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书写 3 题,综合性学习 2 题,选择题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书写 共 3 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诀(jué )别    遏(yì)制   爆棚(bào)   黯(àn)然失色

    B. 喑(yīn )哑    嘈(cāo)杂   差评(chà)   义愤填膺(yīnɡ)

    C. 粗拙(zhuō)    稽(jī)首     昵称(nì)    断壁残垣(yuán)

    D. 谀(yú)词     元勋(xūn)   超萌(méng)   相形见绌(ch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歧   惬意   下载   闲情逸志

    B. 暄嚣   崔巍   颜值   戛然而止

    C. 咫尺   恣雎   套路   莫衷一是

    D. 枯涸   荫庇   微信   妇儒皆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B. 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C. 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阴中。

    D. 与广袤的宇宙相比,人类只是沧海桑田,极其渺小,只有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天人”和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2 题
  1. 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陋室铭   雄伟壮丽   风花雪月   海誓山盟

    B. 谈生命   敬畏生命   红得发紫   一树寒梅

    C. 愚公移山  天衣无缝   曹刿论战   精神抖擞

    D. 金色花   迅速崛起   保护环境   打量一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综合性学习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开播以来,收获众多好评,也带动了诗词类图书销售。昨日,记者从市新华书店获悉,近期市新华书店的诗词类图书销售量上涨了至少20%。

    昨日,记者在市新华书店看到,前来购买诗词类图书的读者很多,诗词类图书受到了读者热捧,一些读者在书柜前翻阅选书。一位学生家长介绍,孩子看完《中国诗词大会》后,对唐诗宋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在家背唐诗宋词,所以他就到书店来给孩子买几本相关方面的书籍。“《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我们书店的诗词类图书销量就开始上涨,比平时上涨了至少20%。”市新华书店工作人员介绍,每年寒假时都是诗词类图书的销售旺季,但今年寒假期间受《中国诗词大会》影响,诗词类图书销售要高于往年同期水平。《唐诗三百首》、《诗词格律》等图书销量大涨,购买诗词类图书的都是初中、高中生,也有不少成年人购买。很多读者也询问与《中国诗词大会》有关的书籍,市新华书店也正在关注相关书籍的出版动向,及时引进。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新闻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诗词大会》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吟诗作对。

    请你根据下面这首有关兰花的诗对出下联。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芳妍不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张学良《咏兰》)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B. 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立夏之后是小满,处暑之后是立秋,冬至之后是小雪。

    C.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赐菊花图、插茱萸等习俗。

    D.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牡丹亭》“游园” 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B. 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他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

    C.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D. “是一只老鼠。”我说,接着补充了一句,“也许是一只田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将产生极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B. 能否切实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素养。

    C. 《二泉映月》自始至终让人感受到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想情感,同时,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也让人叹为观止。

    D. 今年母亲节来临之前,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在母亲节为自己的母亲自制一个充满爱心的礼物,从而在校园内浓郁地营造出感恩母亲的节日气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1)在我国古典小说中,绰号或自号常常能体现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自称“齐天大圣”,表现了他性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又如《水浒》中宋江绰号“呼保义”,又号__________,体现了他为人仗义,好结交朋友的性格特点。

    (2)《水浒》塑造了三位身怀绝技的英雄:善盗的是鼓上蚤___________,________的是小李广花荣,善行的是神行太保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

    (1)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4)苏轼的诗词意境开阔,大气磅礴,历来为人称道。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勾勒出自己拉弓劲射的雄姿,表达了立功报国的愿望。

    (5)古诗中有很多描写山村美丽风光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_______,这种诗体,要求_____联、颈联必须对仗。

    2.简析“遍”字和“稀”字的表达效果。

    3.结合全诗,具体分析作者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曦 :________

    或王命急宣,   或: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管仲夷吾者,颍上①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②,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④,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⑤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⑥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颍上:地名。②游:交游,交往。③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一。④纠:小白的异母哥哥。⑤见逐:被赶走。⑥召忽:春秋时齐国人,与管仲同事襄公子公子纠。襄公死,国乱,从公子纠出奔至鲁。后护公子纠回国,争位。曾参与射杀公子小白,小白诈死,得以先入齐,即位为齐桓公。齐桓公(小白)即位后,命鲁人杀公子纠,召忽死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及小白立为桓公   及:________________ ②管仲既用  既: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文言句式,与“任政于齐”相同的一项是(   )

    A. 管仲之谋也。   B. 何陋之有

    C.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4.从文中看,鲍叔牙是怎样一个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风 筝

    风筝又称纸鸢,也有人称它为鹞子,古书上有“鲁班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和“公输般为木鸢,以窥宋城”的记载,说明风筝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五代时,有人将竹笛缚于纸鸢之上,升空后,经风一吹,发出类似古筝的音响。据说,这就是风筝一词的来历了。

    南宋时,杭州曾流行过“斗风筝”的游戏,盛况空前。每年清明节,踏青的人摩肩接踵,男女老少手持风筝,争相追攀,风动筝鸣,颇多诗情画意,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而外国则善于在风筝上动脑筋,赋予它科学的魂魄。譬如富兰克林在美国、罗玛斯在法国,都曾不约而同地在电闪雷鸣时,冒着雷击的危险,用风筝把雷电引下来,说明它可以沿导线入地,从而免去雷击的危害。正因为风筝试验,避雷针才得以问世。

    “影驰碧空摇双带,声遏行云鼓一弦。”春回大地,阳光艳艳的蓝天,纸鸢结伴而行,这样的时刻是美妙而难忘的。

    1.第一段引用古书上的话有何作用?

    2.第三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把自己看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

    林清玄

    (1)有时会在晚上去逛花市。

    (2)夜里九点以后,花贩会将店里的花整理一遍,把一些盛开着的,不会再有顾客挑选的花放在方形的大竹篮推到屋外,准备丢弃了。

    (3)多年以前,我没有多余的钱买花,就在晚上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看起来都还很美,尤其是它们正好开在高峰,显得格外辉煌。在竹篮里随意翻翻就会找到一大把,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自己看了也非常欢喜。

    (4)从竹篮里拾来的花,至少可以插一两天,甚至有开到四五天的。每当我把花一一插进瓶里,会兴起这样的遐想:花的生命原本短暂,它若有知,知道临谢前几天还被宝爱着,应该感叹不枉一生,能毫无遗憾地凋谢了。

    (5)花的盛放是那么美丽,但凋落时也有一种难言之美。在清冷的寒夜,我坐在案前,看到花瓣纷纷落下,无声地辞枝,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安静地俯在桌边。那颤抖离枝的花瓣时而给我是一瓣耳朵的错觉,仿佛在倾听着远处土地的呼唤,闻着它熟悉的田园声息。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

    (6)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7)许久没有晚上去花市了,最近去过一次,竟捡回几十朵花,那捡来的花与买回的花感觉不同,由于不花钱反而觉得每一朵都是无价的。尤其是将谢未谢,更显得楚楚可怜,比起含苞时的精神抖擞也自有一番风姿。

    (8)说花是无价的,可能只有卖花的人反对。花虽是有形之物,却往往是无形的象征,莲之清净、梅之坚贞、兰之高贵、菊之傲骨、牡丹之富贵、百合之闲逸,乃至玫瑰里的爱情、康乃馨的母爱都是高洁而不能以金钱衡量的。

    (9)花所以无价,是花有无求的品格。如果我们送人一颗钻石,里面的情感就不易纯粹,因为没有人会白送人钻石的;如果是送一朵玫瑰,它就很难掺进一丝杂质,由于它的纯粹,钻石在它面前就显得又俗又胖了。

    (10)花的威力真是不小,但花的因缘更令人怀想。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世上有三种行业是前世修来的,就是卖花、卖香、卖伞。因为卖花是纯善的行业,买花的人不是供养佛菩萨,就是与人结善缘,即使自己放置案前也能调养身心。卖香、卖伞也都是纯善的行业,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缘,哪里有福分经营这么好的行业呢?

    (11)卖花既是因缘,爱花也是因缘,我常觉得爱花者不是后天的培养,而是天生的直觉。

    (12)这种直觉来自良善的品格与温柔的性情,也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一个把物质追求看得很重的人,肯定是与花无缘的。

    (13)有一些俗人常把欣赏花看成是小道,其实不然,佛教两部最伟大的经典《妙法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以花来命名的,而在三千大千世界里每一个佛的净土,无不是开满美丽的花,飘扬着花香,可见爱花不是小道。

    (14)佛经中曾经比喻过花香不是独立存在的,一朵花的香气和整枝花都有关系,用来说明一个人的完成是肉体、感觉、意识、自性、人格整体的实践,是不可分离的。一枝花如果有一部分败坏,那枝花就开不美;一个人也是一样,戒行不完满就无法散放出人格的芬芳。

    (15)爱花的人如何在花中学习开启智慧,比只是痴痴地爱花重要。在《华严经》中有一位名叫优钵罗华的卖香长者,曾说过一段有智慧的话:“如诸菩萨摩诃萨,远离一切诸恶习气,不染世欲,永断烦恼众魔罥(juàn)索,超诸有趣,以智慧香而自庄严,于诸世间皆无染着,具足成就无所着戒、净无着智、行无着境、于一切处悉无有着,其心平等,无着无依。”长者虽是从卖香而得到智慧,与花也是相通的,我们如果能自花中提炼智慧之香,用智慧之花来使心灵庄严,还有什么能染着我们呢?

    (16)花的美是无常的,世间的一切何尝不是花般无常?若能体会无常也有常在,无常也就能激发我们的智慧,我曾试写过一首偈:

    日日禅定镜,

    处处般若花。

    时时清凉水,

    夜夜琉璃月。

    (17)这世间,“镜花水月”是最虚幻和短暂的,唯其如此,才使我们有最深刻的觉醒,激发我们追求真实和永恒的智慧。当我们面对人间的一朵好花,心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会使我们有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

    (18)让我们看待自己如一枝花吧!香给这世界看!如果世界不能欣赏我们,我们也要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深情地注视人间!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不超过50字)

    2.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对第(7)段加点词语“无价”的理解。

    3.第(15)段作者引用《华严经》中一位名叫优钵罗华的卖香长者,曾说过的一段有智慧的话,有何用意?请作简要分析。

    4.举例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请以“追赶”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书写规范,不得抄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