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位于石家庄淖沱河畔的南杨庄文化遗址迄今六千年左右,遗址内发现了粟和用来加工粮食的石磨盘、石磨棒,还发现了仿照家蚕蛹制作的陶蚕蛹和纺丝用的陶纺轮等。这说明当时淖沱河流域(  )

    A.原始农业手工业发展         B.种植经济刚刚起步

    C.“男耕女织”经济成型          D.已经注重精耕细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以一个政府之力统治全国,秦始皇是有此魄力。或亦可以说是有此公心,替天下废除封建,汉高祖却无有了。”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秦始皇创立了郡县制         B.汉高祖废除了封国制

    C.秦汉制度的本质相同          D.汉制是对秦制的否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清代的戴震指出:“凡事为皆有于欲,无欲则无为矣。有欲而后有为,有为而归于至当不可易之谓理。无欲无为,又焉有理?”这里戴震抨击了(  )

    A.道家的无为而治          B.程朱理学的理欲观

    C.王守仁的知行合一           D.佛教徒的禁欲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清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这反映出清代(  )

    A.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过程

    B.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

    C.地域商帮崇尚逐利进取精神

    D.工业文明推动的商品化浪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古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阿指出:“如果人们只注意执政官的权力,那罗马国家就完全是君主制政体;如果人们只注意元老院的权力,它又完全是贵族政体;而如果只注意民众的权力,它显然又是民主政体。”这体现了当时的罗马

    A.民众利益至上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实行贵族政治    D.王权与族权的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秋收暴动后长期在根据地指导实际斗争,使得毛泽东不象前几任中共领导人那样注重得理论的真传,而是更多着眼于现实。”这表明(  )

    A.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毛泽东初步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C.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中国共产党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43年2月11日《新华日报》发表新华社社论认为,“收复缅甸,不仅可以恢复中印英美的海上交通,而且可以拿它作为太平洋上的反攻基地……收复缅甸,是真正准备大陆反攻的重要步骤。”中国共产党旨在(  )

    A.给予盟国联合作战的舆论支持   B.强调抗战全面反攻时机的成熟

    C.宣传国共合作抗战的伟大功绩     D.表明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这场运动(  )

    A.实现了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    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D.极大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789年,华盛顿在首任总统就职演说中说:“任何地方偏见或地方感情,任何意见分歧或党派敌视,都不能使我们偏离全局观点和公平观点,即必须维护这个由不同地区和不同利益所组建成的大联合政权。”这句话的精神实质是

    A.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     B.维护联邦的统一与稳定

    C.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   D.王权与族权的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890年,在德国主政28年的宰相惮斯麦因与年轻的德皇威廉二世政见不合而辞职。这表明当时的德国(  )

    A.宰相对议会负责          B.宰相对皇帝负责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果说昔日的机器仅有“骨骼肌肉”,那么今天的机器除了“骨骼肌肉”之外,还有相当发达的“神经系统”。今天的“骨骼肌肉”也有了崭新的内容,例如动力机,除了蒸汽机、电动机之外,越来越多地采用核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等新能源的发动机。这些变化反映了(  )

    A.人们对未来世界的艺术想象力     B.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

    C.技术变革导致社会分工的细化      D.环境问题引发世界性能源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先后已经有十几个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成立,跨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如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国家集团等影响也不断扩大。这一状况(  )

    A.冲击了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    B.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C.推动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     D.改变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8年,英国的人口理论学家马尔萨斯在《人口论》一书中指出: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即以1、2、4、8、16、32、64的增加率增加;食物将以1、2、3、4、5的算术级数增加率增加。因人口增长速度快于食物供应的增长速度,人口将超过食物的供给量,而食物不足会引起贫困、恶习等出现。人口与食物间的不平衡总是通过抑制人口增长而加以改善。他提出两类抑制人口增长的方法为:道德抑制与积极抑制。他主张人们应通过晚婚、独身、节育来控制出生率;但若人们未能通过道德抑制控制住人口的增长,则恶习、贫困、战争、疾病、瘟疫、洪水等各种形式的积极抑制将会使人口减少,以达到人口增长与食物供应间的平衡。马尔萨斯反对社会改革论,认为社会中的贫穷和罪恶并不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造成的,而是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只有保持财产私有制以及各人担负起养育自己孩子的责任,才能使人们自制,不至于生殖过多的子女。他竭力反对当时英国实行的济贫法,济贫法使不能独立维持家庭的人也将结婚,生育子女,这是供养贫民以创造贫民。马克思指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所以轰动一时,完全是由于党派利益引起的。英国的寡头政府认为它可以最有效的扑灭一切追求人类进步的热情,因而报以热情的喝彩。

    ——摘编自《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评价与中国人口问题》

    材料二 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所作的演讲中指出:“中国人时常自夸,说我们人口多,不容易被人消灭,……殊不知百年之后,美国人口可加到十万万,多过我们人口两倍半。如果美国来征服中国,那么百年之后,十个美国人中只参杂四个中国人,中国人便要被美国人所同化。……百年前有一个英国学者,叫做马尔赛(萨)斯,他因为忧世界上的人口太多,供给的物产有限,主张减少人口。中国现在的新青年,也有被马尔赛(萨)斯学说所染。”孙中山的这种人口思想的影响极为深远。

    ——摘编自《孙中山人口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英国的政府对其理论“报以热情的喝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马尔萨斯人口学说的基本态度及其理由,并对其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人口学说的主要因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像

    拉斐尔的圣母像集平易与庄重于一体,呈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他所创作的圣母,可谓是理想美的化身。

    米开朗琪罗的圣母像集纯洁和崇高为一体,体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永恒真实性。

    达·芬奇一反前人的传统画法,把圣母玛利亚置于大自然,着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19世纪时期以来的圣母像

    俄罗斯的圣母像几乎淹没在金子和宝石的光泽中。

    韩国人用他们自己的形象诠释了圣母,其圣母神态更具有东方民族特有的谦卑,细长上挑的眼睛是绝对的“韩国制造”。

    在非洲,圣母被刻画成非洲黑人妇女的形象。

    在中国,圣母自然是黄皮肤的中国妇女形象。

    ——摘编自任东升等《圣母艺术形象变迁的文化解读》

    根据材料,提取两项有关14世纪到19世纪以来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宋的吕中说,如果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得以尽行,则不会有熙宁之急政……又说,熙宁时期“引用小人自安石始……盖安石之法扰出于所学,章子厚(俘)之法将托安石以报私怨耳,至蔡京则又托绍述以奉人主(徽宗)之侈心耳,愈变愈下,所以致中原之祸也”。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指出:“国民之交敞也,自苛政始。苛政兴,足以病国疟民,而尚未足以亡……是安石之法,未足以致宣、政之祸,唯其杂引吕惠卿、邓缩、章俘、曾布之群小,以授贼贤同上之秘计于(蔡)京,则安石之所贻败亡于宋者此尔。”

    ——摘编自《宋大事记讲义》等

    材料二  梁启超称王安石“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他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实为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还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川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垢,易世而未之游(洗刷)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

    ——摘编自《梁启超为什么要写王安石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吕忠和王夫之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观点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推崇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前的德意志各邦都制定了各自的宪法,这些宪法虽然或多或少具有近代宪法因素,但归根到底是封建贵族为维护其统治的产物,均为“王室的作品”……德意志是普鲁士通过“白色革命”的特殊方式完成国家统一的。一边是具有自主革新传统的容克地主开始执掌现代化进程的领导权,而另一边是不断壮大的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虽然渴望统一和自由,但害怕无产阶级卷入革命,宁愿向贵族地主妥协……啤斯麦表示:“重视对王朝的感情,把王朝的不可或缺当做联系手段,并以王朝的名义来维持民族内的一定部分,是帝国德意志人的特征……”。

    ——摘编自《从皇帝到礼仪元首—从德国国家元首地位的擅变看德国政治》

    材料二  1800年前后,德国人Johann Peter Hebel写了一个故事,主角是当时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国王登上行宫时,发现对面山坡上有一座风车磨坊,于是命令拆掉它。磨坊主声称这是他家祖传财产,坚决不拆。国王命人强行拆除。此后,磨坊主将国王告上普鲁士最高法院。法院作出判决:判令国王重建一座同样的磨坊,并赔偿由此给原告造成的一切损失。故事写成后长期无人问津,辗转流传到法国。到了帝国统一的威廉一世时代,为了弘扬“德国精神”,这个故事居然从法国“出口转内销”又传回德国,主角变成了威康一世,从此这个故事广为传播。

    ——摘编自《“威廉皇帝与磨坊主”证伪始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浓厚君主制色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精神”的内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不列颠之战开始后不久,一些德国飞行员遇到一种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当时德国飞机还没有独立的机载导航设备,主要靠地面无线电定向信标导航,在过去他们根据地面提供的无线电信号对目标进行轰炸,命中率是比较高的。可是后来,他们仍然是根据地面指令飞行和轰炸,绝大多数的炸弹却不能命中目标,而且多数投在了荒山旷野……原来,英国研制出了一系列“梅康”电台,用于截获德军电台发出的信号,然后加以放大再发射出去,把德国飞机引入歧途。实际上,这就是一种电子干扰,也是最原始的电子战。

    对于德国空军为何败在了英国皇家空军的手下,德国人贝克尔认为,戈林和空军司令部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攻击目标,造成兵力分散,没有对重点目标实施连续不断的攻击。空袭,特别是夜间空袭的效果被大大的夸张了,使决策者不能正确判断敌人的真正实力,一再低估了皇家空军的力量,多次做出错误的决策。英国雷达网遍布各地,可以事先知道德方的一切攻击活动,使德军的偷袭几乎无法成功。英国战斗机的损失率尽管较高,但由于大大加快了战斗机的生产(生产速度是德国的两倍以上),始终保持了较多的数量。

    ——摘编自《二战中的决定性战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列颠之战德国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列颠之战的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谭嗣同认为:“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如此而事扰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像痛斤暴君那样,他痛斤为暴君服务的纲常名教:“三纲之摄人,足以破其胆而杀其灵魂”,是“暴乱无理之法”,是“愚黔首之术”。他特别指出,“两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他由此发出了“冲决罗网”的呼声,把“君主之罗网”、“伦常之罗网”,统统列为应被冲决之列。

    ——摘编自《谭嗣同传》

    (1)根据材料,概括谭嗣同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