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字词书写 1 题,选择题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语言应用 1 题,句子默写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一本本好书,就是一个个心有灵犀的朋友,不喧哗,不招摇,以它的儒雅滋养着你的内涵,以它的ruì zhì(______)浸润着你的思想,书应该是每个人qī xī(______)的精神家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他们缺少文采的惋惜。

    B. 《敬业与乐业》《雨说》《陈涉世家》《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分别是梁启超、戴望舒、司马迁、苏轼。

    C. 成语“鸿鹄之志”“三顾茅庐”“沙场秋点兵”分别出自《史记》《出师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 《傅雷家书》是由著名思想家傅雷先生的一封封家书汇编而成的,这些家书对儿子的爱情和工作进行悉心指导,凝聚着作者对儿子深厚的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八百里”是千里马的名字;“五十弦”泛指各种乐器;社稷是国家的别称;寡人、足下、愚都是谦称。(______)

    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现出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按要求答题。

    中国诗词大会持续火爆,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同样点亮我们今天的生活。

    我县也号召全县中小学师生共读国学经典,在经典的诗、词、文、曲中汲取营养,并将举办全县“国学经典诵读”比赛。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则悬挂在会场的宣传标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按要求填空。

    (1)山舞银蛇,_____________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沁园春·雪》)

    (2)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望江南》)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牛衣古柳卖黄瓜。《浣溪沙》

    (5)《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一致。

    (6)《观刈麦》中表现农民环境恶劣劳作辛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7)《渔家傲·秋思》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8)李清照的《醉花阴》中,以生动的形象表达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含其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写出古诗词中用典的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秦王怫然怒(______)   ②长跪而谢之(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第③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

    孙抑,世居晋宁洪洞县。关保之变,挈①父母妻子避兵平阳之柏村。有乱兵至村剽掠,拔白刃吓抑母,求财不得,举刃欲斫②之。抑亟③以身蔽母,请代受斫,母乃得释。而抑父被虏去,不知所之。或语之曰:“汝父被驱而东矣,然东军得所掠民皆杀之,汝慎无往就死也。”抑曰:“吾岂可畏死而弃吾父乎?”遂往,出入死地,屡濒危殆,卒得父以归。

    (出自《元史·孙抑传》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挈:带领。②斫zhuó:砍。③亟jí:急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或语之曰(_____________)

    (2)汝慎无往就死也(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抑曰:“吾岂可畏死而弃吾父乎?

    3.文中哪些事体现了孙抑的孝道?请简要概括。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蓝色能源

    ①“龙宫”作为神话里海底龙王的居所,曾引发了人们无数的想象,围绕它产生了众多故事。现实中“龙宫”自然是没有的,但迄今为止,浩瀚的海洋仍深深地吸引着人类:海洋蕴藏的财富,大海深处的奥秘……一切都那样诱人。

    ②当今最诱人的海洋资源之一就是“蓝色能源”。它既不同于海底储存的煤、石油、天然气,也不同于融于水中的铀、镁、锂,而是利用海水温差、潮汐、波浪等产生的动能、热能等能源,它具有清洁、可再生、能量惊人、分布广泛的优点。常见的蓝色能源是温差能、潮汐能和波浪能。

    ③6000万平方公里的热带海洋一天吸收的太阳热能,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的热能。如果将这些热能的1%转化为电能,相当于新增140亿千瓦装机容量,也就是每小时能发140亿度电。太阳辐射热进入到海面,绝大部分被表层海水吸收掉,深层海水几乎接收不到。因此人们可利用海洋表层水温与较低层水温之间的温差把热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时,将海洋表面的温水引进真空锅炉,温水因压力突然大幅下降立即变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用过的水流入海洋,如此循环使用。一般而言,冷、热水温差在20℃以上即可发电,因此若能把南北纬20度以内的热带海洋都利用起来发电,前景将十分诱人。

    ④无边无际的大海,在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下,时而潮高百丈,时而引退千里。海洋这种有规律、有节奏的起伏现象就是潮汐。潮汐发电就利用了潮汐能,人们涨潮时将海水以势能的形式保存,落潮时放出海水,利用潮位之间的落差发电。据初步估算,我国潮汐能资源量约为1.1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750亿千瓦小时。潮汐能周而复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成为沿海地区生产生活,甚至国防需要的重要补充能源。

    ⑤波浪能也是不容忽视的蓝色能源。“无风三尺浪”是奔腾不息的大海的真实写照。海浪有惊人的力量,5米高的海浪,每平方米压力就有10吨。大浪能把13吨重的岩石抛至20米高处,能量惊人。据计算,全球可供开发利用的海洋波浪能有20-30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9万亿度。波浪能的利用将有助于缓解矿物能源逐渐枯竭导致的能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

    ⑥古往今来,海洋一直以其阔大的胸怀哺育着人类,吸引着人类。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探索并利用蓝色能源,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蓝色能源,大有可为!

    (原文有修改)

    1.读完这篇文章,说说你对蓝色能源有了哪些了解。

    2.第③段加点词语“几乎”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3.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中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可以在南海开发何种蓝色能源。

    【材料】南海是中国以南的边缘海,是中国最深、最大的海,平均水深约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处达5567米。由于接近赤道,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较多,所以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在25-28℃,5月份测得水深30米以内的水温为30℃,而1000米深处便只有5℃。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魔季

    张晓风

    ①我沿着草坡往山上走,春草已经长得很浓了。唉,春天老是这样的,一开头,总惯于把自己藏在峭寒和细雨的后面。等真正一揭了纱,却又谦逊地为我们延来了长夏。

    ②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还有那些老树的苍绿,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山。我慢慢走着,绿在我里,我在绿里。

    ③那边,清澈的山涧流着,许多浅紫、嫩黄的花瓣上下飘浮,像什么呢?我似乎曾经想画过这样一张画——只是,我为什么如此想画呢?是不是因为我的心底也正流着这样一带涧水呢?

    ④我们已把窗外的世界遗忘得太久了,我们总喜欢过着四面混凝土的生活。我们久已不能想象那些溪畔草地上执竿的牧羊人,以及他们仅避风雨的帐棚。我们同样也久已不能想象那些在垄亩间荷锄的庄稼人,以及他们只足容膝的茅屋。我们不知道脚心触到青草时的恬适,我们不晓得鼻腔遇到花香时的兴奋。真的,我们是怎么会疾驰得那么厉害的!

    ⑤忽然,走来一个小女孩。如果不是我曾看过她,在这样薄雾未散尽、阳光诡谲闪烁的时分,我真要把她当作一个小精灵呢!她慢慢地走着,好一个小山居者,连步履也都出奇地舒缓了。她有一种天生的属于山野的纯朴气质,使我不自已地,想逗她说几句话。

    ⑥“你怎么不上学呢?凯凯。”

    ⑦“老师说,今天不上学。”她慢条斯理地说,“老师说,今天是春天,不用上学。”

    ⑧啊,春天!噢!我想她说的该是春假,但这又是多么美的语误啊!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去念一册册的山,一行行的水。去速记风的演讲,又数骤云的变化。春天,春天来的时候我们真该学一学鸟儿,站在最高的枝柯上,抖开翅膀来,晒晒我们潮湿已久的羽毛。

    ⑨那小小的红衣山居者好奇地望着我,稍微带着一些打趣的神情。

    ⑩我想跟她说些话,却又不知道该讲些什么。终于没有说——我想所有我能教她的,大概春天都已经教过她了。

    慢慢地,她俯下身去,探手入溪。花瓣便从她的指间闲散地流开去,她的颊边忽然漾开一种奇异的微笑,简单的、欢欣的、却又是不可捉摸的笑。我又忍不住叫了她一声——我实在仍然怀疑她是笔记小说里的青衣小童。我轻轻地摸着她头上的蝴蝶结。

    “凯凯。”

    “嗯?”

    “你在干什么?”

    “我?”她踌躇了一下,茫然地说,“我没干什么呀!”

    多色的花瓣仍然在多声的涧水中淌过,在她肥肥白白的小手旁边乱旋。忽然,她把手一握,小拳头里握着几片花瓣。她高兴地站起身来,将花瓣往小红裙里一兜,便哼着不成腔的调儿走开了。

    我的心像是被什么击了一下,她是谁呢?是小凯凯吗?还是春花的精灵呢?抑或,是多年前那个我自己的重现呢?在江南的那个环山的小城里,不也住过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吗?在春天的时候她不是也爱坐在矮矮的断墙上,望着远远的蓝天而沉思吗?她不是也爱去采花吗?爬在树上,弄得满头满脸的都是乱扑扑的桃花瓣儿。等回到家,又总被母亲从衣领里抖出一大把柔柔嫩嫩的粉红。啊,那个孩子呢?那个躺在小溪边打滚,直揉得小裙子上全是草汁的孩子呢?她隐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啊,春天多叫人迷惘啊!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谁负责管理这最初的一季呢?他想来应该是一种神奇的艺术家了,当他的神笔一挥,整个地球便美妙地缩小了,缩成了一束花球,缩成了一方小小的音乐匣子。他把光与色给了世界,把爱与笑给了人类。啊,春天,这样的魔季!

    (选自《张晓风自选集》,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文中实写的两幅主要画面。

    2.请为第②段中加点词写一段赏析性批注。

    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理解第⑧段画线句的深刻含意。

    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

    4.文章标题为“魔季”,为什么却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个小女孩?

    5.第段用了十个问句,可是读起来一点也不显得单调,反而别有韵味。仔细阅读这段文字,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   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