卷结果和采访记录,写出调查的结论。(4分)

    1.(一)人们对自闭症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

    (二)街头采访记录

    市民甲:我邻居的孩子是自闭症。他从来不理人,把你看成空气,有时不知为什么就在

    街上大喊大叫的,样子挺可怕。这自闭症的小孩,就是傻子加疯子!

    市民乙:自闭症孩子就是智力超常儿童啊。听说他们比一般人都聪明,在数学、物理方面有很高的天赋,美国有个12岁的自闭症男孩还在大学学天体物理呢。

    调查结论:

    2.这次活动需要一份倡议书。请你根据上面的问卷结果及采访记录,把下面倡议书的内容补充完整。(不超过20个字)(2分)

    他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活在自己的宇宙里。今年4月2日是第五个联合国“世界自闭症关爱日”,为了普及自闭症的知识,________,学生会将举行公益宣传活动。点滴行动,传递爱心。期待你的积极参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下面题目。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服衣冠             皆于齐

    B.又如远甚           之怠

    C.时时而进           又何

    D.年之后             失,法皆斩

    2.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吾妻之我者       美:________

    (2)寡人之耳         闻: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翻译:

    (2)谤讥于市朝         翻译:________

    4.结合全文内容填空。(每空限3字)(2分)

    因为邹忌________________ ,齐王________________ 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所以齐国“战胜于朝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老驼的喘息》节选,完成下面题目(共15分)

    老驼的喘息

    梁晓声

    ①我这个出生在哈尔滨市的人,下乡之前没见到过真的骆驼,便是骆驼的活动影像也没见过。

    ②直到落户北京的第一年,去了一次动物园,我才见到了真的骆驼。数匹,有卧着的,有站着的,极安静极闲适的样子,像是有驼峰的巨大的羊。肥倒是挺肥的,却分明被养懒了,峰向一边软塌塌地歪着,未必仍具有在烈日炎炎之下不饮不食还能够长途跋涉的毅忍精神和耐力了。那一见之下,我对“沙漠之舟”的敬意和神秘感荡然无存。

    ③后来我到新疆出差,乘吉普车从戈壁驶近沙漠地带时,又见到了骆驼。

    ④那是秋末冬初时节,当地气候已冷,夕阳西下,大如轮,红似血,三匹骆驼屹立风中,从十几米外望着我们。它们颈下的毛很长,如美髯,在风中飘扬。它们的峰很挺,皆瘦,都昂着头,姿态镇定,使我觉得眼神里有种高傲劲儿,介于牛马和狮虎之间的一种眼神。

    ⑤陪行者说,这三头骆驼很可能曾是家驼。主人原本是靠它们驮运货物来谋生的,自从汽车运输普及后,骆驼的用途渐渐过时,主人继续养就赔钱了,可又不忍杀它们,于是骑到离家远的地方,趁它们不注意,搭上汽车走了。骆驼的记忆力很强,是完全可以回到主人家的;但骆驼又是有自尊的,意识到自己被抛弃了,宁肯渴死饿死冻死,也不会重返主人的家园。然而它们又对人养成了一种信任心,即使成了野骆驼,见了人,还是挺亲的。

    ⑥那一次在野外近距离见到了骆驼以后,我才真的对它们心怀敬意了。

    ⑦不久前,我在内蒙的一处景点旅游,骑到了一头骆驼背上。那景点养有一百多头骆驼,专供游人骑着过把瘾。但须一头连一头,连成一长串,集体行动。

    ⑧驼队行进在波浪般起伏的沙地间,我忽然觉有东西拱我的肩,勉强侧身一看,是我后边的骆驼翻着肥唇,张大着嘴。我怕它咬我,只得尽量向前俯身,但却无济于事。骆驼的脖子那么长,它的嘴仍能轻而易举地拱到我。有几次,我感觉到它柔软的唇贴在了我的脖梗上,甚至感觉到它那排坚硬的大牙也碰着我的脖梗了。

    ⑨倏忽间我于害怕中明白——它是渴了,它要喝水。而我,一手扶鞍,另一只手举着一瓶还没拧开盖的饮料。我当然是乐意给它喝的,可我不敢放开扶鞍的手,而且就算我能拧开瓶盖,也还是没法将饮料倒进它嘴里,我有严重的颈椎病,扭身对我是件困难的事。

    ⑩它却不拱我了。我背后竟响起了喘息之声。那骆驼的喘息,类人的喘息,如同负重的老汉紧跟在我身后。我一向以为,牛啦、马啦、骡啦、驴啦,包括驼和象,它们不论干多么劳累的活都是不会喘息的。那一天那一时刻,我才终于知道我以前是大错特错了。

    ⑪既然骆驼累了是会喘息的,那么一切受我们人所役使的牲畜或动物肯定也会的,只不过我以前从未听到过罢了。

    ⑫那骆驼不但喘息,而且还咳嗽了,一种类人的咳嗽,又渴又累的一个老汉似的咳嗽。举着一瓶饮料的我,生平又第一次听到骆驼的咳嗽声……

    ⑬一到终点,我立刻拧开瓶盖要使那头骆驼喝到饮料。偏巧这时管骆驼队的小伙子走来,阻止了我。因为我手中拿的是一瓶葡萄汁,骆驼是不能喝果汁型饮料的。

    ⑭我问他这头骆驼为什么又喘又咳嗽的。他说它老了。我说:“既然老了,那就让它养老吧,还非指望这么一头老骆驼每天挣一份钱啊?”小伙子说,驼群每天都集体行动,单将它关在圈里,它会感到受了侮辱,它会郁闷的,不久就容易病倒的……

    ⑮我无话可说了。那老驼尚未卧下,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处,瞪着双眼睇视我,说不清望的究竟是我,还是我手中的饮料。我经不住它那种望,转身便走。

    ⑯几个月过去了,我耳畔仍每每听到那头老驼的喘息和咳嗽,眼前也每每浮现它睇视我的样子。(有改动)

    1.阅读全文,简要写出作者围绕“骆驼”行文的思路。(4分)

    ________→旅游时遇到一头喘息的老驼。

    2.作者在文中描述老驼“类人的喘息”“类人的咳嗽”,有什么用意?(4分)

    3.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骆驼的“自尊”表现得淋漓尽致的。(150字以内)(7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酸化的海洋》,完成下面题目。(共8分)

    酸化的海洋

    ①地球表面积的2/3被海洋覆盖,海洋对地球的影响要大于陆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约有1/4被海洋吸收,这对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减缓气候变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被大量使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急剧上升,过量的二氧化碳打破了海洋自身的酸碱平衡,使海水逐渐变酸。

    ②我们知道,二氧化碳微溶于水,与海水结合会生成碳酸,改变表层海水的酸度。海洋科学家们认为,目前海洋酸化速度是过去3亿年来最快的。

    ③研究发现,距今5600万年前的“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是地球古代历史上海洋酸化程度最厉害的一次。在那次事件中,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一倍(其原因尚未完全搞清,有可能是火山爆发惹的祸),导致地球大气温度升高了6℃,造成了大量物种灭绝。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南极洲海底淤泥的成分,发现这次极热事件使海水的pH值最多有可能下降了0.45个单位。pH值是衡量酸度的单位,pH值越低,酸度就越大。

    ④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极热事件的时间持续了2万年。

    ⑤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100年里已经增加了30%。换句话说,目前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速度远大于5600万年前的极热事件。根据联合国的评估报告,自1751年工业化开始到1994年为止,海洋表层海水的pH值从8.25降到了8.14,下降了0.11个单位。如果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趋势继续下去的话,到本世纪末海水酸度还将再下降0.3-0.5个单位,那个时候海洋酸度的下降幅度就和当年的极热事件持平了。唯一不同的是,因为人类的参与,这次海洋的酸化只用了不到400年。

    ⑥酸性的海水带有腐蚀性,腐蚀海洋生物的身体。最新的实验表明,海水pH值的变化会危害某些海洋生物——特别是钙化藻类、贝类、甲壳类和珊瑚。当这些生物消失时,与它们息息相关的其他海洋生物也将面临巨大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将遭受毁灭性的破坏。5600万年前的极热事件中,就有5%至10%的海洋物种灭绝了。据估计,目前全球有5亿多人依靠捕鱼和水产养殖作为蛋白质摄入和经济收入的来源,他们将是海洋酸化的另一个受害者。

    1.文章第②-⑥段,作者主要从海洋酸化的  ①  和  ②  两方面进行了说明。(每空限2字)(2分)

    2.结合上下文内容,简要说明第④段不能删去的理由。(3分)

    3.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小丑鱼实验说明了什么。(3分)

    【材料】海洋中有一种身长一厘米左右的小丑鱼,它能监听捕食者声音,从而避开它们。研究小组把小丑鱼放入三个海水箱中,一个模拟当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为百万分之390,另外两个模拟2050年、2100年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分别为百万分之600、百万分之900。实验中,一个水下扬声器播放捕食者声音的录音。在当前环境中,小丑鱼四分之三时间远离扬声器;在2050年海水中,小丑鱼近一半时间远离扬声器;在2100年海水中,小丑鱼对捕食者声音无动于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共8分)

    ①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如滔滔长河,若没有语言文字的记载,无论是汉唐盛世,还是唐诗宋词,都将在后人的世界里湮灭无迹。在所有的伟大发明中,最重要的当属文字。

    ②然而,对文字的滥用和扭曲,现在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社会现象。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一笔一画的手写汉字逐渐为电脑键盘的敲击所代替,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一些喜欢求新逐异的年轻人,把自造“火星文”为时尚,网络上出现了“火星文转换器”,比如把“请不要使用错别字”转换成“埥芣婹使鼡措莂牸”,每一个字都用的是汉字的偏旁部首,可是却古怪离奇,难以理解。在街头巷尾的各种广告、标牌里,精品装璜(潢)、补胎冲(充)气、欢渡(度)春节等等,不胜枚举。由此看来,语言文字的规范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③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特点,既在纵向发展中代代相传,又在共有时空里人人互用。作为语言的符号,文字历经历史陶冶与文化锤炼,形成完整的形、音、义系统,在现实生活里发挥书写性灵、传递信息、协调行动、创造文明的重要作用。

    ④作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符号,汉字具有神奇的魅力。它间架方正,音韵优美,象形生动,表意鲜明。“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宋人吴文英将“愁”字拆分释义,便生发出萧索意绪。“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人周邦彦妙写荷花神理,尽显一派绝佳风致。

    ⑤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说:“造成中华文化核心的是汉字,而且成为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汉字的精神就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在我国东北地区推行奴化教育,其方式即是废除汉字,逼迫中国人学日语,一些人为守护民族语言文字的纯洁性甚至献出宝贵生命。

    ⑥任何文字都是文化的载体,而不仅仅是表意符号和交流工具。上古的结绳记事,伏羲氏的一画开天,甲骨文、钟鼎文、行楷隶篆,汉字在漫长的发展中,为悠久的民族历史和璀璨文明书写了浩帙鸿篇。如果中华文明史的建构,需要无数国人的不断努力,那么文字的规范、语言的纯洁将是其牢不可破的基石。

    ⑦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滋养我们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我们不能以游戏的心态对待书写的随意和错误,而应当敬重汉字,把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书写、传承下去,为五千年的文明史续写新篇章。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2.结合文章,说出作者在第②段列举目前滥用和扭曲文字的社会现象有什么作用?(2分)

    3.第④⑤两段所列举的事例能否调换顺序?请作简要分析。(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50分)

    请以“又是一次________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抄写在答题卡上。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