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于是汉武帝实行盐铁专营政策。这表明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B.政府鼓励富豪专营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是元朝的运河和海运图,元世祖时令人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同,开辟了从长江口的刘家港经黄海、渤海到达直沽的海运航线。元世祖重视运河和海运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A.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B.促进大都的商业繁荣

    C.保障大都的粮食供应D.促进元朝的对外贸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永乐九年(1411)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B.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C.文化专制开始影响了市民生活     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885年的上海外滩公园明示游览规则,条款规定:“一、脚踏车及犬不准人内;……三、禁止采花捉鸟巢以及损害花草树木,……四、不准人奏乐之处;五、除西人之佣仆外,华人一概不准人内……”。对此现象的反思应该是

    A.形成平等观念               B.外争权益,内省公德

    C.树立规则意识               D.口诛笔伐,愤懑宣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的前途问题

    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23年中共“三大”指出:“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是我们的中心工作。”材料主要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A.以组织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D.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摘自凌志军《交锋》)基辛格此番讲话的真正意图是

    A.高度赞扬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B.指出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C.强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不可逆转

    D.认为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是不明智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于是,有官员将计划内商品卖给黑市,从中赚取差价,“官倒”、“倒爷”正是在这种背景中产生的。这种现象的解决主要靠

    A.严格国家价格管控            B.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C.加大反腐败的力度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古罗马查士丁尼皇帝钦定的《法学阶梯》规定:“法学家是由皇帝赋予权力就法律问题作出公开解释的人。他们的一致决定和意见具有这样的权威:根据宪令规定,审判员也不得拒绝遵从”。这反映出罗马法的特点是

    A.贵族垄断法律解释权           B.注重法律的灵活实用

    C.重视法律形式和程序           D.法学家地位高于法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针对美国枪支暴力案频发的现状,2013年12月16日,奥巴马签署了23项总统令,要求国会重新立法禁止攻击性武器销售,但却遭“拥枪派”抵制,部分国会议员在媒体公开扬言弹劾总统。依据美国宪法,下列对此相关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A.有弹劾权的机构是众议院

    B.最高法院有权审查总统与国会立法行为

    C.体现了权力制衡的特点

    D.体现了总统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的特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当今中国史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所反映出的十月革命的意义主要在于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

    B.是布尔什维主义即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C.开创了另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D.推动了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真……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东渡日本,经过六次努力,历尽艰险,“频经炎热”,双目失明,终于在754年(天宝十三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时已年近七旬。鉴真把律宗传到日本,同时还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传授给他们。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及其弟子创建的,它对日本建筑艺术有重要影响。该寺至今还收藏着鉴真和尚的坐像,这是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纪念物。鉴真精通医学,尤精本草,他虽双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各种药物,对日本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1868年1月日本建立起明治政权。明治政府以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作为三大国策,经过10年努力,到1877年大体完成了破旧改革。在第二个十年开始后,日本面临富国强兵和强兵富国的选择。富国与强兵不可分割。但是,在富国的基础是强兵,还是依靠强兵去富国,是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明治初年,政府的总方针是富国强兵,把殖产兴业摆在首要。第二个十年明治政府的建国方针变了。

    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和列强的经济侵略,是日本不能顺利实现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之一。转向军国主义,是企图把失之于列强的损失,用对外扩张掠夺加以补偿。日本侵略朝鲜、中国,自然不只是弥补损失,而是为了实行“强兵富国”,向外掠夺更多的资金、原料和市场。明治初年以来,日本财政入不敷出,资金严重短缺,使立新事业步履艰难。贪婪凶残的对外掠夺是解决资金短缺的重要出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日本正是借助“强兵”而促进了“富国”。军国主义也是转移国内人民视线,加强国内控制,巩固政权的有力手段。鼓吹、实现对外侵略战争,历来是统治阶级用来掩盖、缓和国内矛盾的策略。

    ——选编自丁建弘主编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治政府建国方针的变化及原因。(13分)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日本建国方针的变化对亚太地区产生的影响。(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82.5

    1957

    105.0

    1954

    85.6

    1958

    141.2

    1955

    106.8

    1959

    124.7

    1956

    127.6

    1960

    133.2

    ——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166.83

    1959

    169.68

    1954

    169.52

    1960

    143.85

    1955

    183.94

    1961

    136.50

    1956

    192.75

    1962

    154.41

    1957

    195.05

    1963

    170.00

    1958

    197.65

    1964

    187.5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年至1961年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北周武帝曰)“佛经广叹崇建图塔,壮丽修造致福极多。此实无情何能恩惠,愚人相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国法不容”;“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自废(佛)已来民役稍希(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岂非有益?

    ——摘编自道宣《广弘明集》

    材料二: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也存在着矛盾。唐武宗于会昌五年 (845)四月,下令清查天下寺院及僧侣人数。八月令天下诸寺限期拆毁,没收寺产良田数千万顷,奴婢十五万人,僧尼迫令还俗者共二十六万零五百人。政府从废佛运动中得到大量财物、土地和纳税户。这是一次寺院地主和世俗地主矛盾的总爆发,佛教遭到的打击是严重的,佛教徒称之为“会昌法难”。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武帝唐武宗灭佛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武帝唐武宗灭佛的影响。(7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1917年,杜亚泉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中,认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冲突,及与之相应的思想观念。他对我国人民传统的爱和平、讲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及均贫富等思想是很推崇的,这也是他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救西方之弊的因素。当然,他也很明白,不学习西方,不足以救中国的贫弱,所以他一再强调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必须有“确信”,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而要“以彼之长,补我之短”。同年7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一文,明确表示“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两者根本相违,绝无折中之余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等鬼话来捣乱”。

    ——《杜亚泉与陈独秀大论争》

    材料二:陈独秀认为,共和立宪制度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这与纲常阶级制绝不相容,二者“存其一必废其一”。……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西方各国推倒了君主与贵族专制,“建立了民主的社会”,……强调人类的平等、博爱与自由,,因此它是真正区别于古代的“近世文明”;而以印度、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则仍旧停滞于宗法专制的封建社会阶段,其文明未脱古代文明之窠臼。

    ——《陈独秀之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杜亚泉和陈独秀关于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主要观点。(7分)

    (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导致杜亚泉和陈独秀观点不同的原因。(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权倾朝野的三朝重臣李鸿章认为,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收复只会拖累国家财政,并且有伤与俄国人的“和气”。左宗棠力争: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并且不收复新疆,将使国家军事安全严重受损,还容易纵容外国人得寸进尺!终于清廷让他统兵出征,他命人抬棺行军,以示死战决心。

    ——摘自网易:收复中国六分之一国土的将军左宗棠

    材料二:1881年,左宗棠出任两江总督。为了加强海防,他在任内多次赴上海巡视。有一次,他带兵持械乘轿去上海租界巡视。起初,外国巡捕以无照会持械为由,加以阻拦。左宗棠大怒,义正词严地声明:“上海本中国地,外人只租界耳,以我中国军人行中国地,何照会之有?”他命令亲兵“枪实弹,刀出鞘而行。”结果,“西人除道,换升中国龙旗,声炮十三响,观者如堵,诧为从来未有之事。”

    ——摘自人民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和左宗棠在收复新疆问题上不同的态度。(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左宗棠进行简要评述。(9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