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4 题,其中:
单选题 40 题,非选择题 4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28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40 题
  1. 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别

    处理方式

    检测结果

    实验组

    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对照组

    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

    A. 实验组中部分能够杀伤肺癌细胞的细胞是由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B. 若将对照组中未经处理胸腺淋巴细胞用抗体处理将得到与实验组一样的结果

    C. M细胞最可能是吞噬细胞,它具有识别、摄取、处理、传递抗原的作用

    D. 癌细胞被杀伤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B. 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激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

    C. 根据人们的意愿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命活动

    D.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通过改变植物激素的作用来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长素主要在幼嫩的芽、嫩叶和发育着的种子中产生

    B. 成熟的叶片和根尖成熟区产生的生长素很少

    C. 在成熟的植物组织中,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D. 生长素只分布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与高等动物生长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化学本质分别是氨基酸和蛋白质   B. 都是通过促进细胞分裂来促进个体生长的

    C. 在体内都有与其起协同作用的激素   D. 在体内的运输均不需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人体调节呼吸、身体平衡、视觉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

    A. 脑干     脑干     脑干

    B. 脑干     小脑     大脑皮层

    C. 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

    D. 下丘脑    下丘脑    下丘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有关生长素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缺乏氧气不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 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能进行非极性运输

    C. 生长素从根尖向上运输不属于极性运输

    D. 顶端优势的产生与生长素的非极性运输有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A. 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B. 细胞质基质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C. 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   D. 血浆pH的相对稳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动物学家考察某生态保护区后,认为当地鹿群正处于增长高峰期,预测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动物学家作出这种判断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

    A. 鹿群的数量和密度   B. 鹿群的年龄组成

    C. 鹿群的性别比例   D. 鹿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某生态园的面积为40hm2,研究小组釆用标志重捕法调査仓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20作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00只,其中发现10只带有标记。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2400只/hm2

    B. 此种方法可以调査蚜虫的种群密度

    C. 第一次捕获与第二次捕获的间隔时间越短越好

    D. 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血液是红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B. 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 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D. 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量和组织液回流入血浆的量相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正常人的血浆中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

    B. HCO3-、HPO4 2-对血液中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C.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D. 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向两端传导

    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

    C. 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D. 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能完成

    B.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一定都需要神经中枢参与

    C. 婴幼儿缺乏生长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 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当身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激素A,A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激素B。激素B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由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可以推测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   B.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C. A和B使靶细胞生理活动的改变存在差异   D. 上述生理过程的发生只存在激素调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行信息传递(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则靶细胞一定为神经细胞

    B. 若信号物质是抗原分子,则靶细胞可能是记忆细胞

    C. 若信号物质是促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

    D. 若信号物质是胰岛素,则靶细胞是肝细胞、肌肉细胞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某人血糖浓度已高达1.5g/L,此时关于他体内相关调节过程的表述错误的是

    A. 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   B.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加

    C. 肝脏细胞的糖原分解速率提高   D. 肌肉细胞的糖原合成速率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人体内环境中水、盐含量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可以在神经—体液调节下维持着动态平衡状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尿量减少

    B. 饮水后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C. 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D. 大量出汗能进一步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错误的是

    A. 所有的动物的生命活动都有激素调节

    B. 动物激素需要通过体液运输

    C. 动物激素的分泌可以受神经控制

    D. 一种动物激素的靶细胞可能有多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7N9侵入人体后可发生下图免疫反应(A、B为有关的物质),下列各种分析正确的是

    A. 禽流感病毒H7N9侵入机体后,能刺激T细胞增殖和分化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能产生抗体与病毒结合

    B. 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7N9清除

    C. 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可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D.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感染者死亡率极高。下图是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的HIV浓度和人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HIV的增殖需要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作为原料,其蛋白质合成场所是HIV自身的核糖体

    B. 人体感染HIV后,T淋巴细胞数量一直在下降

    C. AIDS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念珠菌等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D. 感染HIV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受到严重影响,而体液免疫不受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及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

    B. 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 吞噬细胞不参与特异性免疫中

    D. 特异性免疫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禽流感是由禽类流感病毒引起的,是一类对家禽和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危害的传染病,下列叙述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①注射禽流感病毒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与入侵的禽流感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 

    ②在人体内使禽流感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③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 

    ④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释放禽流感病毒 

    ⑤将患病的家禽深埋处理

    A. ①②④   B. ①②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不同种类细胞的功能,其中正确的是(  )

    A. a为浆细胞,其受到抗原刺激后分泌抗体

    B. b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C. c为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中的抗原裂解死亡

    D. d为吞噬细胞,经其摄取、处理的抗原可呈递给T细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B. 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

    C. 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D. 溶菌酶、淋巴因子和抗体都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预防细菌或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疫苗,疫苗本质上属于

    A. 记忆细胞   B. 效应T细胞   C. 抗体   D. 抗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免疫调节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有重要作用,下列现象属于正常免疫的是

    A. 类风湿性关节炎

    B. 系统性红斑狼疮

    C. 移植的器官被细胞免疫排斥

    D. 过敏原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列对于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生长素是以酪氨酸为原料合成的

    B. 顶端优势现象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

    C. 植物生长素和脱落酸对于植物的某一具体生理过程可能具有拮抗作用,但是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调性

    D. 植物体的某一细胞只受到某种单一植物激素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完整胚芽鞘均分成①②③三组。处理方式如图所示,三组均在适宜条件下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弯曲情况,①③组背地弯曲生长。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②③组插入云母片的目的是阻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 ①组是本实验的对照组,而②③组是本实验的实验组

    C. 通过本实验的结果可知重力导致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D. 本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由很多科学家进行了实验来探究生长素的成分和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B. 鲍森•詹森的实验选择琼脂证明该种影响能够透过琼脂

    C. 温特的实验必须在单侧光下进行,否则不能得出支持达尔文假说的结论

    D. 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取a、b两段玉米胚芽鞘,切去尖端,使其不再产生生长素。把a段正立、b段倒置放置进行如下图的实验。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组的接受块能使失去尖端的胚芽鞘c向右弯曲,而乙组的胚芽鞘d不弯曲,实验说明

    ①甲组的接受块含有生长素 

    ②乙组的接受块含有生长素 

    ③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④生长素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图表示研究生长素在玉米胚芽鞘中运输的实验,琼脂块甲和琼脂块乙位置如图所示。下表是实验装置在黑暗中和单侧光照下,琼脂块甲和琼脂块乙中生长素的相对量,该实验说明(  )

    A. 黑暗中产生的生长素比有光时更多

    B. 光线改变了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分布

    C. 单侧光使胚芽鞘弯向光源

    D. 生长素只能由胚芽鞘顶端向下运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植物生长素类似物(2,4-D)对富贵竹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为插条生根条数

    B. 浓度为10-5mol/L的2,4-D溶液对富贵竹生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C. 如要确定促进富贵竹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需缩小2,4-D浓度梯度作进一步实验

    D. 实验过程中,每条插条的叶片数以及实验室的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脱落酸是植物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的重要激素,如图表示水稻种子成熟过程中生长素、脱落酸和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曲线能反映出生长素抑制脱落酸的合成

    B. 乳熟期生长素、脱落酸对水稻种子有机物总量增加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C. 水稻种子中有机物主要由植物的叶片合成

    D. 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 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脱落

    B. 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芹菜幼苗,可提高芹菜的产量

    C. 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风梨,能使凤梨提前上市

    D. 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可用样方法调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在植物密集处选取样方地              

    ②根据植物种类确定样方面积

    ③若调查区域为正方形地块,宜用五点取样法      

    ④统计样方内植物的个体数时,压线个体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原则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某种群以J型曲线增长,充分且必要的条件是(     )

    A. 该种群比其他种群更适应环境   B. 环境资源是无限的

    C. 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D. 在环境中只有该种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 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

    C. 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1时

    D. 在t0~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观察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呈现“S”形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先增加后减少

    B. 种群呈现“J”形增长的前提条件是不存在天敌、食物充足、生存空间无限等

    C. “J”形曲线代表的种群,种群数量不断增大且无K值

    D. 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形曲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道路的绿化带上每隔5米种植一棵樟树,体现了种群的数量特征

    B. 用样方法调查数量较少的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可在蒲公英分布较多的区域增加样方数

    C. 在培养瓶中培养酵母菌时,只要营养充足,酵母菌种群就会呈“J”型增长

    D. 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建立数学模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1)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

    (2)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变化原因可能是后期添加一定量的同种菌种

    (3)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存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不再适合生存

    (4)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为了获得最大日捕捞量,应在K/2点捕捞

    A. 一种正确   B. 两种正确   C. 三种正确   D. 四种正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图表示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回答有关问题:

    (1)甲图中①~⑤代表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其中效应器是________(填序号),效应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若在甲图中①处给予适宜刺激,兴奋可传至效应器引起反应,则电流表A的偏转情况是____________,若在甲图中的④处给予适宜刺激,电流表A、B的偏转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代表未受刺激时的膜电荷分布是________ (填标号),形成此电荷分布的原因主要与______________的跨膜运输有关。

    (4)若在丙图所示的⑤结构中给予某种药物,再刺激甲图中①,发现电流表B不偏转,但发现丙图⑤中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说明该药物是抑制了_______(填标号)的功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目前我国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约有1600万。乙肝病毒简称HBV,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免疫学检查常检查下表中的五项指标(俗称“乙肝两对半”),请分析回答。

    序号

    检测对象

    中文名称

    相关物质及检出的意义

    1

    HBsAg

    表面抗原

    包绕在乙肝病毒最外层。单独的HBsAg无传染性

    2

    HBsAb

    表面抗体

    人体产生,保护肝脏

    3

    HBeAg

    E抗原

    乙肝病毒的“内部零件”,标志着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明显的传染性

    4

    HBeAb

    E抗体

    表明病毒复制的终止或仅有低度复制,传染性消失或有轻微的传染性

    5

    HBcAb

    核心抗体

    乙肝病毒“核心零件”(HBcAg)的抗体,表示乙肝病毒在复制

    (1)人体产生HBsAb和 HBeAb的细胞是___________,当得过乙肝且痊愈不久的病人再次感染乙肝病毒时,能够产生上述细胞的细胞是____________,二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__________。

    (2)在两对半检测中,如果出现1、3和5阳性即为“大三阳”。此时乙肝病毒处于_______状态,________(有/没有)显著的传染性。

    (3)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遗传学家布卢姆伯格偶然从一位澳大利亚血友病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证明其为乙肝病毒的衣壳,因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澳抗的来源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HBV入侵的肝细胞裂解后未组装的过剩的蛋白颗粒。

    (4)乙肝的传播途径与艾滋病相似,共用剃须刀是否存在传播的可能_______(填“是”或“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组研究了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 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实验分为A、B两组,分别培养至第1、8天,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激素处理时,应用IAA处理茎芽尖端而不是加在培养液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A、B两组的实验结果表明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本身含的___________低,而__________较高。

    (3)为了研究GA3的作用机理,有人用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发现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3是通过促进___________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

    (4)促进茎芽的伸长除了实验中的两种激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

    (5)菟丝子茎芽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实验发现,细胞在持续生长过程中,细胞壁的厚度能基本保持不变,因此,还必须合成更多的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图甲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图乙是某种草食性动物被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图丙是该种生物在某调查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 ,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是通过破坏__________(填数字)而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增长的。

    (2)图乙表明,该动物在1820~1860年的40年间很可能会导致其他一些草食性动物的灭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80年后该动物的数量小幅度波动,该动物在该岛屿上的环境容纳量大约是________只。

    (3)据图丙可知,该动物在调查的第15年时年龄组成是____________,20年内该动物的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第__________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