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4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米饭,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   )

    A.遣唐使来华              B.玄奘西游天竺

    C.文成公主入藏            D.鉴真东渡日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属于追求“西方新型工业”梦想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中,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的是(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伟大传奇”是指(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红军长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从经济上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立法根本。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中国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已有多部。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2015年4月,印度尼西亚隆重举办了某次国际会议召开60周年庆祝活动。在当年的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基础。这次国际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开罗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据悉,中央组织部计划在今年“七一”前夕,于全国范围内表彰一批优秀县委书记。1966年2月,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号召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榜样——(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邓稼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在两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埃及文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一位意大利旅行家,曾在元朝生活十几年,后来回到欧洲。他的经历和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他是(   )

    A.亚历山大                  B.马可·波罗

    C.麦哲伦                  D.利玛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4世纪前后,西欧新兴资产阶级高举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旗帜,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这场运动(   )

    A.冲击了教会的陈腐说教

    B.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C.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D.引发了殖民扩张的狂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经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英国于1689年通过了一部重要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该法案是(   )

    A.《法典》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权利法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美国历史学教授詹姆斯·麦佛森说:“如果这个国家可以分裂为两个,就可以分裂成3个、4个、6个、12个,林肯政府发动战争的理由是,南方违背了国家的统一,违背了宪法和多数人统治的原则。”这段话表明美国南北战争的目的是(   )

    A.废除黑人奴隶制               B.废除封建农奴制

    C.维护国家统一                D.建立世界霸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对这一理论观点进行第一次伟大尝试的是(   )

    A.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

    C.俄国十月革命            D.新中国成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知识提纲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记忆、理解历史知识。下图是某同学在整理课堂笔记后提炼出的部分要点。据此判断,他正在学习的主题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苹果落地”、“蒸汽冲开壶盖”等常见现象,引发了科学家的思考并促成了科学发现的问世。这两位科学家分别是(   )

    A.牛顿、爱迪生                 B.瓦特、爱因斯坦

    C.牛顿、瓦特                  D.瓦特、爱迪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表所列举的19世纪晚期的科技发明及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表明人类开始进入(   )

    19世纪70年代

    电话进一步普及,耐用电灯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19世纪80年代

    发电站广泛建立,电风扇、电动缝纫机、电焊机被发明并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数字时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十月革命              B.匈牙利事件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2015年伊始,一部深度调查雾霾的纪录片在网络上推出。不到一天时间,该片便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成为无数人热谈的话题,该片反映出当今社会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之一是(   )

    A.恐怖主义             B.贫富悬殊

    C.人口危机             D.环境污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包粽子、划龙舟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   )

    A.屈原          B.蔡伦        C.李白        D.魏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5月28日,“湖湘文化十杰评选高峰论坛”在岳麓书院隆重举行。著名学者郑佳明表示,他个人最为钦服的湖湘历史文化名人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近代维新志士(   )

    A.黄兴                  B.左宗棠

    C.曾国藩               D.谭嗣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34年12月,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会议,改变原计划,向贵州进军,从而打乱敌人部署,初步扭转红军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使红军开始在军事上获得主动权。这一历史事件是(   )

    A.秋收起义              B.通道转兵

    C.巧渡金沙江             D.四渡赤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如果看到“平江起义”、“百团大战”、“抗美援朝”、“共和国元帅”的解说词,那么介绍的历史人物应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贺龙      D.彭德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18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道德精神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请从以下四个方面列举一项教科书上提到过的古代中华传统文化的成就。(4分)

    举世闻名的科学发明:                            

    灿烂辉煌的书法绘画:                            

    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                            

    独特卓越的中医中药:                            

    (2)我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这种在学术思想领域出现大放异彩的局面叫什么?作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4分)。

    (3)秦始皇为了加强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即位后,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从此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取得了什么地位?(4分)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中,传统的儒家思想被一些学者批判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锋芒指向孔孟之道。

    (4)根据材料,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的认识。(3分)

    材料三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5)根据材料,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哪些精髓?(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6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时代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丝绸之路始于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它历史性地创建了一条由东亚至欧洲的陆上交通大动脉,将中国与中亚、西亚直至南欧的广大区域连接在一起。

    ——《中国文化传媒网》2014年8月

    (1)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什么朝代?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当时的政府设置了一个什么机构?(4分)

    材料二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摘编自《明朝的那些事儿》

    (2)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4分)

    材料三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

    (3)材料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认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四

    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4)根据材料四,“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它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6分)忘记战争,就意味着背叛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过程表:

    时 间

    事 件

    影响或意义

    1931年9月18日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变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

    1941年12月7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1942年夏--1943年春

    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的转折点

    1944年6月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5月8日

    德国投降

    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9月2日

    日本签订投降书

    二战结束

    (1)请把表格中标序号的内容补充完整。(5分)

    材料二

    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了侵华战争,日本是重要参与者。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屡遭日本欺凌,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的铁蹄又踏入了中华大地,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中国人民以血肉筑长城,顽强抵抗,经过八年苦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列举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2分)

    (3)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意义。(3分)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直接由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引起的,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德、意、日轴心国的重要保证。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后,盟国在政治上互相协调,经济上互相支援,对迅速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启示。(2分)

    材料四

    2015年3月9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日本,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德国战后对战争的历史问题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检讨,对过去的清算是实现战后和解的前提。在与安倍首相的会谈中,她介绍了德国如何清算纳粹分子实施犹太人大屠杀等可怕罪行。同时敦促日本正视历史。

    ——中新网

    (5)对照德国对战争罪行的态度,日本应如何对待这段历史?这对日本和世界有何意义?(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