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加点字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解剖(pōu) 诘责(jié)   锃亮(zhèng)  风雨如磐(pán)

    B.匿名(nì)  稽首(ji)   掠起(lüè)   目光灼灼(shuó)

    C.号叫(háo)  脂粉奁(lián)蜿蜒(wān)   罄竹难书(qìng)

    D.尴尬(jiān) 酒肆(sì)   宽恕(shù)     黯然失色(àn)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托辞       觅食       粗制烂造     相形见绌

    B. 轩昂       滞留       正襟危坐     海誓山盟

    C. 繁衍       觅食       冥斯遐想     孤苦伶仃

    D. 虐待       雷庭       长吁短叹     抑扬顿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这一着险棋居然真的让整个局势风云突变。

    B. 少数不法商人见利忘义,为了赚钱而不顾起码的商业道德,竟使用有害原料戕害消费者,让人深恶痛绝。

    C. 随着政府打击力度的加大,各类犯罪案件如雨后春笋般接连不断地被揭露出来。

    D. 他一直梦想着能纵疆驰马,奔腾于广袤无垠的塞外草原之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对文章内容表述不正确的(    )

    A. 《雷电颂》作者是郭沫若,节选自《屈原》,本文主要运用了象征写作手法。

    B. 《马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朝著名作家韩愈,文章借千里马不能被发现和重用,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的不满和愤懑。

    C. 《我的母亲》中母亲是一个严师、慈母,母亲以她的 “言传”“身教”使“我”在走上社会后获得一定的成功。

    D. 巴金的《日》和《月》这两篇文章均抒发了作者追求光明和胜利不惜牺牲生命的强烈感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请从每句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丝绸之路,这个在历史上随古代中国强盛而开启的东、西方交流通道,将再一次______(奋发   闪耀   焕发)生机。

    (2)在一望无际的千里牧场,春风吹遍了每一个角落,春草更是热情奔放,恣意抒写,___ (随心所欲  淋漓尽致  无拘无束)地挥洒她绿色的畅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填空。

    (1)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___ 。

    (2)偶然值林叟,________________ 。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猛浪若奔。

    (5)_________________ ,不汲汲于富贵。

    (6)_________________ ,风烟望五津。

    (7)_____________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一部部璀璨的文学名著,引领我们走进一座座文学殿堂,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请从下面所提供的名著书目中向你的朋友推荐一部书,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书目:《朝花夕拾》《童年》《海底两万里》

    推荐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中学生属于无收入阶层,但在有些地方已成为消费领域的强势群体。下面是某中学八年级(2)班同学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对该校480名初中学生寒假零用钱消费情况调查结果统计表,请认真阅读并完成下列问题。

    零用(元)

                200——600

    用途

    零食

    书籍及学习用品

    娱乐泡吧

    礼品交往

    文体活动

    其他

    消费金额(元)

    60—200

    20—60

    12—280

    0—40

    80

    (1)简要概括该校初中生寒假零用钱消费趋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社会和家庭两方面简要概括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一)《藤野先生》节选

    ①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②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业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③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载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④“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⑤“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⑥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意是怎么一回事呢?”

    1.作者为什么只记得“日幕里”和“水户”?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把日本职员的“操心”说是“好意难却”,联系下文看有什么作用?

    3.“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中的“大概”对表达意思有什么作用?

    4.结合⑤⑥两段内容,说说藤野先生具有怎样的思想品质?

    5.从③至⑥段看,课文在写人上有什么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像花生一样活着

    耿艳菊

    ①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则是种植花生的大户。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声音拉得倍儿长,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②好活?还真是如此。似乎从有记忆开始,秋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这一种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③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一个三角撑子,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不几天,小种子已在土里发了芽。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不得了。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我们心疼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④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他又给我们讲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我们听得有趣,情不自禁地数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两朵,三朵……心里溢满了欢喜。

    ⑤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有一 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谁知火势借着风力殃及到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A】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⑥花生 特别易于管理。一遍除草剂,就任其自由生长 了。长长的夏天,容易干旱,花生可不怕。【B】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 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秋天收获的时候,又会碰上连绵的风雨天,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果实长在下,雨水反而滋润了它。

    ⑦犹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没有经验,只在一个小公司里做着一份打杂的工作,时常心灰意懒。秋忙时节,正赶上放假,我便回去帮父亲收花生。父亲见我闷闷不乐,问缘由,我一股脑儿道出了心中的烦恼和困惑。父亲听了,一边拔花生,一边和我聊起了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许地山的《落花生》。他借用许父的话,说:“花生不像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发羡慕之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们才把它挖出来。你看,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果实。”

    ⑧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白花花的花生,太阳下,晃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开朗。

    ⑨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像贫苦人家的孩子,容易养,给口吃的,便虎蹿着往上长。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还是一地风雨,它都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7期,有删改)

    1.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2.选文第④段中,我们“心里溢满了欢喜”的原因是什么?

    3.请结合语境,从选文第⑤⑥段划线句子中任选一句赏析。

    A. 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B. 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请从动词选用的角度赏析。)

    4.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根据选文内容分析。(两点即可)

    5.联系实际,谈谈你从选文第⑨段划横线的句子中得到的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识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①,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②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③,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耳,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选自《史记》)

    [注释]:①“赵王”句: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在位二十一年。平原君赵胜是赵丹的叔父。当时(前258 年),秦将白起兵围赵国国都邯郸,情势危急,赵王让平原君去向南方大国楚国求救。后来取得楚魏两国的救援,击败了秦军。②文武备具:犹言文武全才。③ 称诵:称颂。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才美不外见            (2)策之不以其道

    (3)与之俱        (4)余无可取者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B. 譬若锥之处囊中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 其末立见   其人视端容寂

    D. 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乃不知有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使遂蚤得处囊中耳,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比较阅读,围绕“人才观”这一话题,简要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菊 花

    [唐]元 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___________ 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 ___________ 的情态。

    2.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成长路上,有和煦的春风,也有凄然的苦雨,这些都是青春的插曲。但我们依然昂首前行,因为那一张张卡片、那一句句问候、那一个个身影……拼接成了最温暖的记忆。请以“温暖的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3)书写规范、干净,不得勾画涂抹,否则扣除卷面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