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23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3 题
  1. 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 火烧圆明园

    B. 占领香港岛

    C. 割占台湾

    D. 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A. 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 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 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 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 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 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 得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 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观察表格,导致表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通商口岸的开放   B. 小农经济的破产   C. 纺织工业的发展   D. 协定关税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下图是网友归纳的救国方案截图,虽不是很准确,但有些道理。其中洪秀全的“我反”开始于(   )

    A. 金田

    B. 永安

    C. 天京

    D. 安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D. 《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老金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老德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老刚说:“我在总理衙门当过差。” 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的是(   )

    A. 李老金   B. 张老木

    C. 王老徳   D. 赵老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与中国以往的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

    A. 以富国强兵为宗旨   B.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 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D.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如图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

    A. 公元1912年

    B. 公元1918年

    C. 公元1919年

    D. 公元1920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引发了(   )

    A. 二次革命   B. 护国战争

    C. 订立《二十一条》   D. 军阀割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陈炯明发动广州兵变,欲置孙中山于死地。胡适从另一个侧面评论此事:陈派军人这一次赶走孙文的行动,也许有可以攻击的地方;但我们反对那些人抬出“悖主”“犯上”“叛逆”等来做攻击陈炯明的武器。说明胡适()

    A.被陈炯明收买

    B.反对旧道德

    C.否定三民主义

    D.提倡白话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政治漫画将过去的人、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空间。下面的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辛亥革命   B. 二次革命

    C. 北伐战争   D. 五四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20世纪初期,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

    A. 在中共“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B. 发表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 发表过《文学改良当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的历史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的胜利   B. 东北易帜

    C.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D. 四一二政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所示的会议(   )

    A. 决定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B. 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时间轴。其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形成于(   )

    A. A   B. B   C. C   D.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2018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2周年。小明同学和父母一起参加了“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团。到达陕北后,妈妈问了小明四个问题,其中小明回答错误的是(   )

    A.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长征开始的主要原因

    B. 红军四渡赤水,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C. 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D. 长征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血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与肝……青史每翻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A. 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   B. 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C. 国共十年内战已全面停止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的著名战事是(   )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武汉会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40年,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3个半月。他们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材料描述的是(   )

    A. 太原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豫湘桂战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最早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 中共三大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一现象说明了()

    A.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某导演筹拍电视连续剧《1908年北京故事》,剧本中有以下场景,你认为其中明显的历史错误有几处?(   )

    ①几个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正在找客栈住宿  ②何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③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        ④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

    ⑤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

    A. 三处   B. 四处   C. 五处   D. 两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近代中国遭受过深重的苦难,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任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屈辱苦难篇】

    材料一

    迟至1863年,中国皇帝致函林肯,告之中国就力于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他在信函中称:“朕承天命,抚有四海,视中国和异邦同为一家,彼此无异也。”发此函时,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西方列强正忙于在中国领土上划分势力范围。 

    ——基辛格《论中国》 

    (1)中国在“已经输掉”的第一场战争后被割占了哪一地区?据图片写出中国在“已经输掉”的第二场战争中的一件重大史实。

    材料二  中东一役,主客之势中逸东劳、重寡之形中强东弱。乃日人一举而扫平壤,再举而夺旅顺……七举而降威海,(中国)俯首乞怜如鱼困陆,索重款而不敢辞,割全台而不敢问。遂令二十三省如几上肉,任与国之取求,四万万人如阶下囚,听外人之笑骂。 

    ——《新政真诠——何启、胡礼搜集》

    (2)据材料分析,“中东一役”指的是近代哪一历史事件?“中”方丧失的权益有哪些?

    材料三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放佛的都被撕裂了。

    ——《复兴之路》解说词

    (3)材料三中的“国耻”指什么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清府被迫签订了哪一屈辱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抗争探索篇】

    (4)上图分别反映了我国近代的什么运动?写出第一次运动中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及第二次运动中的斗争争口号。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5)由所学知识依次写出与材料中的“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探寻中国近代革命的发展历程,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人民网

    (1)由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并写出图片文献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如下图年代尺

    (2)“五四风雷”对中国革命的进程有何影响?A阶段的什么事件把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3)写出“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B阶段“国共合作”取得的两大成果是什么?

    材料三

    苦难十四年,

    日本和汉奸,

    压迫老百姓,

    有苦不能言。

    ——东北民谣

    长城怒跃黄河吼。

    眺中华,平型猎豹,台庄檎狗。

    胜利凯歌频响起,倭寇投降低首。

    ——刘国勤词作

    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 ——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赞赏阶段(1937—1944年)。

    (4)材料中所说的“苦难十四年”始于哪一历史事件?刘国勤词作中写到了哪两次著名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7—1944年”期间中国被美国人赞赏的原因。

    材料四

    刘伯承说:“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而,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

    一一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5)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通过该事件国共两党达成了什么协定?哪一战役消除了“敌人”放在山东“铁锤”? “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是指什么事件?简述其战略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了解中国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完成相关问题:

    【经济发展篇】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图片企业的创办者是谁?为振兴民族工业,他提出了什么口号?

    材料二  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如下图)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如下图

    (3)上图反映了我国近代的什么改革?写出这次改革的总路线及改革的历史意义。

    【社会生活篇】

    材料四

    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实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请分别写出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及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的名称。我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