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25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根据材料,属于同一类型的诸侯国是

    A.陈与齐             B.杞与鲁              C.鲁与管              D.齐与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诗经·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对诗句理解最准确的是

    A.全国的土地都归周王所有       B.周王建立了直接高效的管理体制

    C.全国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       D.周王已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其代表的社会阶层

    A.要求回归“小国寡民”的社会             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        D.要求为新兴政权选拔人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史记·周亚夫传》记载,窦太后说:“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日:“请得与丞相议之。”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根据材料可以确定

    A.皇帝不能推翻丞相做出的决定       B.皇帝凡事要与丞相商议决定

    C.“高皇帝约”具有最高权威        D.西汉早期的丞相位崇权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朱熹在《通鉴纲目·前编》中指出,“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后世儒家推崇先民的首创之功       B.我国史前时代的养蚕缫丝发达

    C.嫘祖是中华民族养蚕缫丝第一人             D.先秦百姓以丝绸为主要衣被原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记载:“(明代)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由此可见

    A.松江是明代纺织业中心           B.明代政府重视垦田种棉

    C.棉花成为松江主要作物           D.明代棉花种植超过粮食种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清人戴震曾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批判了清政府残酷的“文字狱”

    B.批判了理学对人自然欲求的扼杀

    C.认为人们可以违法但绝不能背理

    D.认为理学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下列各项中,属于上述“新文化”范畴的是

    A.王阳明的心学                   B.郑板桥的《兰竹图》

    C.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D.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太平天国运动中,一方面在《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天下人”平分“天下田”;但也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说明太平天国

    A.比较注重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B.经济政策与政治制度脱节

    C.政策法令具有极大随意性       D.未脱离传统农民起义的范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13次会议记录显示,为履行一项条约,“联军司令官决定把拆除临时政府管辖区以外的芦台炮台及山海关等炮台的工程交给临时政府负责并由它承担经费”。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表是1920—1936年在中国投资的工业资本中中国资本与外国资本的产值及比重(货币单位:亿元)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中国资本

    6. 61

    44.8

     
    26. 09

    63.2

    9.0

    外国资本

    8.13

    55.2

    15. 16

    36.8

    3.9

    合计

    14.74

    100.0

    41. 25

    100.0

    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A.这一时期外国资本始终占主导地位

    B.这一时期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这一时期中国资本增长率超过外国

    D.中国资本增长的前提是社会和平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服饰是时代的镜子,刚刚结束君主统治的民国初年的北京,看上去像个光怪陆离的服装博览会。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欧美服饰的广泛流传      B.排满兴汉思想的冲击

    C.官定服饰制度的变革      D.经济收入的迅速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晚清时期,梨园之中严禁女伶登场。到清末民初,京剧中坤旦开始增多,“且有无坤角不能成班之势”,但京剧“四大名旦”则依然是清一色的男角?这反映了

    A.戏剧领域自古无女角      B.旦角一般由男性扮演

    C.民国重视戏剧业发展      D.社会礼俗的艰难变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宣言》中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材料 说明中国共产党

    A.改变了最终奋斗目标      B.赞同国民党统治政策

    C.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建国            D.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如果把……比作一个战役的话,那么,1949年9月召开的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则是完成了战役的方针、原则、战略部署的制定工作;而1954年9月召开的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及其以前的选举代表等,只是组织实施战役计划的具体执行工作。”材料中的……省略的内容应该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主协商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丹尼斯,舍曼等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说希腊人开始倡导理智主义,那么他们也是最先压制它的人。简言之,他们是这样一个民族——在人类可能会尽力为之的事情上,他们既向别人展示了何以成功,也向别人展示了何以失败。”这段话显然是在描述古希腊

    A.不够完善的民主制度  B.小国寡民的城邦结构

    C.粗糙暴烈的法律体系  D.狂热殖民的经济生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论法律》中强调:“法律科学不应如现在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从司法官颁布的法令中推演出来,或如同人们习惯认为的那样从《十二铜表法》中推演出来。而是从哲学的最深层秘密中推演出来的。”西塞罗这段话

    A.诠释了罗马法的哲学内涵       B.概括了罗马法的社会来源

    C.试图否定法律的社会属性       D.试图证明法律的理性本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世俗的政治活跃分子——(最初)还不是别有用心的政治统治者,而是普通的小康家庭 ——接受了改革者的抗议,把它视为自己的信条,并团结起来给统治者施压。”这段话

    A.揭示了宗教改革的本质           B.诠释了宗教改革的原因

    C.鼓舞了宗教改革的热情           D.冲击了世俗权力的阻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康德在《什么是启蒙运动》中说:“有很多人是慵懒和怯懦的,甚至当自然早已使他们摆脱外界的引导后,他们仍愿意终身处于不成熟状态中,这就是别人何以那么轻易地以他们的保护人自居的原因所在。”这段话旨在宣扬

    A.人文主义         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         D.理性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790年,汉密尔顿指出:“宪法授予政府制定所必须的一切适用应当法律之权,故只要宪法没有特别禁止者均不违宪。”这一言论在当时

    A.有利于加强联邦权力      B.是对州权主义的维护

    C.完善了三权分立原则      D.体现了民主共和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以前的欧洲几乎一直是今日所谓的不发达地区。西欧诸民族地处边缘地带,从那里窥视内地。……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文明的兴起与扩展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831年9月的英国《贫民卫报》评论说:“不过据说这些中等人,即由这项措施授予立法权之人,较乐于听取我们对正义的呼吁——别这样想,可不是吗——他们会容忍我们哪怕只是提到普选权吗?——而财产,那是你们所没有的,不正是他们全部的思想和愿望所寄托的枢纽吗?”据此判断,报纸的评论认为

    A.工业资产阶级是改革的受益者       B.贫民获得财产就能获得普选权

    C.“正义的呼吁”最终毫无作用             D.经济地位与阶级立场毫无关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崛起>中记录了欧洲列强在19世纪的经济状况,表1、表2数据共同反映出

    表1:欧洲列强GNP(1840—1880)

    1840

    1860

    1880

    俄国

    11.2

    14.4

    23.2

    法国

    10.3

    13.3

    17.3

    英国

    10.4

    16.0

    23.5

    德意志

    8.3

    12.7

    19.9

    表2:欧洲列强GDP(1840~1880)

    1840

    1860

    1880

    俄国

    170

    178

    224

    法国

    302

    365

    464

    英国

    394

    558

    680

    德意志

    267

    354

    443

    A.俄国生产能力明显领先于列强       B.法国农业经济拖累了工业发展

    C.经济数据是大国崛起唯一指标         D.英法的大国地位遭遇严重挑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一战前的社会和经济转型只不过是增加了问题。……于是在经济崩溃、行政混乱和军事失败的背景下,要求自治的各地民众所汇成的洪流找到了宣泄的闸口。全国的工人、农民和士兵直截了当的提出了他们的要求。”材料描述的是

    A.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五四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20年,布哈林在《过渡时期经济学》一书中写道:“只有在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基础上存在着经常的而不是偶然的社会联系,商品才会是—个普遍的范畴。”对此,列宁批示“对!”这说明当时

    A.苏俄领导人赞成发展商品经济       B.苏俄社会经济陷入无政府状态

    C.新经济政策已成为指导性战略        D.坚持主张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图是经济危机中一个绝望的美国家庭妇女,这幅照片曾被评为20世纪30年代初西方世界的经典写照。其实质揭示了

    A.社会制度的崩溃B.经济体制的盲目

    C.民众心理的脆弱D.意识形态的对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表是某国20世纪前半叶的工业产值数据。该国家最有可能是

    年份

    总计%

    分类

    生产资料生产

    消费资料生产

    1913年

    100

    33.3

    66.7

    1928年

    100

    39.5

    60.5

    1937年

    100

    57.8

    42. 2

    1950年

    100

    68.8

    31.2

    1955年

    100

    70.6

    29.4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苏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45年,大部分欧洲人不再认为他们的生活是受到一种非个人的、其运行规则无法改变的经济系统的支配。他们能接受的看法是:经济能够按照人们所希望的方式运行。……不仅对经济的整体发展做计划,也对其中的特定环节做计划。”材料反映当时

    A.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被废除                 B.欧洲普遍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方兴未艾               D.各国重视对国民经济有效调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一份某国电报称:“凡是解决我们自己社会的内部问题,加强我们人民的自信、纪律和集体精神的任何一项有力措施,都是对莫斯科的一次外交胜利。”这段电报

    A.推动中苏关系的全面发展       B.导致美苏关系的迅速恶化

    C.成为冷战政策的理论开端       D.实现英美两国的外交联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马克思曾高度赞扬现代英国的一批文学家:“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学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这批文学家的作品

    A.继承了东方文学的民本主义            B.渲染了海洋文明的浪漫色彩

    C.记述了现实生活的悲欢离合            D.宣扬了理想主义的道德情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清世宗(雍正)实录>

    材料二  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然至于病,乃无以继也……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以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以利农。

    ——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

    材料三  夫商为中国四民之殿,而西人则恃商为创国、造家、开物、成务之命脉,迭著神奇之效者,何也?盖有商则士可行其所学而学益精,农可通其所植而植益盛,工可售其所作而作益勤,是握四民之纲者,商也。此其理为从前四海之内所未知,六经之内所未讲;而外洋创此规模,实有可操之券,不能执中国崇本抑末之旧说以难之。

    ——薛福成《筹洋刍议》1879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帝的观点及其依据。(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发展经济的主张有何异同。(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比较材料一,材料三经济主张变化的原因。(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10—1867年间的795部译著中,宗教类占86%,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类仅占6%。 1861—1895年自强运动期间,译著范围扩展到外交、军事、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1850—1899年之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英美国家著作是主要来源,占全部译著的85%o……1902年至1904年,译著中来自日本的占62%。全部573部著作中,社会科学占25.5%.历史地理占24%,自然科学占21%,应用科学占10.5%,哲学占6.5%,文学占4,8%。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日本在东方的崛起,激发了许多中国人负笈东渡以探求究竟的意愿。到日本留学还有许多优越性,如张之洞所说的:“路近省费,可多遣;去华近,易考察;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西书甚繁,凡西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加上清政府的提倡,日本朝野的招徕,20世纪初年,兴起了一个留学日本的热潮。从1901卑起,每年到日本留学的人数以一倍或一倍以上的速度猛增。

    ——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书籍翻译的发展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初留学日本热潮兴起的主要原因。(6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历史事件扼要论证材料三的观点。(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让我们想一下那些在本书所阐述的60年时间里发明出来,或者是在这个时期获得其现代意义的词汇。比如“工业”、“工业家”、“工厂”、“中产阶级”、“工人阶级”、“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比如“贵族阶级”、“铁路”,作为政治术语的“自由”和“保守”、“民族”……如果没有这些词汇,如何去估量发生在1789 -1848年之间这种革命的深远意义?虽然这场“双元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这样的看法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在此需要评述的仅仅是,这种变革所需要的社会和经济力量、政治和理论工具,无论如何已经在欧洲的一部分地区做好了准备,并足以让世界其他地方都革命化。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材料二  本书叙述的历史是一边倒的历史,主要是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大发展的历史,是这个经济所代表的社会秩序大踏步的前进的历史:理性、科学、进步和自由主义。这是资产阶级大获全胜的时代,虽然欧洲资产阶级对全力夺取公共政治统治权力方面还羞羞答答。在这一点上,也许只有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说革命的年代还没有结束。……这时期最激动人心的大事,显然是经济和技术方面的成就,全世界浇筑了几百万吨的铁,穿越各大洲的绵延铁路,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苏伊士运河的开凿,芝加哥等美国中西部处女地上拔地而起的大城市,汹涌的移民潮等等,这是一出欧洲和北美强权主演的戏剧,世界被踩在他们足下。……这段历史也是一场进步的戏曲(进步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波澜壮阔、开明进步、对自己充满信心、也感到满足。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必然的。

    ——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848—1875.导言》

    (1)材料一中的“双元革命”指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为此做了哪些准备。

    (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资本的年代”的主要特征。(9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材料二中为什么说“这一切都是必然的”。(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和苏联政府在同人民民主国家的关系中严格遵守不干涉其内政的原则。苏联承认这些国家的人民政府,在政治上支持他们。苏联忠于自己的国际义务,从战时大大减少了的储备中拿出粮食、种子和原料提供给人民民主国家……苏联的武装力量驻扎在人民民主国家,苏联使得外国帝国主义者干涉民主国家内政的企图不能得逞……

    ——(前苏联)波诺马辽夫《苏联共产党史》

    材料二  在目前的世界历史中,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这种选择往往是不自由的。……我认为,我们必须帮助渴望自由的人民以自己的方式主宰他们的命运。我认为,我们应该首先在经济和财政方面予以援助,这对经济稳定和政治的有序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

    材料三  西方正在、并将继续试图通过将自己的利益确定为“世界共同体”的利益来保持其主导地位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个词已成为一个委婉的集合名词(代替了“自由世界”),它赋予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为维护其利益而采取的行动以全球合法性。例如,西方正试图把非西方国家的经济纳入一个由自己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中的观点立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质和影响。(8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二战后“西方所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历朝盛世如上述者(汉高祖、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与康熙、雍正、乾隆)之出现,几乎都是一字号的雄才大略、君权神授、独裁专制的英明之主也。在我国历史上,往往也是皇权愈大,政治愈清明,大小官吏,愈不敢贪赃枉法。……我们的皇帝陛下愈凶,愈厉害,权力愈大,直接管咱黎民百姓的地方官,愈不敢为非作歹。所以在传统中国里,黎民百姓对权力最大的皇帝,像汉武帝、唐太宗、明成祖,清圣祖(康熙),不但没有恶感,反而由衷崇拜呢!其原因亦在此。

    当然我们这四百多位皇帝,不能个个都做汉武帝、唐太宗,一般才具平平或贪恋酒色不喜早朝的懒皇帝,甚或像‘扶不起的阿斗’,那就要靠宰相辅政了。宰相和皇帝一样,也有好坏嘛。像王莽,他就要乘机弄权,由宰相晋升作假皇帝,然后篡位作真皇帝了。像姬旦(周公)、萧何、曹参、魏征、王安石、张居正,那就如钱穆所说的副皇帝(见钱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氏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基本卫道之士,他认为传统中国的相权,是制衡君权的法宝,比现代西方的三权分立制还要完美。……中国相权哪能制衡君权?它只是君权的直线延伸和代理。皇帝如是秦皇汉武,宰相就是皇帝的爪牙;皇帝如是阿斗,那么以重典治国的诸葛丞相,就是代理皇帝,他们之间没什么制衡关系。

    ——唐德刚《袁氏当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古代中国君主制度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析;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